「孩子整天只想玩游戏。」九岁的秀勋时时刻刻抓著爸妈的智慧型手机,沉迷在游戏里头,妈妈为此很忧心。如果不让孩子玩游戏,他就大发脾气或耍赖哭闹,与妈妈起冲突。孩子从小就很会操作智慧型手机,妈妈觉得这模样很神奇,所以一直随他玩,但或许因此酿成祸根,妈妈感到十分自责。
游戏成瘾的孩子,不仅可能对学习或交友关系等其他领域失去兴趣,大脑的发展也会受到负面影响。原因在于,长期暴露在游戏带来的强烈刺激下,孩子的大脑蒙受一种形式的「虐待」,成长也会受到妨碍。尤其,相较于同龄儿童,难以控制冲动的孩子更可能只专注在游戏带来的刺激,而把无聊的学习抛在脑后。因此,为了不让孩子深陷刺激性的游戏,父母的策略性指导有其必要。
(手机/网路/电玩成瘾对孩子有许多负面影响。)
孩子为何沉迷游戏?
要指导孩子游戏,首先必须知道为何孩子会沉迷。惟有了解游戏成瘾的因素,才能有效指导。游戏成瘾性可用下列五类因素为基准来确认:
1.故事铺陈因素
游戏过程中的内容铺陈,与电影或漫画一样有趣。故事的构成是为了让人对于下一阶段的情况与发展感到好奇,所以孩子很难自我克制。这类游戏常有起讫不明确的情况。
特别是「模拟」(simulation)类型的游戏,在设定上感情会移入主角,在打开游戏的瞬间,内容延续之前的故事,游戏的起讫并不明确。因此,孩子自己控制游戏时间时会遇到严重困难。实际上,从小学高年级到成人都常有成瘾的情形。
2.感官华丽的视觉效果
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自然环境相比,游戏画面对于大脑的刺激更强烈。就像原本只吃米饭的孩子,接触到刺激性的速食或零食,就会一直想吃一样,游戏的刺激也是同样道理。这类游戏通常属于「角色扮演」、「动作」类型,直接检索孩子玩的游戏,就能确认是什么类型。
通常小学生很容易陷入华丽画面、刺激性的冲击声音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因为强烈刺激而诱发痉挛或严重的间歇性抽动症状,需要特别注意。
3.堵博性质
游戏难过关时,可以透过「付现」(用礼券或手机付款等加值购买游戏道具的行为)轻易进入下一阶段。过度投入游戏的孩子,常有在实际学校生活遭遇困难或自尊心低下的情况,所以想透过游戏角色获得心理补偿。
但在这种情况,面对付现晋级的诱惑,只会更加脆弱。尤其,透过付现让角色戴上别人得不到的道具,在聊天室里可以大吹大擂,获得各式各样的肯定,所以许多孩子还来不及想到要承担的后果,就用尽各种办法付现。
4.紧张感和现场感
游戏带来的极度现场感和紧张感,会让孩子沉迷于游戏。此一现象在「第一人称射击游戏」(first person shooting game, FPS)中尤为突出。这类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的游戏,会让孩子将游戏的情况等同自己的经验,靠著轻易体验刺激快感,紧紧抓住孩子的心。
最近孩子们常玩的「绝地求生」(PUBG:battlegrounds)或「斗阵特攻」(overwatch)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两个游戏皆因煽情性和刺激性而有年龄限制。若孩子沉迷游戏,最好向专家寻求咨商。
5.凝聚感
大规模多人线上角色扮演游戏(massive multiplayer online role playing game, MMORPG)以同时多人连线而产生凝聚感为特性,有时可能导致过度投入。由于是与多人同时连线,即时聊天玩游戏,所以不仅会投入游戏本身,也会投入对话之中。
尤其,这类游戏会组成「公会」(游戏成员之间结伙展开联合作战)同时进行游戏,国高中生的孩子对于公会的归属感,可能比对学校还高。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一味禁止玩游戏,从孩子的立场来看,只会将父母或老师视为企图拆散自己与朋友的人物。
(适当的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也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游戏也有正面积极特性
