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的凯文,每次被父母指责做错事时,明明知道自己做错了,却总是一再狡辩,或是大哭、尖叫。他会说自己做错了,以后不会再犯,但往往下次又历史重演,甚至哭闹地更厉害,仿佛恶性循环,叫爸妈不知如何是好。
专长幼儿行为的临床心理师艾德林(Emily Edlynn)在美国知名的《亲子杂志》(Parenting)回答凯文妈妈的问题指出,凯文的行为,一点都不异常。但若以为这就是小孩爱耍赖,那就错了。
艾德林指出,有些小孩对于「被纠正」这件事情特别敏感,而且年纪愈小愈敏感,他们的反应就越像在反抗、狡辩。因为他们很在意所爱的人,觉得他们「坏坏」,这种心情,启动了一连串的情绪。
然而,他们还没有成长到有合适的「工具」来控制这些情绪,所以他们的反应,在大人眼里就很不讨喜。
幼儿认错方式与大人想要的不同 需要引导
事实上,要他们「乖乖」地顺著大人的心意:遇到事情时要想好该怎么做、记得上次的教训、控制自己的行为,对于前额叶还在发育的他们而言,是一件很不容易、得耗用许多脑力的事情。 更不用说,在情绪暴走的时候,还要记得「学一次乖」,是多么难的一件事。这就像要求大人在考试不及格、心情不好时,还要专心继续读书,一样困难。
不过,艾德林提醒,如果孩子出现这些恼羞成怒的行为,其实是好现象。因为这代表他已经知道错了,只是认错的方式跟大人想像、想要的不一样。大人可以用下面4步骤,引导他们适当地表达与改错:
一、进入孩子的情境。试著弯下腰、或坐下来,让身体接近孩子的高度,看著他的眼睛,搭著他的肩或抱抱他,让他的情绪平缓下来。
二、引导孩子的情绪。说出孩子的情绪,也解释这个问题。例如,「看起来你很气妹妹,所以弄坏了她的玩具。她的玩具坏了,现在很难过。」这会让孩子觉得被理解,也能看到问题,为解决问题铺路。
三、让孩子有机会弥补。问孩子可以怎么解决他造成的问题,然后让他完成。例如,捡起、放好他弄倒的东西。
四、让孩子感到被爱。称赞孩子做的好的部分,像是,即使他很难过,仍然愿意听别人的感觉、问题,并且愿意把椅子捡起来。所以现在可以来玩、做点有趣的事。这让孩子亲身体验,这么做自然会得到奖赏,取代过去的哭闹。
艾德林特别强调,在这种时候,大人也要控制情绪。例如,告诉自己,把小孩跟他们的行为,分开来看。有时候,他们的行为赶不上大脑想的,并不代表他们就是不乖。更何况,他们常常也不过是想要大人的爱。这时,别忘了让孩子知道,即使他们有时会做出大人不喜欢的事,大人还是很爱他们。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