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儿本来就是个敏感又龟毛的小孩,从小就在排便问题上经历了许多辛苦的奋斗,而今年暑假可能是心宽体胖,排起便来竟顺畅到不行。奈何一开学,也不知道是压力,还是洁癖发作,无论如何就再也大不出来了。
于是我们只好又开始了便便大作战,除了认真安排她的饮食内容,每餐不但要有双份的蔬菜,还要加上容易排便的水果,例如火龙果、黑枣汁,并为了一扫暑假放任的生活习惯,开始规律的生活要求,在固定的时间及有强烈胃直肠反射的饭后时间去蹲厕所,但这样执行一段时间下来仍旧不见起色。
女儿的排便问题,可能始于压力及习惯
无计可施下,竟然连生饮一汤匙橄榄油这招都拿出来用了,无奈结果还是一样,便便仍然不肯屈服。虽然我自己是西医,但对于孩子的健康问题,太太是属于自然学派的,秉持著能不吃药就尽量不要吃药的原则。然而经过了这一番折腾后,最后还是带著女儿去咨询了一下儿童肠胃科医师,让医师做一些检查,确定她的肠胃状态。
医师扫完腹部超音波后,没有发现太大的问题,甚至比她上次发生便秘时的状况还要更好一些。这表示女儿的排便机能正常,这一切可能还是与压力跟习惯有比较大的关系。于是我把女儿带回家,开始思考接下来的策略。
刚升上中班的女儿是标准「在家一条龙,出外一条虫」的小孩,所以在外面的很多行为需要我们指引她并鼓励她。就像上厕所一样,她需要我们跟她讨论在学校跟在家里上厕所的时机,吿诉她哪些行为是有助于她排便顺利的。如果她有一点小小的有关于上厕所的进步,能鼓励她的话会让她更有成就感。我每天都在绞尽脑汁的思考著这些行为改变技巧,为的只是能够让她养成一个好的排便习惯。
正向教养该如何拿捏尺度?
在我的那个年代,爸妈判断小孩的表现比较两极,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学业凌驾于其他之上,只要你成绩不好,那就是天生的鲁蛇,父母比较吝于鼓励小孩的日常生活表现,更不会去关注小孩的行为改变这档事。或许是他们担心鼓励过头会变成骄纵与自傲,也或许他们觉得低调是种美德,我们都是在自我摸索中跌跌撞撞地走完了年少时光。
时间流转,我们也成为了父母,而我们仍旧在摸索。但不同的是,对象变成了自己的小孩,摸索的题目变成了如何帮助他们走过他们的年少时光,及更多的自我调适。最近这几年,正向心理学似乎成为一门亲子教养的显学,我自己也很喜欢这个概念,而要如何在使用上适当的拿捏,避免如同上一代的父母担心惯坏孩子的忧虑,有几件事情我觉得可以跟大家分享分享。
沟通应以事实为基础
首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与孩子的沟通要尽量趋近于事实,就以排便这档事为例,便秘有碍健康,且排便要在马桶里而不是大在裤子上,这些都是不容改变的事实,也是我们要传递的价值。
所以我们不能说:「宝贝你很棒,本来都大不出来,现在有大在裤子上,有进步唷!」 而是应该说:「你很棒!终于有大出来了,但是很可惜是大在裤子上 ,如果能够早一点有感觉,早一点去马桶上坐著试试看,可能就会成功喔!」
兼顾爸妈感受
另一件事就是,正向鼓励的同时也要兼顾一下父母亲真正的感受,有时候父母其实已经对排便这个问题心力交瘁了,又要面对清理裤子的烦事,当下是真的无法正面协助小孩分析或开导,这时候何妨不先离开一下,也让小孩自己静一静,消化一下刚刚发生的事情。
等到10分钟后或晚餐时,父母有好的情绪后再来跟小孩讨论发生的事,或许是比较恰当的做法。
根据孩子特性调整标准
最后要说的是,教养的本质是小孩,所以我们还是要思考每个小孩的特质,而不是只处理排便这件事情,这样会陷入「为什么别人这样会做你不会」,「别人可以你却不行」的情绪里。
就像我女儿一样,她的个性相当谨慎,从小就不是个好吃好睡的咖,总是有一百个理由,解释自己为什么没大便,譬如厕所太暗、老师没提醒她、跟同学玩太开心、真的没感觉要大便等。
然而,这些都是她真实的感受,我们应该要将它解读成她想让你更加了解她,而不是在找借口,这样才能真正发现问题点,进而帮忙她解决。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父母常常容易忽略的就是没有谢谢小孩的努力,即便她可能只是把分数从0分拉到20分,都有很大的努力成分在里面,我们需要让小孩知道,我们看到了,并且感谢她的努力。人家说危机就是转机,一点也没错,一次又一次的便便危机,也给了我更了解女儿的宝贵机会。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