游戏成瘾可能会对孩子的大脑发展和日常生活产生不良影响,但游戏本身并非坏东西。适当节制的话,有助于提升孩子的空间知觉能力或注意力。「当个创世神」(Minecraft)是利用积木建造建筑物或冒险探索广阔世界的一款游戏,有助于发展同理知觉能力与创意,被瑞典小学用于正规课程。
散漫孩子倾向沉迷于多样刺激。因此,游戏或媒体可能管制不易,但透过媒体程式,反而可以让孩子保持高度专注力,拥有能够创意运用的潜能。与其认为孩子散漫,担心孩子暴露在媒体下而阻碍学习,不如将孩子的特性视为优势,支持孩子取得更具成效的结果。
电脑程式设计是很吸引人的工具,可以让孩子尽情发挥创意。为了学习程式设计,孩子自然得做数学思考或逻辑推论。所以学习程式设计时,学校的课业成绩也会同时进步。最近有很多程式设计学院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教授电脑语言。
重要的是,管教者的正确指导和介入。不只游戏,孩子们小时候面对的各种刺激,可能是药,也可能是毒,这取决于管教者的正确指导和介入,请务必谨记。
1.满四岁以前请完全制止
请完全制止满四岁以前的孩子暴露在游戏中。四岁以前,调节与抑制冲动的额叶尚未发展成熟,若在这个时期经常暴露于刺激性的游戏中,长大之后游戏成瘾的可能性会升高。许多父母担心如果不让孩子玩游戏,孩子会嚎啕大哭或闹脾气,但请忍耐一个星期左右就好。这个时期的孩子们自然而然会重新找到有趣的玩耍对象,时间过去就没事了。
2.请仔细查看孩子玩什么游戏
孩子成长到某个阶段,完全禁玩游戏可能很勉强。这时,请仔细确认平时孩子爱玩和常玩的游戏。务必透过网路了解孩子玩的游戏之相关资讯。任何游戏都有适用年龄,有些孩子不知情,瞒著父母偷偷把朋友玩的游戏安装在手机上。
与其关掉手机不让孩子玩游戏,不如先掌握孩子玩的游戏种类,再考量是否许可。如前所述,必须仔细掌握是否含有成瘾性强的故事情节、是否含有刺激性的沉迷要素、画面构成是否具刺激性等。
3.平时进行游戏相关对话
如果孩子太常玩游戏或无法节制,要向孩子说明必须制止的理由。原因在于,如果一味不让孩子玩游戏或每次玩游戏就训斥孩子,孩子会产生很大的反抗心理。不管父母怎么阻止,孩子都必将找到自己的手段。实际上,由于游戏成瘾而前来咨商中心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瞒著父母偷偷从朋友那边取得手机,躲在厕所里玩游戏。管制终究无法解决问题,重要的是教孩子自行调整。
到了七岁或小学生程度,对于自己为什么要玩游戏,孩子们都有各自的理由。请认真聆听孩子为什么想玩游戏,再配合孩子的理解能力,说明成瘾时对于身心发展的可能危害等。在此重要的是坚决地订定原则。
4.将游戏时间决定权交给孩子
如果是小学低年级以下的孩子,请让他们自己订定一天玩游戏的时间。平时玩一小时游戏的孩子,可能看父母眼色而缩短时间答道:「只玩三十分钟。」这时,为了让孩子能够订定符合现实的目标,可以对孩子说:「三十分钟就够了?玩一小时吧。」透过此一过程,父母与孩子达成共识,孩子就能自行节制,预防游戏成瘾。
若是小学高年级或国中生,请用劝诱的方式。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对父母的介入感到不耐烦,觉得受到压迫。请退后几步观察,说话简洁明瞭。然后,还是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决定玩游戏的时间。如果孩子不能遵守,就没收手机一天不能使用,第二天再归还。
5.父母要掌握游戏时间
父母在能够掌握情况的周末,要了解孩子玩游戏的时间有多久。孩子带著自制力在有限时间内玩游戏或看电视是很困难的事。所以在父母能够指导的周末,请限制玩游戏的时间。从小开始受到适当的限制,之后上国中出现问题的机率就会降低。
(打骂的管制方式并无法完全解决孩子游戏成瘾的问题。)
许多父母并未立即处理游戏问题,而是采取「什么话都没说,只是静静盯著一段时间,然后说孩子无法自制,得拿走手机」之类突袭式的管制方法。就孩子的立场,这种方式是难以接受的控制手段,最重要的是,这会剥夺孩子自主决定与养成负责习惯的机会。
打骂看似是简单的解决方法,用这种方式,孩子就会安安静静,很容易让人误以为管教有效,但成瘾性强烈的问题绝对无法用这种方式得到解决。给予孩子机会和等待孩子,才是父母该做的事。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