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相继发生的猥亵女童事件,简直令人发指,与此同时,又一次敲响了性教育的警钟,宝妈宝爸们必须重视起来。
这样的性侵、猥亵事件屡禁不止,为了避免在我们身边发生,到底应该从哪几方面,着手宝宝的性教育呢?
1、孩子提出的性疑问,该怎么答?
家长在进行性教育的时候应该持有的态度:性教育不是灌输式的教育,而是启发式教育,很多问题并没有唯一的答案。
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会接收到来自很多不同人、不同信息源的信息,这其中就有关于性的信息。家长需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判断能力和自己选择的能力。
2、远离性侵害,家长该怎么做?
很多孩子遇到性侵害的问题时,很难理解自己所处的状况。他们觉得不舒服,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告诉别人,这其实是一种情感表达上的不足。
尤其是在施暴者的心理诱导、威胁恐吓之下,更是有可能将问题埋藏在心里。很多在未成年时期受到过性侵害的孩子,长大后心理上创伤都无法治愈,会伴随终身。
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感受,也要帮助他们学会说“不”。但是如果真的发生类似问题,平时教的那些不一定能起到效果。
真正的性教育,并不是给孩子读一些绘本故事,按照情节教授孩子拒绝就够了。因为,拒绝这件事是需要勇气的。
即使在很多成人被性侵的案例中,受害者并不是因为不会拒绝,而是没有足够强大的心理能量去说出来,尤其是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
所以,沟通、表达,在遇到问题时具备解决问题的心理与能力,尤为重要!这些技能需要孩子在生活中培养,并不是靠单纯的读绘本就能完全解决的。
3、性行为从何时开始?
有些家长因为孩子的行为感到很焦虑、不知如何是好,经常有宝妈私信悄悄说:
“我的儿子很喜欢摸自己的小鸡鸡,我要不要纠正他?”
“我的女儿最近老摸她下面,我越制止,她反而越严重。”
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家长必须要知道一件事:男性胎儿在子宫内就有触摸生殖器的行为。科学家们已经在孕期的B超检查中看到这样的现象。
当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触摸性器官是人类成长过程中一种普通的行为”】这一观点时,家长的焦虑感是不是可以减弱些了呢?
其实,家长最担心的无非是,孩子是否会因为出现这种行为而“沉溺于性”。尤其对于低龄宝宝,还不太会说话的幼儿,这样的行为很难通过语言去制止。
对孩子这一行为的任何处理方法,无论是否有具体施加到孩子身上的行为,其实都已经开始对孩子的影响。
我们给出三种处理的不同方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及家庭的理念来进行选择。
1)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是家长心态上的放松,而不是不知所措,导致一时没有行动。在排除卫生问题导致的瘙痒,或者生病的情况以外,触摸生殖器本身是很正常的行为,其实并不需要家长去做什么。
2)转移注意力
的确有些家长还是会有焦虑感,此时可以考虑去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比较小,尤其是2岁之前,对生殖器很感兴趣,可以考虑用玩具转移注意力。
但是要强调的是,孩子对生殖器的自我探索是正常的,也是成长中的必要环节。即使家长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也有可能在其他你们看不到的时候把“功课”补回来。
家长要注意的只是,是否这种行为频繁到一定程度。
3)强行制止
希望制止孩子“触摸生殖器”的家长首先要考虑的是,为什么自己有这样的心理需求。自己及家庭对性,或者具体到自慰行为的态度到底是怎样的?现在对孩子行为的制止,是否意味着你反对孩子以后会出现自慰行为?
接触安慰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安全感的建立恰恰也是性教育的情感及心理基础。因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性教育其实早在你对腹中胎儿轻轻细语、与他们最初的对望,以及指尖相触时就已经开始。
4、性教育注意事项有哪些?
人们的观念中总是对性教育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区,即使是对性教育有着积极态度的父母,也可能因为想法太激进而“教育”得过多。
1)搞清楚孩子问的重点
有的家长由于太想给孩子进行性教育,不考虑孩子的年龄与接受程度,甚至并没有搞清楚孩子问题的本意,就谈论过多。
当一个3岁的女孩看到妈妈经期用过的带有血迹的卫生巾时,马上问妈妈为什么流血?
对于3岁孩子来说,看到妈妈流血其实最担心的是,妈妈是不是生病了,流血会不会疼,而并不是这是什么血,这血是从哪里来的。
所以,我们在回答的时候更应该去重点回答:妈妈不疼,妈妈没有生病。然后通过观察孩子的反应来决定接下来是否回答血是什么,从哪里来。
2)比喻并不一定就是好的回答方式
有一些家长非常喜欢用各种比喻去描述与解释,但任何比喻的目的都是为了表达清晰,而不是为了显得有童趣。有些不恰当的比喻反而会给孩子带来困扰。
有些妈妈为了给孩子解释自己的由来会说,孩子像种子一样在妈妈的肚子里生根发芽。
这样的比喻虽然给予孩子比较形象的讲解,但也会给孩子造成不安与恐惧。
年幼孩子对事物逻辑的理解,是根据自己的现实经历出发的,种子这样的描述在孩子眼中就像西瓜籽一样。敏感一些的孩子在听过这样的回答后,甚至会担心吃了西瓜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