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一把伞,我们优雅度过「四个月睡眠倒退期(震荡期)」,4个月睡眠倒退期(正确来说是3-5个月,不一定是4个月发生),对许多父母来说是天使宝宝一去不复返的伤心时刻。有些原本好睡的宝宝,在震荡期之后突然走样,变成夜醒频频、小睡短的状况。
♦成因一:睡眠模式转变
我们曾经在 「我的宝宝睡得不安稳,这样正常吗?(谈睡眠周期)」提过,大约在4个月左右,宝宝的睡眠周期从两段变成四段。
这代表宝宝的睡眠模式开始像成人一样,会有不同阶段的睡眠转换。简单来说,就很像原本马路有两个坑,现在变成四个坑。车子开过去,睡在里头的宝宝更容易被震醒。
这个影响是夜醒增加、小睡也比较容易睡短。很多家长以为此时的频频夜醒是遇到猛长期,所以拼命喂奶,结果养成多次夜奶的习惯,反而造成接续的睡眠问题。
►四个月睡眠倒退期
♦成因二:白天小睡仍在发展中
大约3-4个月左右,小睡会依序的发展,也就是开始确认所谓的生理时钟。生理时钟与「褪黑激素&体温」有关系,你可以想像会因此造成一波一波的睡意。
►这个跟之前清醒一段时间就想睡,有点不一样。
身体的节律在此时介入白天的睡眠,也因此有个不好抓小睡作息的过渡时期。再加上睡眠模式转变,不会接觉的宝宝睡个30-40分钟就醒来,而造成身体疲累。双重影响之下,睡得也就差了。
►成因三:大动作发展期
3-5个月刚好是宝宝第一个大动作「翻身」开始的时间点,翻身可以拆解好几个动作,从仰躺到侧躺,翻回来再翻过去,整体影响的时间比较久,中间也会有些起伏。在这段期间,宝宝可能会在半夜爬起来「练习」,翻不回来哇哇大哭请爸妈去救他。有时候这个练习还可以耗个1-2小时,让爸妈黑眼圈加重,非常苦恼。
大脑在此时比较活跃,也间接导至夜醒,在夜晚时刻「不由自主地」因翻动身体而醒过来,而造成「睡眠倒退」的假象。
►遇到睡眠震荡,该怎么办?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 peggy (佩吉)上面两个成因都提到「发展」,事实上「4个月睡眠倒退期」并非倒退,而是宝宝发展的正常现象。所以,坊间对于「睡眠倒退期」的认知,常常是很可怕或是恐惧,这样的用字我觉得容易引起误解。
所以,把倒退改成「震荡」会比较好,父母不应该用「倒退」的角度来看待。而要看见宝宝在发展过程的「进步」,用不同的心态来面对,震荡终究会过去,才能带领孩子稳定下来。
►此时也是练习自行入睡的契机…
我们一开始就提到宝宝的睡眠在这此时「成人化」了,这代表宝宝已经有能力像大人一样「自行入睡」。所以我们对宝宝的期待不该停留在新生儿时期,用哄睡的方式就能睡饱睡满(宝宝通常越大越难哄)。相反的,我们应该要尊重宝宝自行入睡的潜能,在此时给予更多空间、不过度干预孩子睡眠。事实上,能够「自行入睡」的宝宝,通常能更顺利的度过震荡期。
因为即便睡眠被拆解成很多段,他都有办法自己睡回去,就像大人一样,发出点声音、翻个身,就能「一觉到天亮」。另外,关于大动作发展、小睡建构对于睡眠的影响,终究是短暂的。我们在此时该注意的是避免用更高安抚的哄睡,不然,这个震荡会一直持续下去,养成持续睡不好的习惯。
四个月睡眠震荡期不可怕,如果爸妈对于睡眠有正确的了解,就能在震荡期稳住阵脚。就像已经看好气象预报的登山者,我们知道可能会下雨,就事先在背包准备好雨具。在其他人手忙脚乱之际,从容地撑起雨伞,顺利度过。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