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画可以看到什么呢?《从画画觉察孩子情绪:一幅画及时发现孩子需求,让彼此内在连结更紧密》一书,将运用儿童绘画心理学,让爸妈能透过孩子的画,进而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儿童画的特色是「画其所感,而非画其所视」。儿童画图不像大人习惯要看着图片或实体物品来临摹,习惯凭着视觉经验画出写实的图像。儿童画图可以凭着记忆和想像来创作,画出自己的感觉、感受和感知。
孩子心里装什么,就画什么!
观察孩子画出来的内容,就知道孩子最近接触的人事物是什么,而孩子会想画出来的内容,通常就是孩子近期心中最有感觉、最重视、最喜欢或最期待的人事物。
幼稚园小班、中班之前的孩子,生活重心通常是家庭,因此,孩子画的内容经常围绕着家人、家中物品或家里发生的事情。一般来说,幼儿最常画妈妈爸爸、自己、兄弟姐妹和其他家人。
到了大班或小学低年级,孩子接触到了同学及老师教导的各领域新知,学校生活打开了孩子的新视野,因此孩子画的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各类玩具、卡通漫画人物、学校教的内容(注音、国字、英文单字、数字、图形......)以及和同学、老师的游戏玩耍经验等,都会变成孩子画作里的内容。中、高年级孩子进入「党群期」后,对群体生活、人际互动、环境关系的意识日益增加,同侪的喜好更深深地影响了孩子而使他们画中出现不同的内容。
从孩子画的内容可以让我们了解孩子最近热衷迷恋什么、最近学校同学间流行什么。孩子画出在学校教室上课情形及下课时和同学做了什么游戏活动,也都能让我们了解孩子学校生活的样貌。
藉由孩子的画,看懂孩子的内心世界
出现在孩子画中的人事物代表孩子心里装了这些,但画出来的内容个别间仍然存在着重要性的差别,我们可以从下面四个观看重点看出孩子心中重要性的高低:
1.大小
儿童画的人物,表现的不仅是外表的形象,也反映出儿童的渴望、感觉、信念或对外界的想像。例如:孩子画的人物大小,反映的不只是人物客观的绝对大小,可能也代表着此人在孩子心中的价值。
儿童的绘画方式通常呈现内心的感受,而不是写实的视觉经验。所以当孩子有较强烈感受的、特别感兴趣、特别重视或特别喜爱的人事物,他们就会画得比较大,例如:我们常看到孩子会把妈妈画得特别大,因为在孩子心目中妈妈是比较亲密、重视的人物;当他们把弟弟画得特别小,除了弟弟体型本来就比较小,也有可能是对弟弟有点敌意或不重视弟弟的心理表现,因为心里觉得弟弟分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而产生排斥心理。
孩子平时都把妈妈画比较大,但若发生特殊事件时则可能改变画法,例如:周末全家去露营,爸爸陪他踢足球的经验让他印象深刻,因此孩子选择画了爸爸陪他踢足球的回忆,此时孩子会把爸爸画得比较大,在旁边观看的妈妈则画得比较小,这样的创作也表现出此次活动中爸爸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大于平时和他比较亲近的妈妈。
而孩子若把自己画得特别大,则显示孩子的自信心、自我价值感较高,这样的孩子通常比较自我,也可能是平时在家中较受宠爱的关系,所以会把自己看得比较重。
下图是4岁多女孩的画作。最大的人物是小女孩自己,旁边红色较小的是妈妈,两个更小的是小女孩最喜欢的两个玩偶,爸爸不在家。
2.位置
每个物件在画纸上摆放的位置也都有其心理投射。通常「画面中间」是最重要的区域,因此大部分孩子会把心中认为最重要的人事物画在中间。所以我们观看孩子的图画中间画了什么,大概就能了解孩子目前心中较重视、较喜爱、较有感觉的是什么。
