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家事做不做

2022-09-12  来源:妈妈宝宝网 标签: 儿童护理

    很多研究都指出孩子参与家事的程度愈高,家庭气氛与亲子互动愈好。但常有父母抱怨孩子不做家事,原因当然很多,下面提出父母较常发生的两个NG亲子互动:


NG 1:孩子是不主动做家事?还是其实是「学会」家事与他无关呢?

    依据经验,孩子至少有两个时机会主动表达要做家事。第一次常发生在孩子刚会爬行、或刚会走路的时候,当父母在打扫时,他会靠近想要参与,但大多数父母因为觉得他碍手碍脚(或其它原因),所以会叫他去做自己的事,这是父母第一次告诉孩子做家事不关他的事。


孩子,家事做不做
    错过这次时机怎么办?没关系,还会有一次机会。第二次机会就是在孩子读国小时,老师都会邀请孩子回家帮父母做家事,但是当孩子回家表示要做家事时,大多数的父母会告诉孩子「不用,去复习功课」、「去看书」...等,这是父母第二次告诉孩子做家事不关他的事。

    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青年期,他已经习惯做家事是父母的事,也没有把家事放在自己日常生活该做的事,这个惯性就会让他在被要求做家事时感到厌烦。
 

NG 2:当孩子在做家事时,父母在做什么呢?

    有些父母在孩子做家事时,基于不放心或想指导孩子,总习惯站在一旁监督,若只是在一旁看著也还好(记得带著“欣赏”的微笑),但有些父母不但在一旁看,还会同时批评指导,例如「你是会不会扫地啊,桌子底下也要扫啊!」、「你会不会拿扫把啊,这样拿怎么扫地啊!」

    「扫不乾净,动作又慢,简直帮倒忙!」...等等。孩子在做家事时,旁边的父母同时不断给予批评,这样可能会把孩子本来想做家事的动机浇熄,也对未来做家事望而却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工作的时候,老板在旁边盯著你,同时一直出声指导你,你会不会也觉得人生好难呢?

 
    孩子,家事做不做

 

    难道父母不能指导孩子做家事吗?当然可以,而且这是父母的责任。只是我们可以有更好的做法,一方面协助孩子保持做家事的动机,成为生活习惯;另一方面也提升孩子做家事的技能。以下有五个建议提供给父母:


    1.因为做家事的必要性并不亚于课业,同时是家庭生活的重要一环。当孩子主动表示要做家事时,可以先赞美他想承担家庭成员的责任,例如「我很欣赏你开始想到要共同做家事」。赞美的角度与感谢孩子「协助父母」不一样,如果你是感谢他协助你做家事,那孩子会得到一个讯息是「帮你做家事」,而非他应该要做家事。


    2.当孩子主动表示要做家事时,应该要与他讨论可以做什么家事,并引导他准备与了解如何做家事,可以一起准备器具与示范如何打扫,依照孩子的能力给予「责任区」,一方面也能控制「灾损」,不会反而成为亲子冲突的来源。若孩子年纪太小,也不要拒绝他,可以给他一个安全的家事,让他当作「游戏」也很好,一方面好玩,二方面有参与感,培养做家事的正向感受。

     
    3.不要叫孩子「马上」或「立刻」去做家事。因为过去家事是由父母负责,所以父母多少都有做家事的时间表,意思是父母某种程度是计划性的做家事,也不是「马上」去做家事,所以如果常常想到就叫孩子去做家事。

    孩子一定会常碰到与个人时间的冲突,孩子长期放弃自己的个人安排去配合父母,不但增加亲子冲突,也会逐渐增加对做家事的反感。因此,父母邀请孩子做家事,应该也要有计划性,可以与孩子讨论,或提早告知,给予充分的时间规划与心理准备。

     
    4.经过亲子讨论,确定孩子可以胜任与知道如何做之后,就应该信任他,也要有孩子会犯错或搞砸的心理准备,才能让孩子安心的做中学,不会因为犯错而导致被责骂,进而对做家事退缩。当孩子做家事时,你也可以同时在旁做其他家事,营造团队合作的氛围。

    当然也可只在一旁监督保护,但切记不要在旁边唠叨碎念,这样会制约孩子对做家事的嫌恶感。如果孩子做不好,可以用和善的语气给予建议或示范,目的是要协助孩子做得更好,而不是强调孩子做不好。

    最后,如果孩子做完有任何瑕疵,建议先自己将它改善,不要在孩子做完家事后立刻给予纠正或批评,应该要在下一次做家事前给予建议,因为在开始之前建议是教导,做完之后建议容易产生被嫌弃的感觉。

     
    5.要以愉快或有意义作为家事的结束。当大家一起做完家事,可以一起吃个点心,一起欣赏享受变乾净的家庭环境,把做家事变成一个有成就感或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单纯劳动的苦差事。甚至可以把大扫除变成一个定期的家庭活动,然后在结束后全家进行一个不同于平日的聚餐,这样仪式化的打扫活动,也会让做家事别具意义。

     
    最后,如果父母都希望孩子将来的另一半会一起分担家事,那父母就要一起分担家事,并带领孩子一起投入,如此孩子才不会有做家事的性别刻板印象,为将来他们自己的家庭带来正向的影响。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 儿童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