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不见尽头,当心灵魂之窗忙茫盲!乾眼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国内研究显示,乾眼症有年轻化趋势,研判与3C产品使用量有关,且未成年患者的角膜损伤风险较老年患者高出6.6倍,不可不慎。眼科专家分享四大高风险族群、四大常见症状、四大照护准则与三大乾眼症迷思,帮助民众远离乾眼症风险。
中国台北马偕医院眼科主任郑惠川表示,乾眼症不只是症状,而是一种需治疗的疾病。长期忽视恐造成角膜病变、甚至视力受损,提醒民众眼睛出现「乾涩、异物感、灼热感、畏光」四大症状,应尽速就医。
口罩未贴合鼻梁,呼吸气流通过眼球表面会增加泪液蒸发
乾眼症成因复杂,郑惠川指出,年龄、环境、疾病史都是危险因素,可归纳出乾眼症四大高风险族群: 3C产品重度使用者、65岁以上长者、停经后女性、自体免疫疾病患者。此外,长时间不正确戴口罩、长期配戴隐形眼镜、雷射术后患者短期也较一般人容易引起乾眼症。
受疫情影响,国人每天平均使用3C产品高达11至13小时,眨眼频率降低。而长时间以不正确的方式配戴口罩,导致口罩无法贴合鼻梁,呼吸气流会向上流动通过眼球表面,增加泪液的蒸发,无形中增加了乾眼症风险。
随著年龄增长,泪液分泌功能会逐渐退化因而减少分泌。研究统计,逾三成65岁以上长者有乾眼症症状。停经后的更年期妇女,因卵巢失去功能,无法分泌女性荷尔蒙,间接导致泪液减少。自体免疫疾病患者,如红斑性狼疮、风湿性关节炎、乾燥症等,体内会出现自体抗体,攻击眼睛泪腺,亦可能导致乾眼症。
乾眼多洗眼?药水最好透心凉?医破解3大迷思
基隆长庚医院眼科教授孙启钦曾收治一名24岁女子,年纪轻、没有自体免疫疾病等危险因素,看似乾眼风险极低,但因为轻忽乾眼症状,直到双眼几乎看不到才就医。检查发现,眼睛已经极度乾燥并导致角膜破损,只好进行角膜移植搭配用药治疗,所幸视力恢复至0.6,才得以重拾日常生活。
孙启钦提醒,乾眼症依其严重程度分为四个等级,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第一级轻度乾眼症可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搭配热敷按摩缓解症状;第二、三级中度乾眼症,建议除了使用不含防腐剂人工泪液外,加入抗发炎药物、自体血清治疗、泪管塞等方式控制病情;第四级重度乾眼症,除了上述治疗方式,必须接受局部免疫抑制剂或手术,以避免视力损害。
乾眼症的主要治疗目标在于减缓乾眼症状、避免角膜伤害,使用人工泪液能增加眼球的湿润度,让患者有更好的疾病控制与症状缓解。临床观察普遍民众对于人工泪液或眼药水存有三大迷思谬误。
迷思一:人工泪液或眼药水,越清凉越好?天天滴是保养? 保养型眼药水内多含抗组织胺、血管收缩剂、薄荷醇等成分,仅能短暂舒缓症状,长期使用会容易使眼压变高,白内障形成。至于具润滑功能的人工泪液,可缓解眼睛乾涩不适,可做为乾眼症患者首选。
迷思二:使用人工泪液会造成依赖性,让眼睛越来越乾,加重乾眼症? 使用人工泪液不会造成依赖,但若出现乾眼症状加剧,就要当心疾病恶化,建议民众遵循医嘱,依病况使用适合的眼药水。
迷思三:洗眼液可以改善乾眼症吗? 洗眼液会把泪液中许多具有抵抗力的蛋白冲洗掉,反而增加症状恶化风险,因此并不建议使用洗眼液。
医师亲授「二好三多」生活原则远离乾眼症危机
护眼行动应从日常做起,孙启钦教授提醒,民众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处于「良好环境」中,应避免室内过强空调,不要去烟雾弥漫处。「多保湿、多保养、多休息」三大护眼观念也能让民众远离乾眼症,例如在桌上放一杯水提高室内湿度、透过热敷或增加眨眼频率促进泪液分泌,维持充足睡眠也有效减缓乾眼症状。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