其次重要的人事物,孩子就会依序往两旁或上下摆放,画在越边缘位置的越不重要,忽略没画出来的更可想而知是什么意思了。
因此,我在观察孩子画的家庭图时,我也会特别关注孩子画在画纸两旁的人物有哪些?省略没画出来的人物又有哪些?孩子把家中不同人物摆放在什么位置,都有其心理投射意涵。
从画面位置的配置来观看孩子的心理比较适用于幼稚园中、大班以上的孩子,因为中、大班以上孩子开始比较具有整体画面的空间配置概念,三、四岁以下幼儿画图通常很随性,拿到画纸想画哪里就画哪里,才画完左半边可能就跟你说他画完了要换一张新的纸,我们大人可能会说:「这一半边都没画啊,这样空空的就换纸好浪费喔!」但幼儿可不这么想,他们就是觉得画这样就好了,他们没有要把画面画满或空间配置的概念,更没有浪不浪费的观念,他们只知道想画的已经画完、表达完了。
所以若观察幼儿画出图形的位置分配从随意错落变成有意识地摆放在不同位置,或是开始有意识地从画纸中间开始画起,都意味着孩子对于画纸的空间分配和逻辑顺序的能力有所提升。
八岁女孩画作。由于爸爸生日,女孩将爸爸画在图画中间,平时创作则不一定会把爸爸摆在画面中间。
3.出场顺序
孩子心中越重视、越喜欢或越有感觉的,就会越早想到而先画出来。
若孩子画的是人物,可以观察孩子先画出什么人。心中越重要的人物,出场顺序就越前面,其次再观察孩子第二个、第三个画的人物是谁,这样的人物出场顺序标志出此刻孩子心中对这些人物的印象和感受。
若孩子画的是物品、事件或故事,一样可观察孩子画的先后顺序,孩子先画了什么内容,依序又画了哪些内容,观看孩子画出的顺序,大致上就可以了解这些人事物在孩子心中重要性的排序。
涂色的顺序也很值得观察,它同样能传递出孩子的一些内在心理。我会观察孩子先帮那些图像涂色,先涂人物或事件?这先后顺序一样有重要参考价值。孩子先涂了什么颜色?是暖色还是冷色?亮色还是暗色?后续又涂上了哪些颜色?而较早画出的人事物,孩子又是涂上什么颜色?这些综合起来观察,都能够让我们解读到孩子许多细微的心理。
当然一张图画只能呈现孩子当下的心理状况,孩子画的出场顺序也是会改变的,也许过一个星期之后孩子再画类似的图画内容时,出场顺序就不一样了,因为这期间新的生活经验为孩子带来了心理变化,因此观察孩子画的出场顺序也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孩子内心世界的转变。
而孩子常画的「第一个人物」若总是固定不变,例如:学龄前幼儿最常见的情况,不是先画出妈妈就是先画出自己,那么我们就可以理解妈妈在他心中是非常重要的依附角色。总是第一个画出自己的孩子,通常是比较自我的孩子,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尤其若总是把自己画得很大,那么通常也会是比较有自信或平时较受到关注、宠爱的孩子。
4岁女孩画的一家五口和家里的猫咪。小女孩画出的顺序为:猫咪、自己、二哥、妈妈、爸爸、大哥。
4.细节
孩子对于细节描绘的精细程度也显示出了孩子心中认知的重要性。孩子心中越重视的人事物,就会花越多时间和精力着墨,自然描绘出较多的细节。
例如:孩子较喜欢妈妈,就会在妈妈身上着墨较多,孩子会很认真地画出妈妈身上的发饰、配件,细腻地刻画妈妈的五官、表情、肢体动作或服装上的纹路等细节。
孩子很喜欢飞机,就愿意花时间去钻研各类型飞机形状、特色、功能,然后画出飞机各部位的细节。所以观察画作中那个部分孩子画得最详细、花最多时间精力,大概就可以了解孩子的心思和重心在哪里。
而孩子省略、忽略不画的细节,例如:某些人物画得很简单,甚至连颜色都不想涂,自然也都有其意义。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