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究竟会不会偏心?根据美国一项调查,65%的母亲和70%的父亲表示自己偏爱某一个孩子。人难免偏心,但父母偏心得太明显,容易造成手足的隔阂,「不被偏爱的因为被忽略、容易嫉妒;被偏爱的也不见得快乐,除非他占尽好处又很自私,否则多数人也想跟手足好好相处。」
「不公平,为什么每次去哪里玩,都要听妹妹的?」「妈,你偏心,为什么哥哥的礼物都比较贵?」手足争吵时,孩子常脱口而出爸妈偏心。明明手心、手背都是肉,到底要怎么处理才算公平,常教爸妈好生为难。
爸妈究竟会不会偏心?亲职教育专家杨俐容引述美国一项调查,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人类和社会发展学教授凯萨琳·孔戈尔(Catherine Conger)曾对384对兄弟姐妹及其父母进行硏究,发现65%的母亲和70%的父亲表示自己偏爱某一个孩子。研究人员认为这个调查出来的比率比实际偏低,因为在硏究过程中,父母们总是尽量掩饰自己的偏心。
偏心会造成手足间的隔阂
杨俐容分析,偏心有三种:一种是明著的偏心,「你看妹妹那么乖,哪像你?」父母公开承认自己偏心,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另一种是私底下的偏心,孩子会不安,担心「如果我表现不好了,妈妈是否就不爱我。」第三种则是「隐藏版」的偏心,如:跟外人永远只提某个孩子、引以为傲,孩子很敏感,一定可以感觉得到大人偏心。
杨俐容表示,父母偏心容易造成手足的隔阂,「不被偏爱的因为被忽略、容易嫉妒;被偏爱的也不见得快乐,除非他占尽好处又很自私,否则多数人也想跟手足和好。」「即使不常吵架,但他们就是不容易亲近。因为他很多负面的情绪来自手足的存在。」
掌握7个原则,降低孩子对偏心的感受
当孩子抗议大人偏心时,爸妈要如何处理,才能降低孩子的负面感受呢?《未来Family》特别采访四位学者专家,提出以下7个建议:
原则1.跟孩子说「我一样爱你们」
咨商心理师蔡宜芳指出,「因为孩子的个性或成绩等因素,父母比较疼爱某个孩子,这是人之常情,但千万不要表现出来。」不要让孩子觉得因为老么或成绩好就比较受宠,如此一来,孩子可能会有无助的感觉,觉得不管怎么样都无法得到父母的爱,会影响到孩子的自我价值。
杨俐容说,「人难免偏心,通常我们会比较喜欢跟自己个性像的人,除非你不爱自己。」重点是,爸妈要对自己偏心有所觉察,避免对孩子造成伤害。她建议,面对孩子一定要说「你们都是我的孩子,我打从心里一样爱你们。」要注意的是,表现出来的行为不能太偏颇,否则孩子也不相信。
杨俐容曾问过两个女儿,爸妈是否偏心?有趣的是,她们各自都觉得爸妈比较偏爱自己,「有自己被深爱著的感觉。」
原则2.关照情绪、回应事实
当孩子说「你偏心」的时候,爸妈第一时间不要急著否认「我没有」,小心掉进眼前「比较」的陷阱。杨俐容表示,偏心跟不偏心是一种主观判断,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背后一定有某个事件所引起,「爸妈可以选择回应『事实』,关注在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例如:妹妹抱怨妈妈比较疼哥哥,妈妈可以回应「你觉得我陪哥哥的时间比陪你的时间多吗?你希望我有更多时间陪你吗?」或是弟弟抱怨为什么哥哥的饼乾比较多?大人可以回应「你还想多吃一点是吗?你肚子还饿吗?」
杨俐容表示,爸妈试图想解释自己很公平,往往徒劳无功,而且永远比不完。「爸妈只要具体地回应,关照孩子的需求和情感,让孩子知道不用去比较。」「当情绪先被关照了,理性才会出来。」
原则3.跳脱「给一样」的思维
黄柏嘉指出,很多父母追求公平,什么都想给两份。「但妈妈没有两个,所以很多妈妈生了第二个以后很辛苦,」哄老二睡觉,老大也想要抱抱,妈妈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
黄柏嘉建议,爸妈要回到本质去看,孩子到底要的是什么?「孩子想要的是,被你看重、被在乎,知道你爱他,」是否和小的一样被抱抱,不是重点;你可以一边抱小的,一边和大的聊天,给他爱和安全感,这样就不用什么东西都要两份。
