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客人面前调皮怎么教育?有亲朋好友在场的时候,孩子很容易变得“人来疯”,他们会异常兴奋并各种胡闹试图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妈妈看到孩子胡闹肯定不能不管,特别是在外人对孩子的行为给出一些负面的评价时,妈妈更容易被激怒,在旁人的压力下惩罚孩子甚至打骂孩子,事后又会觉得非常后悔。那么当有亲朋好友在场的时候,我们怎样才能顶住旁人的压力理智的来教育孩子呢?
我家孩子就属于那种非常好动的,在家里总处在一种不停歇运动的状态,我们采取“放养”的政策,只要孩子没有出现破坏性和攻击性的言行,不做什么危险的事情,他想在床上和沙发上跳来跳去,在院子里跑来跑去都没有关系。
总之只要是在父母允许范围内的,孩子可以绝对的自由支配他的时间和精力,我认为有自由的孩子才会有自信,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选择的空间,不要总是用父母的权威去压制孩子。
但是我所坚持的这种自由的育儿观在国内受到了严重的批判,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是长幼有序,有客人在场的时候父母是绝对不允许孩子到处跑来跑去的。我带孩子回到国内后,要见很多亲朋好友,孩子也是第一次回国觉得一切都很新鲜,每次在亲人聚会大人想坐下来好好聊天的时候,孩子想参与进来却容易受到冷落,就会做一些我平时不允许的行为想要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我本来是一直坚持在外人面前不惩罚孩子的原则,可是孩子表现的越来越淘气,行为越来越过分,让我觉得非常的没有面子,因此只好背叛自己“和善而坚定”的育儿原则,开始对孩子发脾气、恐吓、威胁,这些手段自然对孩子起到了震慑作用,但是我心里却还是非常受挫,因为我知道这些方式只能起到短时的效果,长期来看对孩子一点儿用都没有。
中国人和美国人在育儿观念上有非常大的差别,美国人最先看到的永远是孩子的优点,不管孩子其他方面表现的多么不好,美国人总是能够找出优点来赞赏孩子;而中国人很容易看到孩子的缺点,如果孩子表现不好就会给他“你不乖”“你调皮”的定义,并且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要求来行事,不可以打扰大人,也不允许孩子有说“不”的权利。中国人似乎总认为经常表扬孩子会让他变得骄傲自满,反而不断的打压孩子,指出孩子的不足他们才会改正。
我个人是非常不赞成中国这种“打压式”育儿观的,如果你经常指出孩子的缺点,他们就会觉得这些缺点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改变的,这样不仅无法改正孩子的缺点,还会导致父母忽略和弱化孩子的优点。但是像美国人那样经常赞扬孩子,强化孩子的优点,则会让孩子的优点越来越突出,缺点日渐弱化,我觉得美国人的这种“赞赏式”育儿观念更容易培养出自信阳光、富有创造力的孩子。
当然顶着旁观者的压力去坚持自己的育儿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黑幼龙在他的《慢养》里提到过自己家的孩子经常被邻居投诉,但是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慢养原则,不急功近利的去要求孩子符合他人的要求,而是按照自己的规律成长,最终他的几个孩子都成为了非常有出息的人。
我个人觉得男孩子本来就是精力旺盛并且成熟的比较慢一些,他们需要更多的自由成长空间,如果父母因为爱面子或别人的眼光而去强制孩子服从,扭曲孩子的意志,那么父母将来肯定会失去孩子的信任,受到长期压制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叛逆或害怕交际。
妈妈要知道的是,有客人在场的时候,孩子做出一些调皮淘气的行为并不会因为他不乖,而是他想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我家孩子两岁半的时候,家里来了一对没有孩子的年轻夫妻,孩子想让客人陪着他玩球,但是那对夫妻并不懂孩子的意思,也没有要陪他玩球的想法。孩子受到忽略后就开始发脾气,把桌子上的开心果壳往地上扔(这是我们家禁止的行为),孩子的爸爸很快就生气了,开始大声训斥孩子。
我知道这种训斥会两败俱伤,就赶紧过来圆场,跟孩子说“你是不是想跟阿姨玩?阿姨现在要跟爸爸说话没有空,你让阿姨看看你能不能把这些开心果壳都扔到垃圾桶里好不好?”然后孩子就很开心的答应我说好,开始把刚刚丢的果壳抓到垃圾桶里,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开始夸奖孩子,他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后面就自己乖乖坐着剥开心果吃,没有再做什么过分的行为吸引我们的注意。
孩子都是渴望人陪伴的,当孩子遇到对他非常有耐心的人,都会表现的特别乖巧。我带孩子回国住在奶奶家,所有亲人都围着他一个人转,带他到游乐场玩,去球场打球,孩子非常的开心也很懂礼貌,一口一个叔叔阿姨叫的特别的甜。但是有时候他也会表现的很不乖,跑出去摸狗抓猫,关门玩水,在床上跳来跳去,也经常引起旁人的责备和不满,这时我就会因为面子挂不住强行压制孩子。
然而回美国之后我发现孩子在国内长期被我压制,虽然是变听话了变乖了但是安全感明显减弱了不少,他开始沉迷电子游戏而不爱之前喜欢的体育活动,让我感到非常的后悔,因此我觉得还是应该坚持自己的育儿观念,即使不被外人所认同。
最后想要给各位妈妈分享的是,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会有不完美的地方,我们需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尽量忽视他的缺点,当然一些非常恶劣的行为还是要严格限制的。
教育孩子也从来就不是一条顺利平坦的道路,妈妈自己也会经常犯错,然后再重新找到方法继续,而且妈妈也要给孩子犯错并从犯错中学习的机会,对孩子多一点耐心,告诉他应该怎样做而不是总说“不要”、“不可以”。不管别人怎么看待,妈妈都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毕竟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最了解最亲近你的孩子。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