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自然都想给自己孩子完美的生活,但现实和想象是有差距的,有些家庭出生的孩子的起点,是很多普通家庭孩子一生所无法到达的终点。
贫富差距是我们所不能避免的,毕竟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人,从事着平凡的工作,能给孩子的只能是自己能力范围内所能做到的。
记得之前看过的一个视频,在视频中,一位妈妈骑着电动车去学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放学,在接到自己的孩子后,孩子在坐上车后问了这样一句话:“妈妈,为什么别的同学的父母都是开小轿车来接,你却是骑电动车来接我?”孩子的问题让正准备骑车回家的父母瞬间破防,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沉默了一小会儿后,这位母亲以带孩子去小吃街吃好吃的为由,转移了这个话题。
但从那以后,这个问题一直就成为了这位母亲心中的一根刺,她开始明白孩子一天天地在长大,总有一天会面对这些事情,自己这样一直转移话题也不是办法,必须要开始逐步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行。
“为什么别人都是开轿车,而妈妈你却骑电动车?”怎样回答这种问题,才不会影响孩子呢?
在一些电视剧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情节,那就是衣着朴素的父母兴冲冲地去学校见孩子,但是却受到了孩子的不待见。
在看到这样的情节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觉得很生气,认为这样的孩子不孝顺。
但是我们却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们为人父为人母后,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让孩子感受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孩子在小的时候也许对贫富差距没有什么感受,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会逐渐感受到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特别是有些农村孩子小时候是在农村上学,对这些东西完全没有概念。
但是在慢慢长大后,跟着父母来到城里读书,便明显地感受到了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感觉自己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
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便会渐渐地形成自卑心理,甚至有可能会对父母心生怨言。
同学之间的相互攀比
在学校期间,同学之间的相互攀比是非常常见的。女生之间会相互攀比漂亮的新衣服、化妆品,男生之间会相互攀比名牌球鞋或者是游戏等级。
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孩子都会因此受到影响,也开始要求自己的父母给自己买各类昂贵的物品,生怕因为没有这些东西,而遭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
对此,家长应当做的是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孩子把攀比的心思用到学习上来。
父母的“哭穷”,反而成为了孩子自卑心理的来源
现在有不少父母因为害怕孩子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便开始向自己的孩子“哭穷”,给孩子讲家里多么困难,挣钱多么不容易。
在这样的教育观念下,确确实实培养了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但同时也让孩子形成了自卑心理,觉得像自己这样的家庭出身,不配享用好的东西。
长期这样下去,只会导致两个结果,一是让孩子的勤俭节约发展成为吝啬,二是让孩子在以后拥有经济能力后报复性消费。
怎样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有一位教育学教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上的差距比金钱上的差距更为重要”,作为父母如果要想让孩子成为人才,并不是需要家境优渥才行。
很多寒门子弟的家庭条件并不好,但是在父母的教育下,却依然成为了优秀的人才。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当怎样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呢?
如实回答家庭情况,不要对孩子有所隐瞒
正所谓“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在孩子小的时候其实对家庭的贫富情况并不看重,反而是父母比较介意自己不能给孩子好的生活条件。
作为父母我们应当做的是在孩子问及家庭条件的时候如实告知,让孩子了解到家里的具体情况,告诉孩子家里人给他的生活具体是怎样的,没必要对孩子有所隐瞒,一味地哭穷,反而会让孩子形成自卑心理。
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为重要
现在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有很多种可以获取知识的方式。家长所应当做的是尽量地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让孩子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而不是停留在与同学攀比自己的球鞋和衣服上。
对此,家长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比如给孩子多买一些书让孩子阅读,书籍是最好的老师,一本好的书能够教给孩子很多东西,也能够提升孩子的思想层次。也可以让孩子学习一门乐器,培养孩子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正确的金钱观,是应当自己去创造,而不是一味地索取
晚清名臣林则徐曾说过这样一段引人深思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财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这句话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林则徐对子女的教育智慧,相比财富而言,能力更为重要。
正确的金钱观,不是无欲无求,是想要的,就应当自己努力去争取,而不是向别人索取。家长应当告诉孩子,如果想要改变现状,就应当自己努力去奋斗。
结语
我们每个人不能选择自身出生的贫富,但是却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