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同理心?根据教育部国语辞典的定义,同理心是指「能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去体会当事人感觉的心理历程」。同理心并不是一种技巧,指的是真诚一致,对于他人保持尊重、接纳和不予评价的态度。
临床心理师指出,一个具备同理心的孩子,在情感上会有「感同身受」的感觉;在认知上能放下成见,采取开放的态度去了解对方的立场,而营造出和谐正向的人际关系。
(同理心是可以从小慢慢培养的。)
培养同理心的关键:让孩子感受被爱、学会如何去爱
临床心理师说,「同理心是可以学习的」,如果孩子从小就有被照顾和被爱的体验,就会学习到以相同的方式去对待其他人,这就是同理心。
举例来说,宝宝已经具有丰富的情绪感受,但受限于表达能力,只能以原始而单一的哭、笑来表达需求。临床心理师指出,如果家长能够正确辨识宝宝的状态,以充满情绪的「妈妈语」回应,或是提供协助让宝宝更舒服,就有助于培养同理心。
例如:妈妈对著因为肚子饿而哭闹的宝宝说:「喔,好饿喔~」,并喂饱他,或是爸爸高高抱起宝宝,开心地说「123,飞高高啰!」,都是基本却很重要的同理心训练;临床心理师指出,学习辨识并满足孩子的需求,为孩子情绪发展的第1步。
(从小培养孩子同理心的关键,是让孩子感受被爱、学会如何去爱。)
适时回应孩子情绪感受・主动分享感觉
至于具备口语能力的孩子,爸爸妈妈应该适时回应其情绪感受或是主动分享感觉,这就能训练孩子同理心。例如:孩子不想收玩具而放声大哭,家长除了哄骗、要求或是条件交换,也可适当回应自己的情绪经验,像是「妈妈知道你还很想玩,所以舍不得收玩具。」
临床心理师强调,当孩子感觉自己的状态能够被认可和接纳时,也就不会那么难过。
至于如何了解孩子的感受?临床心理师提出「停看听说」4大原则:
・停:停止成见和身心忙碌的状态。
・看:观察孩子的言行。
・听:聆听孩子的心声和没说出口的话。
・说:爸爸妈妈分享自己的感觉,并示范如何表达。
临床心理师建议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可多多安排孩子参加团体活动,或是参与义工服务,并在参与后一起分享心得、沉淀感受,让孩子更深刻感受自己以外的世界。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