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好无聊!」听到这句话可是头皮发麻,孩子一副想「黏」上身的感觉,这时候心中不禁大喊:亲情诚可贵,「自由」价更高啊除了头皮发麻,说不定也会恼羞成怒:看著家里四散的积木、玩过一次就束之高阁的玩具,更别提那些积极想让孩子学习的趣味教材⋯,天啊,有这么多东西可以打发时间,偏偏孩子还喊无聊?
有人说,孩子无聊不是大人的责任,大人不需要负责孩子每分每秒的情绪;也有人说无聊是创造之母,有多少人因为无聊搞东搞西,而意外发现另一片天。这些说法都没有错;既然每个人都曾感觉「无聊」,无聊也不是大人的责任,那为什么我们会如此焦虑呢?
女儿的直白,引来反思
我回忆起女儿幼儿时期的一件往事。那时一起在台东关山旅行,我兴冲冲安排到当地警察局特有的文史博物馆参观,孩子对于要进警察局有些期待又有点恐惧,只不过夏天天气闷热,由日式宿舍改建的收藏室密不通风,加上导览志工说的是历史故事,5岁多的孩子消化不了,她很快觉得不耐烦,拉拉我的衣角说好无聊,于是我让她离开现场,在中庭空间自由活动。
结束之后我们骑著自行车离开,我开口问:
「妹妹,妳好像对这个地方没有兴趣喔。」
「恩,对啊,里面好热,而且我觉得很无聊。」
「妈妈对这些很感兴趣,谢谢你等我看完,那你都在外面干甚么啊?外面就不无聊吗?」
「也有一点无聊,所以我在想事情。」
「喔,想什么事情?」这我真的很好奇。
「妈妈我问你喔,为什么警察抓坏人的时候,电视台的人会知道要去拍?」
「电视台的记者会分派工作,有些人专门负责注意这些事情,他们会请警察要抓坏人前打个电话给他们,一起到抓坏人的现场集合。这样是为了让大家知道哪些事情千万不要做。不过你怎么会突然想这些?」
「我记得有看过电视新闻里的抓坏人影片啊,对了还有,总统说的话,的人要听,那在台东的人要听吗?」
「总统负责管理所有的人和事情,台东也是的一部份所以当然也要包括在内喔。」我尽可能白话回答。
原来「无聊」有很多种解释
若没有这段插曲,我大概也会成为很焦虑的妈妈:深怕孩子无聊「浪费时间」;觉得无所事事很感罪恶,发呆乱晃仿佛是虚度生命;对于好不容易安排成行的行程,一旦孩子不领情,那种焦虑、生气、惋惜混杂的情绪,足以让人现场失控。
回到当时情境,为了不失礼于预约导览的人员,我强迫自己放手让孩子闲晃,她在安全的地方自己找乐子玩,没想到意外发现看似「无聊」的她没有做任何事情,脑筋却开始自动「反刍」过去生活经验,连结各种资讯并产生新的问题。
无聊也许是「暂停输入」的状态,脑袋却从未停止运转,孩子跳脱以往的「学习」经验,正在用自己独一无二的方式拆解组合、进而理解这个世界。想想原始人生活可说无聊至极,人类却仍然不断文明进化,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无聊」只是种表面说词,有的时候无聊代表著「需要父母的陪伴」,有时是孩子向大人反应「不合适的学习方式」,再大一些的孩子喊无聊,其实意味著对现实生活的挫败感与无力感。若大人们没有弄清背后原因,只是不断提供更多的玩具、安排更多的活动或刺激,恐怕只会让孩子「无聊上瘾」,一空闲下来,就无法安排自己应该要做什么了。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