如果想著给孩子一模一样的对待,就是公平,是错误的观念。黄柏嘉说,一来,「你绝对给不了一样,只会坐实了孩子觉得你偏心,」其次,「就算给得一样,也给不了同等级的在乎和看重,因为孩子的年纪不同,需求也不同。」
以吃饭来说,小的吃饭要人喂,大的也吵著要大人喂,但他想要的其实是大人的赞赏和在乎,只要大人称赞他自己吃很棒,「灌饱他的重要性和价值感,而不是让每个孩子获得一样的对待,」黄柏嘉说。
原则4.追求「平等」,而不是「公平」
黄柏嘉育有9岁的儿子和7岁的女儿,有段时间女儿常说「为什么哥哥可以……」。黄柏嘉指出,孩子问「为什么」的背后,不见得是想要得到答案,他只是想争取某种权利或是抱怨。
黄柏嘉的解法是,教孩子表达自己真正的需求,不说「为何他可以……」改说「我也想要……」。黄柏嘉告诉孩子,只要学会了某个能力,就可以去做这件事,像是用菜刀,「不是爸妈偏心谁、某人有特权,而是谁会了、谁还不会。」
黄柏嘉在《致,被双宝搞疯的妈妈》一书中提到,父母真正该追求的是「平等」而不是「公平」。「公平是,不管孩子年龄大小,给予一样对待。平等则是,考虑孩子的差异,依据每个孩子不同的需要、给予不同的协助。」
原则5.让孩子理解爸妈为什么要求不同
蔡宜芳指出,在孩子的心目中,「公平」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但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年纪、性别、个性、兴趣等都不一样,爸妈其实很难做到完全公平。
蔡宜芳在国中担任辅导老师,她观察,除了同侪人际、课业、感情问题之外,很多国中生都会抱怨爸妈偏心、不公平。像是姐姐成绩比较好,爸妈要求她考90分以上,弟弟成天捣蛋、只要考70分就有奖励,姐姐对此感到很受伤。
蔡宜芳建议,爸妈让孩子理解,爸妈之所以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是因为每个孩子的特质和能力不都一样,像是对成绩要求的标准不同,系因不是每个人都擅长念书。最重要的是,「爸妈的爱要让孩子感受到。」
「让孩子理解因为每个人的需要不同,所以爸妈会视情况给予不同的要求。这样的爱,是最适合每个人的爱,帮助孩子适性发展,而不是齐头式的平等,」蔡宜芳说。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爸妈千万不要比较孩子,长期下来,会影响孩子的自我价值,觉得自己不如人、就是做不好。
原则6.鼓励合作代替竞争
比较,容易激化孩子之间的竞争感。对此,蔡宜芳建议,鼓励手足之间以合作取代竞争。有些事情可能妹妹做得比较好,那妹妹就可以当小帮手、帮忙姊姊。爸妈不妨强化孩子的优点,引导两人互相帮忙及合作。像是姊姊教妹妹功课,妹妹带个性较害羞的姊姊出门买东西。当有一方愿意帮忙,爸妈除了肯定孩子、帮了爸妈的大忙之外,也可以邀请手足表达感谢之意。
原则7.刻意设计「精心时刻」
黄柏嘉指出,「偏心的感受,只存在于不安、焦虑、匮乏的孩子的身上。」如果孩子的自我价值很稳固、有自信心,就不太会抱怨父母偏心。如何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重视、在乎呢?黄柏嘉有个小技巧是,营造一对一的「精心时刻」。黄柏嘉会握著女儿的手、教她切菜,陪儿子下棋,「这是灌满孩子被爱和被在乎感觉,最快的方法。」
儿童职能治疗师徐瑜亭表示,每个孩子无论性别或个性讨喜与否,都需要爸妈最多的爱,「每个孩子都想确定自己在爸妈心中是独一无二的,爸妈是爱自己的。」现代爸妈工作忙碌,育有两个以上孩子的话,每个孩子被分配到的时间会变少,因此,「爸妈陪孩子时一定要专心,放下手机,陪孩子的质和量都要兼顾。」
创造「精心时刻」其实并没有想像中的难。徐瑜亭指出,当大的还没放学回家,陪小的吃点心,或是一次帮一个孩子洗澡,这些都是亲子之间的独处时间,短短数十分钟就能让孩子感受到爸妈的爱。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