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可能被教育当看到与我们不同的人(特殊儿)时不要盯著人家看,但是盯著看真的不好吗?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助教,同时也是特殊儿家长分享,其实盯著看才是学习与尊重差异的开始。
当孩子「盯著看」的时候,就是在学习
二十年来特殊儿比例大幅增加,根据教育部统计,2020年全国高中以下(含幼儿园)的身心障碍生超过十一万六千人,相当于每20个孩子中就有一个特殊生。当特殊儿比例不断上升,家长可以怎么引导孩子跟特殊儿相处呢?
美国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 at the Yale Child Study Center)克莉丝丁・赛普安诺(Christina Cipriano)同时也是耶鲁大学情商中心研究总监(the Director of research at the Yale Center for Emotional Intelligence),从她专业角度及特殊儿家长的角度来分享:因为九岁的儿子迈尔斯(Miles)患有先天性运动神经元缺失的自闭症( Phelan-McDermid Syndrome ),外出必须辅以特殊的辅助三轮车。
某天,塞普安诺带著迈尔斯出门,听到一个家长带著责备的口吻对著她女儿大喊:「荷娜!不要盯著他(迈尔斯)看!」,对赛普安诺来说,其实荷娜的凝视并没有恶意,反而是家长的口气,反而让她觉得比较受伤。
为什么孩子看到特殊儿会惯性地先盯著他们看?我们的大脑会将我们的经历建构成价值观,所以成年人的价值观已经被定型,也较难被改变。
但是对孩子来说,每一次的新体验都是形塑价值观的好机会。因此当孩子「盯著看」的时候,就是在学习。这时候大人的反应就更重要了,如果我们说「不要盯著看」究竟是要孩子尊重人与人的界线,或是我们正在制造界线?我们是不是无意间在告诉孩子远离那些与我们不同的人?
身为特殊儿家长,赛普安诺把她遇过的家长分为三种类型:
类型一:告诉孩子:「别盯著人家看!」
其实这些家长是担心孩子会说些什么吗?或许他们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
类型二:跟著孩子一起盯著看,但是不说话
这种静默的时候,我们彷佛听到他们在说:「你是有缺失的。」
类型三:盯著看,然后问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赛普安诺表示,通常这类家长与孩子会对特殊儿投以一个温暖的微笑,也用对待一般正常孩子的态度跟他们聊天。「其实我个人蛮喜欢这种」,赛普安诺说。
从好奇心出发,理解并包容差异
面对特殊儿,如果我们没教我们的孩子该怎么做,就很难指望他们可以从差异中学习,所以下次当我们看到孩子盯著特殊儿看的时候,可以试著对他们微笑、挥手或是关心他们。
家长可以试著引导孩子说:「我看到你正盯著他们看,你是不是有什么好奇或想问的呢?」家长可以示范如何以正向的方式来对特殊儿展现关怀或是开启聊天,例如:「我的名字是XX,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或是从双方的共通点来开启对话,像是:「这是一台好酷的脚踏车,我也很喜欢骑脚踏车!」;有些家长也可以直接帮孩子介绍,让彼此产生连结,像是:「我的小孩对你的脚踏车很好奇,他的名字是XX,他也喜欢骑脚踏车!」
米露谷心理治疗所执行长、临床心理师陈品皓认为,要与特殊儿相处,重点在于「理解的意愿」,愿意放下成见,以好奇心为透镜来认识孩子。对差异的包容可以从发自内心的关怀跟好奇开始,所以下次当孩子又盯著和他们不同的特殊儿看时,可以试著从打招呼开始认识彼此的差异吧!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