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每个婴幼儿的发展速度、程度会略有差异,但整体而言,宝宝的吞咽发展历程,大多具有顺序性、连续性的特征,一步步学习到具备等同于成人般的能力。
(宝宝吞咽困难,父母照护准则。)
宝宝常见吞咽障碍征状
如宝宝还在喝奶时,若吸吮得不顺利、吞下时容易呛到、常常溢奶、甚至胃食道逆流等;等到长大一点接触副食品,开始练习食用某些泥状、块状食物,像是饼干、米饭、水果、肉品等,倘若咀嚼功能发展的比较差,则不排除会有吞咽障碍的可能性。
父母大致可以从以下4个生活经验中,观察孩子是否有吞咽困难。
.用餐时,咀嚼及吞咽的动作不协调。
.进食时,呛到的频率偏高。
.喝奶时,喉咙处会有咕噜咕噜的痰音。
.已经吃下食物,却又常发生逆流回来口中的状况。
宝宝吞咽的高危险族群
临床上归纳出3种族群,分别因为某些部分的异常,会比较容易发生宝宝的吞咽相关问题。
神经异常
脑性麻痺、脑瘤等,或神经尚未发展成熟的早产儿,都可能因为无法协调地运作口腔、反射、肌肉的动作,而缺乏良好的吞咽功能及发展。
构造异常
此类如唇颚裂、喉头软化、食道狭窄等等,往往会增加吞咽动作的困难度。构造和神经的异常,通常在新生儿时期就可以提早得知。
发展异常
原因很多,可能是生活缺乏相关刺激与训练、本身发展缓慢等,导致口腔动作或吞咽状况一直不是很熟练,如已经满3岁,却还会大量流口水或不会咀嚼较硬的食物,可能需进一步观察是否有吞咽的问题。
观察迹象,掌握就医时机
针对1岁以前的宝宝,林峰全治疗师说明,可透过以下迹象观察;如果是大一点的宝宝,则可再透过一些生活面行为,了解是否有吞咽方面的问题。但基本上,如有疑虑,建议直接就诊检查较佳。
0~1岁
宝宝吸吮的力量、每次用餐的时间、呼吸与吞咽的协调性、呛咳、呕吐、口腔的声音(如喝奶后很喘、呼吸有明显声音)、体重的变化、情绪反应(如哭闹、肢体)。
2~3岁
流口水状态(过多、没办法收)、不喜欢坚硬或长纤维食物、戒不掉奶嘴、舌头不灵活(如吃冰淇淋时,只会用唇而不会用舌头去舔)、口腔敏感(拒食某些特定的食物、不喜欢刷牙、不喜欢他人触碰口腔)。
吞咽困难对往后的可能影响
在整体的发展阶段中,一旦口腔能力与协调性没有养成或过于迟缓,将可能会产生两种影响。
进食行为差
无法好好的咀嚼、吞咽食物,自然身体无法吸收到均衡的影响,连带会促使发育不良的可能性发生。建议可透过「宝宝是否有持续成长(长高和变重)」来观察。
说话能力弱
口腔各部位的动作无法好好配合,会影响咬字清晰度,势必会让宝宝在未来更精细的语言学习、人际沟通等情况面临困扰。此外,有吞咽功能障碍的宝宝,因为比一般人更容易呛到,食物可能会被吸入气管内而导致肺部受刺激,长期下来会罹患「反复性肺炎」,甚至引发严重的肺部感染症。
平日照护注意事项
照护方面,掌握「喂食技巧」很重要,这也正是观察和训练宝宝吞咽能力的最佳时机。喂奶或副食品时,宝宝的精神状态要清醒;喂食时,宝宝必须处在稳定的状态和姿势。如喝奶时靠在妈妈身上;大一点吃副食品,必须让宝宝好好坐著吃,并逐步练习相关咀嚼、舌后送的动作。
透过平日的喂食,培养孩子日后用餐的好习惯,例如:在固定的座位,饭前要洗手。依照发展的程度,也可以适时让宝宝自己练习拿食物,例如4~6个月可以练习拿有双侧把手的杯子,10~12个月可以练习自己拿饼干吃。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