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冲出马路差点被撞,家长一巴掌打趴孩子在地
惊险一刻!网友在爆废公社公开版」PO了一段行车纪录器录下的影片,影片拍到一名男童忽然冲到马路中间,与原PO的行车距离非常近,还好他行车速度不快,真是差一点就撞到!他写道:「拜托家长顾好小小孩好吗?夸张!一个不注意...一条小生命...就...真的吓死我了!」
当原PO正在庆幸孩子安全回到家长身边时,没想到情节开始神展开,家长看到孩子没有危险后,居然一巴掌狠狠打向男童,力道大到让他瞬间摔趴在地,即使如此,家长也没有消气,对地上的孩子再补一掌,面对一堆路人围观也不在意。男童看起来懵懂未知,最后跌跌撞撞地自己爬起来。
网友看完影片后都好心疼孩子,不满地说:「孩子还那么小什么都不懂,看到快走出去了当下回头竟然是打孩子」、「分明就是大人没有注意小孩的安全,这样打孩子又能懂什么」、「他看起来应该还不懂,马路多危险,家长除了教也要顾」等。
虽然是小孩不对,但爸妈要用对方法教,那个情况要把孩子拉回身边才对,而不是直接一掌把他打趴然后又继续打,让人看了好心疼!
根据2016年发表于《家庭心理学》的一篇整合分析研究指出(这是实证医学中最高等级的研究),在剔除家暴的相关研究后,分析出家长用打的方式教养小孩,不仅没有改善孩子行为的效果,反而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包括:危害儿童的心理,甚至会产生精神疾病:体罚容易让孩子有攻击性和反社会性,对亲密关系的认知也产生错误,例如会攻击他们的父母,或可能去殴打自己的女朋友。
另外,在2009年和2010年均有研究发现,掌掴孩子会令大脑前额叶区域的灰质减少,这个脑区域主要负责判断力和思考能力,灰质减少会造成孩子的学业表现、智力下降。
1.带孩子去罚站读秒,结束时,让他说对不起,并完整地说出「我下次再也不敢打弟弟了!」等错误行为。
2.把孩子带到面前来,限制他接下来的活动,请他好好看著你,跟他说你现在非常生气,因为他做了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不准嘻皮笑脸,请他观察自己做了什么。例如,他动手,让人家痛到哭,如果换成他自己,会喜欢这样吗?
3.罚劳务活动,如收玩具、整理家里、帮忙当小帮手等,来换取原谅。
禁止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当作惩罚,跟孩子说:
在限制孩子行动的情况下,让他重复说出自己下次该做出的好行为。例如,没有经过别人同意就动手拿或抢人家的东西,可边罚站边说出:「我下次会先问别人,不会先动手!」
此外,当孩子出现不适行为时,家长如果想要根本解决孩子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搜证,先好好地深呼吸,冷静后再去面对孩子,事后思考孩子行为前因后果的七个W(Who、When、How、Why、What、Where、Whom),才能好好分析孩子的行为如何处理。
与孩子沟通时,善用同理的角度,别总是一开始就自以为是地想要纠正孩子有些孩子其实比较拉不下脸认错,这是很常见的情况,这时可以给孩子一个台阶下。
例如,我们家会把爱乱叫爱生气的小孩叫做王小鸭(取自孩子们都爱的唐老鸭),在孩子生闷气无法打破僵局时,我们就会说:「你该不会又是王小鸭吧!王小鸭你为什么又来我们家?」这招很有效,孩子有了台阶下,就会接著说道:「对,刚刚是王小鸭啦!我现在回来了啦!」
拒绝打骂文化,给下一代更好的学习身教与典范,也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平安长大。
网友看完影片后都好心疼孩子,不满地说:「孩子还那么小什么都不懂,看到快走出去了当下回头竟然是打孩子」、「分明就是大人没有注意小孩的安全,这样打孩子又能懂什么」、「他看起来应该还不懂,马路多危险,家长除了教也要顾」等。
虽然是小孩不对,但爸妈要用对方法教,那个情况要把孩子拉回身边才对,而不是直接一掌把他打趴然后又继续打,让人看了好心疼!
3岁前打骂教养,5岁后打人的机率是五倍
天才领袖教育集团执行长&儿童发展医学专家王宏哲在《教养的秘密》提到,研究发现,3岁前被用打骂教养,在5岁后打人的机率,比一般孩子高出五倍。而且烙印在潜意识里的打人行为,跟你当下教育对孩子说「你怎么可以打人?」相比,会让孩子更混淆,脑袋里产生更大的抵触,修正行为自然要花上好几倍的功夫!根据2016年发表于《家庭心理学》的一篇整合分析研究指出(这是实证医学中最高等级的研究),在剔除家暴的相关研究后,分析出家长用打的方式教养小孩,不仅没有改善孩子行为的效果,反而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包括:危害儿童的心理,甚至会产生精神疾病:体罚容易让孩子有攻击性和反社会性,对亲密关系的认知也产生错误,例如会攻击他们的父母,或可能去殴打自己的女朋友。
另外,在2009年和2010年均有研究发现,掌掴孩子会令大脑前额叶区域的灰质减少,这个脑区域主要负责判断力和思考能力,灰质减少会造成孩子的学业表现、智力下降。
孩子错了,用限制行动取代打骂才有效
打骂教养代代相传,但却不是有效教养,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绝非好事。当爸妈的,应该要找到除了体罚之外,对孩子最有效的处罚、或能刺激好行为的方式。1.带孩子去罚站读秒,结束时,让他说对不起,并完整地说出「我下次再也不敢打弟弟了!」等错误行为。
2.把孩子带到面前来,限制他接下来的活动,请他好好看著你,跟他说你现在非常生气,因为他做了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不准嘻皮笑脸,请他观察自己做了什么。例如,他动手,让人家痛到哭,如果换成他自己,会喜欢这样吗?
3.罚劳务活动,如收玩具、整理家里、帮忙当小帮手等,来换取原谅。
禁止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当作惩罚,跟孩子说:
- 「乱丢玩具没收拾好,下一次就不会再有玩遥控车的机会。」
- 「鞋子乱丢,就不要出门,户外的活动是你自己耽误的,你动作越慢,玩的时间及项目就越少。」
- 「警告好多次还打人,我们得将弟妹跟你隔离一下,因为你动手,他会怕你,你必须尝到没有人当玩伴的滋味。」
在限制孩子行动的情况下,让他重复说出自己下次该做出的好行为。例如,没有经过别人同意就动手拿或抢人家的东西,可边罚站边说出:「我下次会先问别人,不会先动手!」
此外,当孩子出现不适行为时,家长如果想要根本解决孩子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搜证,先好好地深呼吸,冷静后再去面对孩子,事后思考孩子行为前因后果的七个W(Who、When、How、Why、What、Where、Whom),才能好好分析孩子的行为如何处理。
与孩子沟通时,善用同理的角度,别总是一开始就自以为是地想要纠正孩子有些孩子其实比较拉不下脸认错,这是很常见的情况,这时可以给孩子一个台阶下。
例如,我们家会把爱乱叫爱生气的小孩叫做王小鸭(取自孩子们都爱的唐老鸭),在孩子生闷气无法打破僵局时,我们就会说:「你该不会又是王小鸭吧!王小鸭你为什么又来我们家?」这招很有效,孩子有了台阶下,就会接著说道:「对,刚刚是王小鸭啦!我现在回来了啦!」
拒绝打骂文化,给下一代更好的学习身教与典范,也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平安长大。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