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需求宝宝,家长须保持正面的耐心及态度来陪伴、接纳孩子,虽然难免会有疲累的时候,也要不断的鼓励自己或找寻另一半、朋友的支援,让自己的情绪更加稳定,再看待孩子的正向,执行长表示,「我们都知道陪伴高需求宝宝需要弹性,但同时也须温柔地坚持原则。」
(高需求宝宝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尝试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
照顾高需求宝宝7原则
在区分各年龄的照顾之前,家长先了解以下7大照顾原则:
1.观察孩子的需求并接纳:
当孩子为高需求宝宝时,家长应先接纳并试著了解宝宝。叶采青执行长表示,高需求宝宝的需求不容易被满足,进而会哭闹,但哭闹必须要先分辨是否为孩子是否为生理性的需求,甚至是疾病的状况,此时就需尽快就医。
2.同理孩子:
当家长接受高需求宝宝,就要对宝宝的情绪调节进行理解,同时也是同理孩子的过程。
3.作息规律化:
高需求宝宝的作息可能会稍微乱,比如:宝宝想睡却不容易入睡且容易清醒,但家长必须让宝宝知道睡眠这件事。叶采青执行长说明,在白天与黑夜,人体的荷尔蒙分泌会有所不同,因此,当高需求宝宝在哭闹或在索求需求时,家长仍要建立宝宝的规律作息。
4.转移注意力:
当宝宝有情绪哭闹等状况,可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特别是在1岁半前,可以尝试用此方式去处理孩子的情绪。
5.预告将要发生的事情:
即便宝宝在襁褓当中,都可以不断的告诉宝宝接下来要发生的事,对于宝宝的认知、情绪、语言的发展都会有所关联。如果在襁褓时期,宝宝可能因肚子饿而哭闹,就算还听不懂语言,妈妈仍可以说:「知道你肚子饿了,现在要来喝奶奶啰!」
6.鼓励孩子:
因为趋避性偏向逃避的特质,不易尝试新事物,会尽量待在舒适圈,较不愿意跨出,但家长仍可以预备让孩子挑战的环境,试著鼓励但并不强迫
7.适时放松、寻求帮手:
照顾高需求宝宝得耗费更多心力,建议通常为主要照顾者要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并适时放松心情,情绪稳定的状况下,才有心力与好的状态来照顾宝宝。当感到疲倦、烦躁时,敏感的高需求宝宝也会感受到妈妈的情绪而更加不安,这时,暂时离开是最好的方法,并寻求另一位照顾者的协助,例如:爸爸、保母或家中长辈,来成为好帮手。
如此不仅妈妈不会一人承受照护宝宝的压力,一方面也能让宝宝适应不同的照顾者,减少哭闹情形,对于妈妈与宝宝都会是较好的做法。
(掌握7项原则照顾高需求宝宝之外,对孩子还需要更多耐心和关怀。)
照顾0~1岁高需求宝宝的4大心法
针对宝宝还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时期,刘贤冠医师提出了以下照顾4大心法:
1.制作生活纪录表
观察宝宝的状况,并制成纪录表,可帮助爸妈更加了解宝宝,当宝宝哭闹时,较能猜到宝宝的需求。
2.尽量满足宝宝需求
建议爸妈于可做到的范围内,尽量满足宝宝的各种生理与心理需求。当宝宝哭闹时,先确认生理需求(是否为肚子饿想喝奶、尿布湿了、环境改变等)是否都已被满足,再满足其心理需求。如此才能避免宝宝需求不被满足,产生更多负面情绪,或缺乏安全感与稳定感,使哭闹情形加剧,容易产生恶性循环,于日后照顾上更为不易。
若高需求宝宝总是想依偎在爸妈身上,但爸妈同时又得处理其他家事时,可使用背巾背带等育儿用品来辅助;或将宝宝放于视线范围内,偶尔回头和宝宝玩,也能让宝宝感受到妈妈的存在与关心。医师提醒,平时,妈妈就要多让另一位照顾者和宝宝互动,让宝宝循序渐进地适应,才不会临时需要他人协助时,宝宝因无法接受而产生更多不安全感与恐惧。
3.多样化的感官游戏
宝宝年纪稍长后,可多提供宝宝按摩、透过游戏、互动给予各种感官刺激,有助于降低敏感,对宝宝的心理与感官发展都有帮助。不过,在和高需求宝宝互动时,通常会需要爸妈多花点耐心,使用的教、玩具也须更加多样化,以因应宝宝捉摸不定的特质。
4.观察宝宝未哭闹的状态
照顾高需求宝宝也有赖爸妈的观察。当宝宝于某些情况下不容易哭闹,例如:环境因子、提供宝宝哪一类型的玩具、宝宝喜爱的食物等,日后当宝宝哭闹时,爸妈就能多营造该环境或提供这类物品给宝宝,有助于安抚。
(尚无言语能力的高需求宝宝更需要家长细心观察,从中满足孩子需要的帮助。)
照顾1~3岁高需求宝宝的2大心法
1岁多的宝宝,会渐渐发出声音或表达需求,2~3岁的宝宝具有自己独立行动的能力后,会变得活泼好动,对于周遭环境充满了好奇,因此,建议家长在照顾高需求宝宝时,应建立原则,做好情绪管理,再慢慢引导孩子的行为,叶采青执行长提出2大照顾心法:
1.建立原则
无论是高需求宝宝或一般的孩子,家长都要建立原则,比如:吃饭时间到了,电视、平板等都需关掉,去除会让宝宝分心的事物,虽然家长在建立原则时,很可能会有内心的挣扎,但叶采青执行长认为,「在原则的建立下,是要温柔且坚定,散发出可以包容但又坚强的氛围。」
2.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则是同理宝宝的情绪,利用宝宝可以懂得方式,让他明白哪些事情可以或不能做。另外,家长对于情绪行为的反应也很重要,若宝宝处在不舒服或不开心的时刻,妈妈可以主动陪伴,叶采青执行长说明,与高需求宝宝相处,试著引导宝宝,在无形中也是陪伴孩子做情绪管理,当照顾者出现理智线断掉的时候,则要先处理自己的情绪,以免对宝宝说出负面的话语。
最后,叶采青执行长认为,高需求宝宝的某部分特质,可能会随著成长而延续,某些行为与习惯可能会因后天的环境而改变,家长可以欣赏孩子的特质并适当的引导,相信高需求宝宝的人格特质,能够成为长大的利器。
在养育高需求宝宝的过程中,对家人也许是挑战、或是更了解彼此,并找到亲子之间的适切性,相信几年之后,一定会对这段日子有许多的回味,因为挑战的一切终将过去。
高需求宝宝不敢尝试新食物,怎么办?
叶采青执行长说明,可以从材质、味道、温度、颜色的4个层面让孩子尝试新食物。
她举例,让孩子自己去接触食物,感受食物的质地,比如:徒手抓香蕉,哪怕一抓就会烂掉,但让孩子尝试可视为触觉的探索;再者,食物的味道以天然为切入点,再慢慢温和的改变进行调整,若有些孩子喜欢特殊的味道,就让孩子主动尝试,「家长可以让孩子把吃饭当成是一个好玩的游戏、实验,慢慢培养孩子进食的原则。」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