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许多青少年来说,社群媒体几乎是他们的生命线。有时候,社群媒体却会要了他们的命——因为不堪网路上的酸言酸语。儿少心理学家鼓励家长共同来保护我们的孩子,从教育自己的孩子在网路上同理他人做起。
近日,两个最新研究对青少年的社群媒体习惯提出警讯: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的研究指出,玩太多手机造成的抑郁症状多与网路霸凌有关。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研究报告则指出,2016学年度有20%的9到12年级生曾经被网路或手机简讯霸凌。
儿少心理治疗师凯蒂·赫利(Katie Hurley)在《华盛顿邮报》撰文指出,霸凌本身就是一种缺乏同理心的行为。她用3种方法,引导孩子在网路世界里发挥同理心:
1.背对真人,读出留言
赫利邀请孩子与她背对背坐著,想像对方是自己留言的对象,然后轮流拿著手机,把恶意简讯或网路留言一条条大声读出来。一开始有些孩子会大笑,有些孩子对她翻白眼。但是读了几条简讯以后,气氛就会有所改变。孩子们听到一些充满仇恨、愤怒、悲伤、嫉妒的句子,被自己的声音,真正地念出来。他们感觉到当中的情绪,留言骂人不再那样不痛不痒。
当他们拿著手机,在小小的萤幕上打字时,他们的情绪没有真正连结到这些句子,他们可以打出伤人的话而一点也不感到自己正在伤害别人。但是当他们跟一个真正的人背对背而坐,他们感受到情绪,感受到负面字眼的力量。「很多孩子到最后都念不下去,」赫利写道:「他们终于明白了不经思考的言论有多么伤人。」
2.发送前先写下草稿
我们都说熟能生巧;我们以为当代儿少天天在「练习」写简讯和推特,他们应该对此非常擅长,但他们没有真正去练习如何用简短的句子精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绪,同时对萤幕另一边的人表现出同理与同情;他们只是随意打出当下想讲的话,甚至把苛薄当幽默,然后按下「送出」键。没有人想到一旦按下那个键,这些句子便是覆水难收,会伤害到别人。孩子们需要练习真正用健康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意思。
赫利鼓励青少年,先用记事本应用程式打出自己想讲的话,看过一遍,觉得妥当之后再发送到社群媒体上。经过这种练习,孩子可以停下来、好好读一遍自己写下的文字、去感受即将看到这条简讯或贴文的人的感受,并学习对自己在网路上发表的文字更小心。
3.大人准备好同理倾听
当青少年遇到网路社交危机时,他们都会向父母求助——如果他们相信父母会倾听而非论断他们。如果他们觉得父母不能够信任,他们就会把这些复杂的问题、焦虑或沮丧的情绪带到朋友面前,往往也是透过简讯或社群媒体。
临床心理医师强尼·达菲(Johnny Duffy)认为这种情形并不理想:「没有一个孩子应该要为另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负责。家长应该要负起责任,与孩子讨论当键盘侠的后果,坚持孩子在遇到网路社交危机时,向成人咨询,并且保证不因为网路社交麻烦而处罚孩子。」
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同理心倾听孩子的诉说。让你的孩子尽情倾诉,直到他们把想讲的话都讲完为止,然后问他们认为自己需要什么帮助。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