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过,为何与长辈谈话的过程中偶尔会出现所谓的「代沟」?撇除个人的天生性格与后天经历不谈,若将时间拉远来看,这或许是因为世代与世代之间,往往有著大相迳庭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群体间因而对客观世界的看法与理解有所不同,使得沟通产生困难。既然问题所在可能源于此,那或许我们可透过洞悉他们的三观,拉进对彼此的了解。
为什么是「三观」?因为这影响思维模式
所谓三观是指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些会观念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会随著所处环境与经历有所改变与调整,自小所受的教育与平时对这社会乃至世界思辨的过程,会造就个人对事的各种看法和观念。有时之所以与长辈产生代沟,或许是本身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就不一致。
因此,当世代间对于这些基本观念的想法都相距甚远,依附在这之上的延伸想法有所不同应属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惊讶。不过,为了拉近彼此感情,还是要试著去洞悉对方的想法,替彼此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就像试穿他们的鞋子走路
简单来说,就是同理心。三观不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譬如对新一代人来说,社会结构与以往不同,资讯的发展程度已远远超出过往,许多价值观的传递就在转瞬间,因此现代人习惯保持弹性,才能应对万变的生活。然而上一辈不一定能有相同看法,因过往生存环境使他们习于稳定与保持现状,安定泰然就是最好的生活状态,只求岁月静好,至于刺激与变化,那都是尽量别去沾染的事。三观都不同了,若因三观不同而意见分歧,也很正常。既然这之中没有理论对错,只有看法异同,那就试著交换彼此的想法吧,试穿过对方的鞋子,稍微理解对方平常走起路来是什么感觉,才能使彼此的思维产生共鸣,有了共鸣之后,才能让彼此的讨论多点空间,而非仅只于各说各话的无用谈话。
与长辈沟通,有时不用拘泥于个人的情境,试著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洞悉彼此想法来看世界,就能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说自己想说的话。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