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家中的宝贝时,家长们永远会记得孩子第一次叫出「爸爸」、「妈妈」的模样,或者一起玩躲猫猫时,孩子漾出的可爱微笑。在儿童早期的发展中,这些社会行为的学习会随著不同的年龄而呈现不同的面貌。然而,如果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社会行为或者并未出现应当出现的社会行为,就需要高度警觉,并留意自闭症类群障碍的可能性。
6岁前.社会行为发展面貌
在儿童6个月大时,可以对他人展现社交性微笑,同时也能有良好的眼神互动。大约1岁时,面对主要照顾者会明显亲近,而遇到陌生人则显得退缩或害羞;同时开始能够运用基础的姿态性动作(例如点头、摇头、用食指指物以表达需要或者吸引注意)等。
两岁的时候,如果儿童与主要照顾者分开,可能出现强烈的分离焦虑;此时,儿童也开始可以稍微理解别人的情绪。如果遇见其他孩童,有可能会展现好奇与「平行游戏」(不见得有高强度的互动,但可能在同一个场域,各玩各的玩具,偶有交流)。
儿童3岁时,正常的语言发展可达完整的句子,用以表现他/她的需要、意愿及生活化的描述。此时,他/她也开始练习与他人轮流或分享。此时,儿童也渐渐开始更可以理解负向情绪或复杂多元的情绪,并学习表达跟控制。
当儿童3~6岁,所接触的社会环境也更为多样化,包含各种学习环境、同侪、师长或亲友。他们可以表现更为丰富多姿的游戏,例如:你来我往的扮家家酒,情节也随年龄增长而愈见复杂。此时的假扮游戏对于日后社会能力发展相当重要,儿童可以在游戏中习得忍耐、妥协、折衷,并练习运用更为细致和多样化的口语。
自闭症类群障碍的历史、盛行率和早期警讯
肯纳(Leo Kanner)是一位奥地利裔的美国精神科医师,他在1943年第一次发表关于自闭症的论文,名为「Autistic Disturbances of Affective Contact」,在这篇33页的论文中,肯纳医师详细描述了11位儿童的临床表现(包括8个男孩和3个女孩)。
包括发展早期就表现出无法适当地与其他人建立连结、语言发展迟缓或特异的语言形式、饮食问题和感官过度敏感、坚持固定的事物规律排列等。肯纳医师早年在这篇论文中提出的特点,影响著目前自闭症诊断的重要概念。
在最新的第五版精神疾病诊断准则中(DSM-V),将有自闭特质的疾患包括典型自闭症和亚斯伯格症,通称为「自闭症类群障碍」。自闭症类群障碍盛行率有逐渐增高的情形,这个现象一般被认为是因为大众的对于自闭症的认知和辨识度提高有关,使他们能够被发现而得到诊断和后续的治疗;但也有可能是某些生物因素造成自闭症的盛行率确实有增加。在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CDC)发布的最新的自闭类群障碍相关盛行率中显示:
1.在美国8岁的儿童中,有1/59的儿童符合自闭症类群障碍诊断。
2.自闭症在各个种族、族群和社会经济群体中都会发生。
3.男孩发生自闭类群障碍的机率是女孩的4倍。
4.在亚洲、欧洲和北美的调查中显示,平均自闭症的盛行率是1~2%。
留意12项警讯
美国儿科医学会于2019年最新发表关于自闭类群障碍的指引中提到关于自闭类群障碍早期特征,其中包括12项表现值得家长们注意,如果家中孩子有表现出这些特征,建议尽早就医,接受完整评估。
1.满1岁时,对于叫名没有反应。
2.满1岁2个月时,不会用指物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喜好。
3.满1岁6个月时,不会假扮的游戏。
4.避免眼神接触且想要独处。
5.有困难理解其他人的感受或者有困难述说自己的感受。
6.口语和语言的技巧有迟缓。
7.不断地重复词汇(仿说)。
8.回答与问题无关的答案。
9.对于小小的改变感到很懊恼生气。
10.有执著坚持的兴趣。
11.有重复的动作,例如:晃手、前后摇晃或转圈圈。
12.对于事物的声音、气味、味道、外观或触感有不寻常的反应。
医师的贴心话
在临床实务当中,我们陪伴许多自闭症类群障碍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家庭,参与疗愈计划、共同成长。记得有一次,一位自闭症的个案对于教具十分捧场,一边玩露出开心的笑容。回过头去,我发现他妈妈看著孩子,双手摀住嘴巴,满脸粉丝般的表情小声惊呼:『好可爱啊~!』
漫长的疗愈过程中,挫折难免,却也不缺这样的吉光片羽。不可能一直、一直那么可爱;但幸好,一直、一直有那么多爱。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