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情绪教育第一课,忍著别对孩子说:不要哭!

2022-11-24  来源:妈妈宝宝网 标签:

今年初,一件要把心理课纳入国中必修的提案,引起各界关注。提案人是一名年仅十七岁的高中生,《亲子天下》独家访问到提案人陈馨,她因为家人患有精神病的切身之痛,让她倍感学习心理知识的重要性:「至少可以在紧急危难的时候,知道拨哪支电话。」听起来很基本的知识,但背后是她用面对家人生病时的恐惧,换来的微小心愿。 去年底数名大学生自杀,引起社会关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实际走访校园,其实情绪问题早已困扰现场教师许久,只是鲜少有人关心。「很容易暴冲,甚至打老师」、「因为成绩不好,就拿笔和尺割自己手腕」……很难想像这些已是小学生情绪困扰下出现的行为。

要解套这些问题,仰赖的不只是辅导室、心理师这些后端的机制,更需要从前端的情绪教育来做。可惜台湾教育脱离不了分数的论调,非认知能力很难受到重视。即便国教署不断强调,相关内容已写入课纲,但是现场的落实仍寥寥可数。

父母情绪教育第一课,忍著别对孩子说:不要哭!

身为孩子身边的大人,我们能做什么?

回想到先前带小儿去诊所看病,一个看起来约大班的孩子不断哭嚎:「我不要打针!我不要打针!」陪同看诊的阿嬷对他说:「你不要哭,打针不会痛,打针才会好。」但孩子当然是听不进去的,他持续求饶似的大哭:「我不要打针!」循环了十次之有。阿嬷不晓得该如何安抚,只好一次比一次大声的说「不要再哭了」。

看著这对无助的祖孙,让我也难过了起来。我想像,阿嬷一定也很紧张,如果有人可以对阿嬷说:「阿嬷辛苦了,要帮忙带孙来打针,候诊室人这么多,小孩又一直哭你一定很心急。」我也在想,当时若能有个大人去抱抱那个孩子,不拒绝他的恐惧,告诉他:「我知道你很害怕,没关系,你可以哭,我会陪你。等一下我们要打针,打针可能痛到想哭,想哭就哭吧,我会一直陪你。」他会不会好过一点?

情绪教育一直以来在教育体系里不被重视,身为父母的我们也是一路「忍耐」至今,现在一下子要学著接纳孩子的情绪,不对孩子说「不要哭」,真的好困难。

这次采访的诸多学者、心理师都强调,成人的以身作则,是孩子最好的示范。或许就从觉察自己的情绪开始吧,生气时先觉察自己生气了,难过时先觉察自己难过了。同时,也别吝于向孩子坦白:「我正在生气,请你等我一下,让我冷静后我们再来谈。」允许自己有情绪,但也要帮助自己启动前额叶来思考。慢慢的,相信父母的身教会被孩子看在眼里,学习面对与调节自己的情绪。

父母情绪教育第一课,忍著别对孩子说:不要哭!

教养本是条不容易的道路,牧村文教创办人何翩翩即使有蒙特梭利的背景,面对孩子的情绪行为问题仍不免焦头烂额,她也坦言带孩子的过程都是「边走边学」,没有标准答案或是使用手册可以参考。没有人天生会做父母,学会面对情绪的课题,至少在黑暗的隧道里会有一道光,引领我们带领孩子往前行。

整理/林洧盈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