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先为孩子做决定,反而会让孩子长大后变成「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的人

2022-09-11  来源:妈妈宝宝网 标签: 儿童护理

    在网路上开始人生咨商后,我发现很多人为「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陷入烦恼。


    我很好奇为什么会这样,在深入了解后,发现有很多人是因为「从小到大,都是由父母为我决定一切」。其中,很多人从要报考什么学校这种大事,到参加什么社团、学才艺、穿衣服、兴趣爱好,甚至连在家庭餐厅吃饭要点什么这种小事,都由父母决定。


    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失败,希望孩子走上最理想的路,不要走错路。也许这些人的父母这么想。这让我想起有时候和家人一起去超市时,经常看到的景象。
 

抢先为孩子做决定,反而会让孩子长大后变成「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的人

(有些父母会否定孩子挑选的东西,强迫孩子接受父母认为比较好的东西。)
 

不要选那个,我们选这个

    有些父母会否定孩子挑选的东西,强迫孩子接受父母认为比较好的东西。
 

    虽然只是买零食而已,但父母的这种「不要选那个,我们选这个」很快可能会扩及去家庭餐厅时的点菜、平时穿的衣服、要报考的学校,进而干涉孩子参加的社团和学习的才艺,结交的朋友,交往的男朋友和女朋友。

 

    这种父母要求儿女在找工作或是结婚对象的问题上,必须听从自己的「正确选择」也丝毫不会让人感到惊讶。


    即使父母觉得「孩子长大了,该让他自己做出选择」,如果孩子没有从小刻意练习做选择,往往会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自己决定。在想到「我要做这件事」之前,会害怕「我自己选择、决定,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于是,就会变成一个「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的人。


陪孩子从小练习自己做出选择

    我的儿子两岁时学会走路,自我开始在他内心萌芽。我告诉自己,要尽可能让儿子在充分思考后做出选择,但当然并不是一下子就问他:「你觉得要读哪间托儿所比较好?」

    在超市买零食,在家庭餐厅点餐时,我会让他有充分的时间考虑,然后让他自己做出选择。我规定自己必须接受儿子的选择,绝对不能强迫他接受我的意见,告诉他「那个不好,还是选这个」。

    我认为这虽然是小事,但同时也是一件大事。我相信会有家长认为这只是纸上谈兵的理想论,我也能够理解那些对孩子说「不要选那个,我们选这个」的父母的心情。

    因为孩子可能会选到小孩子不适合吃的东西,也可能会选金额很高的零食。最重要的是,父母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很多人匆匆忙忙处理完工作,去接小孩子回家,「回家之后还要煮饭,洗澡,洗两次衣服,还要整理家里」,时间很紧凑,无法陪著孩子在零食架前犹豫半天。

    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正确选择符合预算的适当商品」是大人的合理性,我们在做选择时,总是受困于这种合理性,忘记了自己认为「这个比较好」的真实感受。

    孩子只有幼儿期的几年时间,才能不受大人这种合理性的束缚,在这短短数年期间尽可能花时间陪伴他,不也是一种爱吗?

    工作忙碌的父母没有充足的时间。我在罹患癌症之后,工作量大减,白天虽然有时间,但我人生所剩下的时间并不多。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时间都有限。父母把自己有限的时间花在孩子身上,这不正是父母的温柔吗?

 
抢先为孩子做决定,反而会让孩子长大后变成「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的人
(父母可以让孩子从小试著自己做选择,像是自己挑想吃的零食。)
 

抢先为孩子做决定、不允许失败,是「温柔的虐待」

    即使觉得「有点贵」,超市的零食再怎么贵,也只有五百圆左右,更何况并不是每天都买,只要在其他地方节省一下,多花这五百圆对生活并不会有影响。

    小孩子有大人无法理解的独特选择标准。在挑选零食时,可能不是根据味道,而是更重视包装盒的设计、摸起来的感觉,以及摇晃时听到的声音。

    我儿子很喜欢卡乐比的薯条,尤其喜欢听摇晃时,盒子里发出喀喀的声音。我希望自己能够珍惜他竖耳细听薯条摇晃声音的这种感性、被鲜艳的洋芋袋子吸引的心,以及能够用五感挑选零食的出色感觉。

    因为儿子根据非合理的理由挑选零食,所以有时候会选到不适合儿童食用的超辣零食,但我也不会阻止他。即使知道「他一放进嘴巴,应该就会吐出来」,我仍然让儿子吃。我只注意是否会造成过敏的问题,即使他辣得惨叫,放声大哭,我也让他充分体会这种经验。

    在失败的基础上,下次再让他挑选,这有助于他的成长,以后也会成为一个「了解自己想要做什么的人」。如果我剥夺了他失败的机会,他以后就会变成一个不敢挑战的人。

    不允许儿女失败,父母抢先为儿女决定「要这么做」,是对儿女「温柔的虐待」。接受儿女的选择,不强迫儿女接受父母的价值观,是父母对儿女的温柔。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 儿童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