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家长都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一股脑的看到别人推荐的童书,于是就跟著一头热的买了一堆,甚至连怎么陪孩子念书、帮孩子讲故事都已经想好,最后却发现根本没有时间好好陪孩子共读,于是花了大把钞票买来的精致童书,最后只能放著长灰尘或是送给亲友。
然而,真的是因为太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一起读书吗?其实有时候孩子需要的除了专注、扎实的念完一本书之外,更多的是感受到家长的关心与疼爱,甚至只要善用零碎时间,每天花几分钟陪孩子阅读,就能够让亲子都感受到共读的效果!
有效切割时间,定义轻重缓急
有一个已经被流传许久的心灵鸡汤是这么说的:一个空罐子,如果先被用细沙填满了,那么小石头、大石头就全都放不下了;但如果先放大石头,再放小石头,最后才用细沙填满整个罐子,那么罐子能够容纳的大小石头都会变多,效率也会变高。有时候家长并不是真的没有时间,而是在刚开始学习怎么扮演好家长的角色时,没有把事情的轻重缓急定义明确,更准确的说,是没有把「亲子共读」这件事的优先顺序界定清楚。
举例来说,孩子大约在九点准备要上床睡觉前,是最适合与家长一起阅读的时间,但这时爸妈可能发现洗好的衣服还没晒、晚餐的碗盘也没洗;这个时候「家庭琐事」与「亲子共读」的优先顺序就产生了冲突,有些家长会优先选择亲子共读,也有些家长则会选择做家事。两者并没有优劣之分,而是只要能将这些事情的优先顺序定义清楚,相信在孩子需要陪读时,暂时搁置其他事情是没有关系的。譬如,若是选择将家庭琐事排在亲子共读前的家长,就需要把不同紧急程度的家庭及工作琐事再做更详细的分类,才能多为孩子保留一些亲子共读的时间。
家长可以预先将素材依据自己想进行的方式、预计花费的时间做分类,每次在选择共读素材的时候就可以更加有效率,且同时确保孩子吸收书本内容的效果与完整度。若能妥善分类好各式素材与应用场景,亲子共读就能发挥最好的效果。
许多家长总是以没有时间来搪塞自己与孩子,但其实亲子共读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复杂,只要能够谨记文中的三大概念,并善用零碎时间,亲子共读将变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份!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