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敬爱的恩师罹患了第四期胃癌,已经放弃正规的治疗,改采生机饮食,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被告知时日不多了。在他的授意之下,我们这些徒子徒孙帮他办了一个生前感恩惜别晚会,让大家跟他能够好好互告道别,讲讲心里的话,或者与恩师一起合影,留下最后的相聚回忆。
小女儿有天突然看到我在看当日惜别晚会的影片,她问我:「那是谁?那是什么?」对她而言,生命才刚刚萌芽,对于生死的认知,仍然停留在小动物的死亡阶段,又怎么会了解更深刻的生死议题?她甚至还从卡通里学会了复活这档事!
别避讳与孩子聊生死议题
别避讳与孩子聊生死
要怎么让小孩了解生死?要怎么解释?这个问题对于每位父母,特别是家中如果刚好有亲人过世,举办许多宗教仪式的时候,更是要跟小孩解释清楚,不然可能会造成孩子的惶恐与不安,甚至会觉得有罪恶感,会觉得是不是自己不乖或是做了什么坏事,才会让亲人离开。
刚好上星期我们去了动物园,看了林旺爷爷的标本,所以,我也借机跟她解释这个严肃的议题。我说:「你看看标本的旁边,留有很多关于林旺爷爷的种种事迹,可以看得出来大家是如何地喜欢牠,牠也为许多儿童带来欢乐,从爸爸还是小孩的时候就开始会来看牠!
也记载了牠因为动物园扩建而从早期的圆山动物园,被移来现在的市立动物园,甚至动物园里也还留著当年移送时使用的货柜车,留给大家想像的空间,让我们感受当时是多么的欢欣鼓舞啊!」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这些叫做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不会因为死亡而消失,你现在并不仅是在看一个标本,也同时在感受与想像牠活著时候的风光,所以动物或人的死亡并不可怕,死亡不一定是悲伤的!
生命都有终止的一天.但精神会留下
「就像爸爸的老师一样,所以他要再跟大家见一面,把这些事情再说一遍,让彼此的印象更深刻!」小女儿听完之后,就告诉我她可以理解了,她向我说:「就像你常常跟我提到,已经去天国的阿嬷教你的东西,虽然我都没见过她,但我看得出来她对你的影响及她教你的事,这样我就能想像阿嬷的样子了!」
因为这个年纪的小孩(4岁)即将进入下一个认知阶段,也就是会了解到死亡真的就是生命的终点,是回不来的。我趁著这个机会告诉她,生命虽然会终止,但人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活在人们的心里,如同刚刚提到的不朽精神或者是美好回忆。话才刚说完,女儿顿时间又说她懂了!
她兴奋地对我说:「就像《星际大战》的尤达大师(yoda)虽然已经过世,但他的精神还是一直存在,一直在教导引导著路克天行者(Luke Skywalker)!」这真的是个好例子,连我也不禁会心一笑!相信这样的认知方式,应该不会让她对于生命的逝去感到惊恐才是。
孩子慢慢长大,逐渐了解生命终有尽头的一天
解释情绪缘由.让孩子学会辨识情绪
近来在诊间看了很多社交情绪障碍的小孩,这类小孩大致可以分为3类:有的是无法辨识情绪,有一类是无法正确表达情绪,最后一种是无法适切的处理已经发生的情绪。
对于像我女儿一样大的小小孩,在4岁左右的年纪,大部分都无法分辨自己的情绪,所以就有必要教导她这些情绪的辨识。
而最困难的部分不是单纯的表情分辨,是每一个表情、情绪背后的不同场景与情节,不是每一个开心的表情都来自于同一个原因,当然随著小孩生活经验的增加,会理解情绪里更多的可能性,自身的理解力也会跟著增加,就会越来越能辨识各种不同的状况。
回到死亡这个议题来说,并不是常常都会带来悲伤,有时候更多的是感动,甚至会洋溢著回忆起美好时光的欢笑,如果不跟孩子们好好解释每一种情绪的缘由,可能会让她们感到疑惑,甚至未来在应该严肃庄重的场合做出不恰当的反应。我向小女儿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她反问我这是甚么意思,我告诉她:「我对老师的感情就像父亲一样,所以我现在感受到的悲伤,就像当时阿嬷要离开时一样的难过,而另一方面我也会带著微笑,感念曾经的种种回忆喔!」生死议题与情绪辨识,对4岁的孩子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希望藉著这次的对话,能让懵懵懂懂的孩子开始理解有笑有泪的生死哲学。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