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做家务劳动,很多家长认为这件事根本与孩子无关联,这是成人的事情,孩子只要专心学习就可以。父母疼爱子女不让他们接触家务劳动可以理解,但适当的家务劳动可以促进成长。
让孩子从小接触家务劳动,有助于锻炼独立自主能力,培养责任意识。
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孩子成长中多创造机会让孩子 尝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不同年龄的孩子做家务对照表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一员,不论多大年龄都应该让他懂得责任分担,做家务是最好的方式。3岁左右的幼儿已经到了逐步学各项基本技能的年纪,家长应该有意识地锻炼,根据年龄段可以适当安排家务劳动。
3-4岁:上幼儿园后孩子需要基本的自理能力,适当做家务劳动也是培养孩子生活技能的途径。锻炼孩子自己起床整理床铺,洗漱,叠衣服,整理桌子,倒垃圾,每天安排要穿的衣服。
4-7岁:这个年龄段是幼儿园到小学过渡阶段,需要更强大独立能力,平时爸爸妈妈可以引导孩子做基本的家务。餐前摆放碗筷,饭后帮家长收拾餐桌、擦桌子,独自整理书包,洗自己换下来的袜子、内裤等小件衣物。
6-8岁:进入小学预示着要独立做更多事情,爸爸妈妈应该多放手让孩子去尝试。每天归纳整理要换洗的衣物和干净衣物,并按照顺序放到衣橱,每天整理书包,独立上下学。餐前餐后帮妈妈收拾桌椅碗筷,每周打扫自己的房间。
7-9岁:到了二、三年级,可以自己安排上下学出门时间,及上学前着装和整理书包的准备工作。家长可以安排孩子餐后刷洗碗筷,妈妈指导学习使用常用的家用电器,比如常用的微波炉和电饭煲等等,学着做简单的饭菜。
10岁: 10岁的孩子已经具备独立见解,家长可以让他多参与家庭问题讨论,一些家庭决定和计划让孩子发表意见,锻炼思考能力培养家庭责任意识。
生活方面10岁的孩子可以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和妈妈一起制定家庭物品采购计划并一起购物。
锻炼孩子做家务,从4方面引导
孩子出生后任何一项技能都是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培养锻炼出来的,作为家长要用正确的方式引导。一方面提升孩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家务劳动中提升生活技能和生活常识,使他成长。
哈佛大学曾有一项历时20年的研究表明,孩子从小就参加家务劳动与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成年后就业几率更高,收入也高出20%,并且家庭生活更稳定幸福。
1、安排适合年龄段的家务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动手能力有差异,所以家务劳动一定要根据年龄安排,与幼儿的认知、体力能力和耐心相吻合。如果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做一件事感到有难度,孩子会产生挫败感从而会抵触。
还要注意安全问题,需要使用工具或者家务劳动的场所等要在安全范围内。
2、家长退一步,孩子进一步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不能独立完成家务,认为年龄小,做什么事都不放心担心不安全。即便给孩子安排家务劳动也要在旁边把关,一旦自认为孩子不能很好地完成就上手帮忙,这样起不到锻炼的作用。
家长适当退步,孩子才能向前迈一步,可以适当商量,家务活动特别需要他帮忙,提升孩子的存在感和自信心,也能调动他劳动的积极性。
3、提升孩子家庭责任意识
爸爸妈妈从小就要让孩子明白,家庭每一个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家务劳动。不管多大年龄的孩子,只要有动手能力,都应该替爸爸妈妈分担家务劳动。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孩子愿意为家庭付出,也会建立起责任意识。
这种责任意识并不仅仅在家庭中,在以后他成长的道路上包括进入社会后都有深远影响。
4、尊重孩子给予选择权利
锻炼做家务这件事要通过引导水到渠成,让孩子自愿参加,在他很抵触的情况下,不应该以家长的身份强迫,这样只能使他反感。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选择做不做家务,或者选择参与哪项劳动,也可以通过家庭会议讨论出劳动分工清单。
Tips:在给孩子安排家务的时候,一定把任务具体化,因为理解认知并且与成人看角度问题不同,如果表述不具体孩子很难理解需要做的工作。
5、适时鼓励
在孩子付出劳动后,家长一定要表示感谢,比如“谢谢宝贝帮妈妈摆放碗筷”等,鼓励和认可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付出被重视,有成就感,也更有积极性。
在劳动过程中家长要宽容,即使没做好或者劳动中无意损坏了物品,也应该表示宽容和理解,让他在不断磨炼中成长。
小编来叨叨:
家务劳动看似简单的事,甚至很多家庭并没有探讨过孩子要不要做家务,或者做哪类家务,但是简单中有讲究。经常做家务的孩子自信和责任感提升,独立自主能力更强。家长退一步,孩子就会进一大步,这就是成长。教育不局限于书本知识或者课堂学习,在家庭里,生活中可以提供锻炼的机会更多,而这些实践活动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财富。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