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离预产期还有一个多月的,没想到突然就进医院把宝宝生下来了。”类似这样早产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早产不仅仅只是让你手忙脚乱,更有可能对宝宝的健康造成威胁。尽管有些早产的原因并不是你所能控制的,但为了实现“瓜熟蒂落”,孕妈咪要尽量做好早产的预防工作。
早产是多早?
早产是指,胎儿在母亲怀孕满37周之前降生,可分为晚期早产(34-37周)、中期早产(32-35周)和早期早产(不足32周)。
研究表明,早产儿出现健康问题的风险远远超过足月儿。因此,要尽力让胎儿足月分娩。足月的胎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17kg,而早产儿的体重可能只有2.26kg,有些甚至更轻。
尽管37周是目前的“成熟”标准,但有研究显示,再多两周会让宝宝大脑发育更成熟,因而很多医生认为39周的胎儿才更成熟健康。
早产儿的健康问题
宝宝被迫提早降生,没有做好离开子宫的准备,身体机能尚未完善,因此常常出现健康问题,比如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或慢性肺病、呼吸暂停、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黄疸等。
随着医学技术发达,现在满28周且体重超过1kg的早产儿几乎都可以存活下来,满30周的早产儿80%不会出现严重的长期健康问题或发育问题。但不满28周的早产儿则有更多的并发症,需要接受专门的护理和治疗。
胎儿越早降生,体型就会越小,脂肪也越少。出生时多半没有白色乳酪状的胎脂保护,因为胎脂要到孕晚期才会分泌。缺少脂肪的保护,早产宝宝在室内常温下体温会过低,因而出生后往往需进婴儿保温箱,通过保温箱调节温度,维持体温。
虽然早产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但是孕妈咪仍需尽最大努力,让宝宝在子宫内发育成熟后再出来。
如何预防早产?
尽管有些早产的原因并不能控制,比如胎盘异常、胎膜早破、多胞胎、子宫结构问题、子宫肌瘤或宫颈机能不全等,但孕妈咪还是可以在日常生活做好准备,降低宝宝早产的几率。以下五件事,孕妈咪要尽力做好。
1、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不吸烟不喝酒;饮食规律,营养搭配合理,不偏食不挑食;不乱服用药物;保持心境平和,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减少压力;适当运动,增强抵抗力。
2、避免劳累和外来刺激
孕期不要过于劳累,上班族要尽量减轻劳动强度;不要长时间站立或下蹲;上下台阶不要着急,安全第一;孕晚期尽量不要长途旅行,避免奔波劳累;孕晚期要禁止性生活。
3、关注自身健康
孕妇如果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合并症时,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谨遵医嘱,积极做好保健工作,若有异常要尽早就医。
4、注意孕期卫生
孕期阴道内环境会发生变化,孕妈咪免疫力下降,阴道分泌物增多,容易遭受细菌的侵袭,因此要注意个人卫生,不给细菌可乘之机。一旦发现有外阴瘙痒、白带异常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5、定期产检
定期产检很有必要,通过检查能及时监控孕妈咪和宝宝的健康情况。尤其到了孕晚期,产检的频率相对高些,孕妈咪必须积极配合。-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