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育儿界有句俗话: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很多家长都觉得,家里有男孩儿的话,孩子的性子一般都是“过于活泼”的,所以在教育男孩的时候,就需要采用一些比较“硬”的教育方式,才能够达到教育的效果,但事实并非如此。
小毛在小时候是很听话的,一直到上小学之前,小毛的爸爸都觉得小毛是个不可能和自己顶嘴的孩子。
并且小毛成长得也很好,几乎不会做什么错事,当小毛有什么不懂的时候,总是虚心地询问家长,所以小毛一直是爸爸的骄傲。但是,在上了小学后,小毛的表现就有些不同了。
不知道是小毛的独立意识增强的原因,还是在学校与不同同学接触过多的原因,小毛的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变化。
再也不是“唯家长论”的“好孩子”了,而变成了一个拥有积极思想、敢想敢做的孩子。
其实,孩子的这种表现,是一种很积极的状态,代表着孩子的独立能力增强,但是这种情况在爸爸看来,却是一种脱离管束的状态,是一种“鲁莽”、“毛躁”的表现,更令爸爸难以接受的是,以前从来不和自己顶嘴的小毛,现在会因为一些不同意见,而反对自己了,这让爸爸变得无所适从,只能用“硬碰硬”的方式来教育小毛。
不过,“硬碰硬”式教育的后果,是爸爸难以预料到的,本来还是很听话的小毛,在不断地受到爸爸的“硬”教育之后,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甚至在之后演变成了只要是爸爸的话,无论对错,小毛都会潜意识的就进行反对,小毛也因此从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变成了一个“叛逆”的男孩儿。这场失败的家教,其实原因就是硬碰硬的教育。
养男孩,不能采取“硬碰硬”式教育
在教育孩子这方面,“硬碰硬”永远都不是一个最佳的教育方式,它将可能给孩子带来更多负面的影响。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硬碰硬”更容易激发男孩的“好胜心”
男孩子因为自身生理特点的原因,具有一定的“争强好胜”心理,比如我们能够发现,很多男孩都好斗、争狠,这其实是一种天生的因素。而当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经常表现出一种强硬的压制状态,那么孩子就可能会激起孩子天生的“好胜心”,从而做出一些对抗父母的行为。
如果父母长时间地采用这种硬碰硬的方式来教育孩子,那么孩子也会形成一种习惯性的反抗,就像小毛一样,到最后无论家长说得对不对,小毛都是潜意识地进行反对。
“硬碰硬”会严重破坏亲子关系
硬碰硬这种方式,会严重地破坏男孩和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因为这种教育方式,存在着多种不利于维护和提升亲子关系的因素:
①硬碰硬代表着“不尊重孩子”:强硬的、独裁性的教育,其实就是家长完全忽视孩子主观意愿的一种表现,而当家长喜欢将自己的意志强压在孩子身上的时候,孩子就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家长对于自己的不尊重。
②硬碰硬代表着“不相信孩子”:强硬的教育行为,会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不信任。
因为家长如果信任孩子,那么最起码会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或是一次展示的机会,但是家长那种强硬的态度已经说明不会给孩子解释或是机会,是一种完全不相信孩子能力的表现。
③硬碰硬代表着“不重视孩子”:对于孩子来说,自己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非常亲密的感情关系,所以对于家长是很重视的。
而家长如果表现出较强硬的教育态度,就会让孩子质疑这种亲子情感,毕竟对自己感情深的人,不可能会这么“偏执决断”地来教育自己,丝毫不考虑自己的感受,丝毫不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在这些因素的刺激下,亲子关系必定会被家长破坏,而亲子关系的破坏,也就代表着家教效率的降低,甚至家庭关系的破裂等。
如何养男孩才是可行的?聪明的家长都这样做
其实,男孩子虽说冲动,虽说具有好胜心,虽说天生攻击性就较强,但是他们却并不是蛮不讲理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着重注意以理服人,那么男孩其实是很容易被教育好的。
凡事要“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
家长在教育男孩的时候,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不是只用自己的角度来批判问题。
这样,家长就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孩子的行为,从而做出更加正确的教育。而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也会让孩子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注意多鼓励与引导孩子,而不是来硬的。
在教育男孩的时候,家长要避免使用生硬的斥责式教育,而是要多鼓励和引导孩子。
比如孩子吃饭的时候饭洒了,那么家长要搞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如果是孩子自身能力不足(抓不牢碗等),那么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习,加强自身的能力。
如果是孩子操作失误,那么家长要鼓励孩子 努力做好。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得到真正的纠正和改变。而如果家长满腹斥责孩子,那么孩子除了得到一个坏心情之外,什么实质性的进步也不可能达到。
结语
其实不仅仅是养男孩,在所有的育儿行为中,“硬碰硬”都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家长要学会温柔以待,要学会给予孩子温暖与幸福,孩子才能够以最好的状态健康成长。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