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想要教孩子更多时,往往其实可能是我们自己绊住了孩子的成长。
茱莉‧莱考海姆(Julie Lythcott-Haims)每年都迎接全美最优秀的大学新生,她是美国史丹佛大学前新生事务主任,她看到年轻一代在性格上的富裕与匮乏,身为父母,她给家长在教育上的体会却是从跟特殊儿家长学习而来。以下是今年十月,她写给美国《Parents》杂志的分析:
有一次我在史丹福大学,对大学新生家长们滔滔不绝讲述「不养出妈宝-放手的教养智慧」,鼓励家长们要忍住想帮孩子做这做那的想法。结果隔一天在晚餐桌上,我却无意识的转身帮大儿子切肉。我儿子都10岁了,如果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可能会想帮他切一辈子的肉。
大学校园内,有许多大学生明明年满18岁,却无法自己填表格、煮饭、在期限前交作业、自助加油,车子抛锚还会让他们手足无措,也有妈妈每天都要morning call,只为了怕孩子迟到。这些爸妈出于爱,过度干预孩子的成长,培养出一群已成年的妈宝。
同一时间,我想到我的朋友史黛西‧爱许兰(Stacey Ashlund),她有一个17岁大、视障跟听障的儿子。爱许兰知道,视障跟听障会让儿子的未来难以完全独立,因此她竭尽全力让他凡事都能自己做。 推荐阅读:和孩子一起创造生活仪式!睡前抱抱、每天一句我爱你,从中教会孩子独立与懂得爱
事实上,许多特殊儿爸妈都很积极主动训练孩子自主,甚至因而养出比他们正常同学更优的生活能力。这确实有点讽刺,我整理了一般爸妈可从特殊儿爸妈身上学的四个教养智慧:
一、教养上,作牛作马不如乐得清闲
教养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爸妈帮孩子做了什么」,而是「爸妈教会孩子自己能做什么」。我们的任务不是确保孩子一生顺遂,反而应该帮他们备妥面对困难事务的能力,有时他们就必须跳脱舒适圈。
当我们想教会孩子某件新事物,像是绑鞋带、自己过马路、早上自行出门,爱许兰告诉我她的教养四步骤:1、示范给孩子看。2、跟他一起做一次。3、在旁看著他做一次。4、让他完全自己来。
亚曼达‧布斯(Amanda Booth)也有同样的心得。她两岁的唐氏症儿子米咖(Micah)因肌肉紧张导致走路困难。布斯一开始教他坐挺,再来让他慢慢练习从坐姿到站起来,「每次当我发现他越来越不需要我帮忙,我就退一步看著他尝试,然后失败,我不会说『噢!他做不到!』或是『他可能会受伤!』,他需要感受到『我又学会了』的喜悦,在真正学会之前,他也需要不断不断的练习。」
艾瑞克‧杰克森(Eric Jackson)会跟自己10岁的自闭症儿子艾利斯(Ellis)一起煮饭,「我们从切小块小块的材料开始,如果他鸡蛋没拿好摔在地上,没关系,如果他在面糊里头加太多水,也没关系,等到他能自己煮饭的那一天,我好想欢呼。」
二、接受孩子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样
爸妈心目中好像都有另一个「完美小孩的模样」。我们想要孩子当运动员、结果他却是个书呆子,我们觉得孩子可以:成绩再好一点、再外向一点,或者拜托不要那么活泼。我们经常用力把小孩「修理成」我们想要的样子。但孩子可能因此感觉不被爱,「好像如果我能再努力一点、达到爸妈期待的样子,才值得被爱。」
当布斯怀孕时,她想像米咖会跟爸爸一样骑机车、甚至成为奥运游泳选手。当米咖被判定为唐氏症宝宝,这些想像全部随风飘。「我们知道他不可能跟一般孩子一样了,我们必须退后一步,让他带著我们往前走,」有多少的孩子渴求这样无条件的被接纳!布斯说:「庆幸的是,我们很早就体认到这一点,我不会是从小就期待小孩成为律师,等到他25岁说他不想干律师、我就大崩溃的那种妈妈,在他一出生就严重打击我们的恶耗,或许反著看是一种祝福。」
三、慢教养,留空间让孩子犯错
忙乱的生活节奏让现代爸妈很急躁,我们期待正常小孩要立即跟上我们的每一个指令、并做出正确回应,但杰克森说:「我知道艾利斯会需要多一点时间消化我在说什么,我也须要给他时间去理解跟反应。」杰克森曾是一个超没耐心、完美主义的成功大律师,但他现在被三个孩子磨到比较柔和、有耐心。「不管孩子多大,都需要我耐心相待、无条件的爱,以及留点空间给他们犯错。」
慢教养同时意味,感恩赞叹孩子的每一个「微成长」,艾伦‧赛德曼(Ellen Seidman)有一个脑性麻痺的13岁儿子麦克斯(Max),还有两个发展正常的弟妹,但最基础的发展如说话、走路,对麦克斯来说都极度困难。赛德曼说:「后来我认知到,他有自己的节奏,我开始把眼光放在他现在已经拥有的,而非他还没学会的,我也体认,爸妈很容易会卡在孩子发展的过程中,忘记去看见、去感谢孩子已经学会的所有事情。」
四、别管外人,你的想法最重要
「不必在乎别人的想法」,说比做简单。前任白宫新闻联络人罗‧富尼耶(Ron Fournier)的强项是跟重要人士交流,他12岁的儿子泰勒(Tyler)却有亚斯柏格特质,儿子直率的发言、无法跟人眼神交流,常让他脸上三条线。有一次富尼耶带泰勒去见了欧巴马总统后,泰勒说:「爸爸,希望我没丢你的脸。」富尼耶才惊觉,「原来让我尴尬的,不是他人的眼光,不是儿子的亚斯柏格,问题是我的想法,是我觉得他很怪,只关注他做错了什么。」
赛德曼也曾因为太在意脑麻的儿子在生日宴会上跟别人的互动,后来乾脆叫先生带儿子去。后来她认知到「儿子就是她自己」,儿子的障碍教了她珍贵的一课:不管她再努力、终究无法控制发生在儿子身上的所有事。这也是所有父母都值得学习的一课。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