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人对国产奶粉的放心程度早已大打折扣。但是进口奶粉就安全吗?圣元优博奶粉和雅培奶粉都曾被爆出过导致婴儿性早熟事件。那么,这些奶粉真的会导致儿童性早熟吗?引起儿童性早熟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奶粉是婴幼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营养来源和饮食,奶粉安全向来都牵动着家长们的心。在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人对国产奶粉的放心程度早已大打折扣,2010年和2013年期间,圣元优博奶粉和雅培奶粉都曾被爆出过导致婴儿性早熟事件。那么,这些奶粉真的会导致儿童性早熟吗?引起儿童性早熟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下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2010年圣元奶粉事件:
长春市7个月大的女婴圆圆(化名)的父亲反映,女儿从6个月开始来“月经”,已经来两次了。在一系列的检查报告中显示,除了雌激素略高一点,其他没有异常,为此医生也无法确定病因,只是建议再观察一个月看看。虽然8月15日卫生部已经发布调查结果,证明儿童性早熟与“圣元”无关,但圆圆的爸爸仍怀疑女儿的情况与喝圣元奶粉有关。
6个月女婴突然来“月经”
圆圆出生后,身体一直很好。7月8日,圆圆的妈妈突然发现6个多月大的圆圆阴部有血迹,她和圆圆的奶奶仔细一看才发现,血中还带着血块。圆圆的奶奶说,孩子出血的情况就跟女人来月经一样,而且持续了六七天。由于血量太大,圆圆的奶奶还特意给孩子用上了成人使用的卫生巾。
事情发生后,家人先后带孩子到吉大一院、长春市儿童医院进行检查。除了验血验尿之外,还进行了腹部彩超、脑垂体等几乎所有能想到的检查项目,但结果都显示没有异常。而且医生也无法确定是月经,所以建议观察一个月看看。
圣元优博性早熟事件受害者,来了两次医生仍让继续观察
很快一个月过去了,8月13日,圆圆的“月经”又如期来了,而且又持续了六七天,看上去还挺有规律的。昨日,圆圆的爸爸刚刚从儿童医院取回各项检查结果。检验单上显示,圆圆的雌二醇含量为20pg/ml,在参考值里标注的是:1-6岁参考范围是2.1-13.5pg/ml。面对这样的结果,医生只表示虽然数值稍高一点(圆圆的爸爸说这已经是停用圣元奶粉两周后进行的检测),但并不足以引起性早熟。之后没有给出任何说法,也没有建议用药,而且也没有确定是月经,只是让再观察一个月。
家长直指奶粉为“元凶”
圆圆的爸爸说,当女儿第二次来“月经”时正是“圣元”奶粉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女儿吃的正是圣元优博奶粉,于是立即给女儿换了其他品牌的奶粉。
圆圆的爸爸说,女儿出生后一直喝圣元奶粉,而且六七个月的孩子也没吃过其他东西,于是奶粉成了他们心中唯一的“元凶”。虽然15日卫生部已经为圣元致性早熟一事辟谣,但在他们心里,这并不足以让人信服。
家长苦恼“求医无门”
事情发生已经两个月了,省内所有能想到的医院和专家,他们都问过了,但没有结果,这让他们一家人十分无助,甚至开始不相信医院了,想带孩子到国外去检查一下。
圆圆的爸爸用“求医无门”4个字来形容现在自己和家人的感觉。由于反复检查时抽血,孩子的脖子上留下了暂时的淤青,孩子幼小的心里留下了恐惧,现在只要一碰孩子的脖子,圆圆就会吓得直哭。
来“月经”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针对此事,记者咨询的相关儿科、内分泌科的专家都表示病因不清。记者通过上网查询后发现,之前也有女婴来“月经”的情况,跟卵巢里面有肿瘤有关,但并没有像圆圆这么有规律按月来的。
卫生部辟谣:圣元奶粉符合标准
2010年8月15日卫生部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调查结果,通报指出,检测结果表明圣元奶粉符合所规定的各项标准,然而面对这样的通报,消费者并不买账。有网友这样调侃:“卫生部圣元奶粉检测报告出来后,俺更加开始相信了一句俗话,‘因为政府辟谣,大家才知道这事的确是真的。’”
“虽然辟谣了,但还是不放心。”这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最多的声音。在长春市妇产医院附近的多家孕婴用品店内记者了解到,消费者普遍存在谨慎选购奶粉的心理。
揭示性早熟真相:环境因素系重要病因
虽然卫生部专家组为圣元奶粉洗去了“冤屈”,但人们对于性早熟的担忧并未因此而消退。
真假“性早熟”
根据卫生部的说法,从部分国内儿童专科医疗机构调取的就诊资料显示,近年临床就诊的儿童性早熟病例数未见异常升高趋势。
蔡德培持有不同的观点。这位“擅长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儿童性早熟等疾病”的专家,在8月16日的《新民晚报》上发表文章说,近年来性早熟发病率显著升高,已成为目前最为常见的小儿内分泌疾病之一,女孩发生性早熟比男孩高4倍至5倍。
蔡德培表示,一般认为女孩在8岁以前、男孩在9岁前出现性征,或女孩在10岁前出现月经,可诊断为性早熟。这与卫生部专家组的解释略有出入,后者认为女孩性早熟的月经初潮年龄分野是9岁。
据他介绍,女孩过早出现乳房发育,甚至月经来潮,而智力和性心理尚未成熟,容易发生社会问题,也给家长造成精神和生活上的负担。另一方面,在性征提早出现的同时,往往伴有骨骼生长加速,患儿虽暂时较同龄小儿高,但由于骨骺提前融合,成年后身材往往比正常人矮小。典型的真性性早熟患儿,约有半数最终身高不足150厘米。
正因为此,来蔡医生这里的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以后长不高。
营养过剩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
按照蔡德培的描述,性早熟可根据发病原理分为真性、假性及部分性三类。
真性性早熟是由于体内掌管青春发育的调节系统——“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启动,男性可排精,女性可排卵,故可导致生殖能力提前出现;假性性早熟是由于体内某个病变部位如性腺肿瘤等产生大量性激素,或因服用较多含有性激素的食物或药物,使血液中性激素水平升高,但患儿“下丘脑-垂体”未启动,故并不具备生殖能力。
至于部分性性早熟,大多为单纯的乳房提早发育,不伴有其他性征发育,骨骼发育也不加速,多见于较小年龄儿童,主要与患儿下丘脑稳定的负反馈调节尚未建立,而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一时性的增高有关。这个描述,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伍学焱教授在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的“微小青春期”(minipuberty)比较接近。
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儿科乔丽丽医生说,文献显示目前性早熟发病率大概是十万之一千。按照这个比例,上海300万儿童中,有3万儿童性早熟。
一般而言,女孩中性早熟者明显多于男孩,真性性早熟的比例也明显高于男孩。不仅如此,女孩中80%的性早熟是特发性的,即找不到特别原因。
在全球范围内,性发育提前已是不争的事实。8月9日,美国《儿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根据北卡罗莱纳大学科学家对三个城市1200名女童的调查,黑人女童在8岁时乳房发育到第二期的比例达43%,与1997年相比下降5%;白人和西班牙裔8岁女童的比例分别为18%和31%;此外,约10%的白人女童7岁时乳房发育到第二期,比1997年翻了一番。根据伍学焱的解释,前述湖北三例婴幼儿的乳房发育即处在第二期的阶段,可以摸到乳核,但只有一粒绿豆大小。
负责该研究的科学家推测,外界环境中雌激素增多,导致白人女童性早熟比例迅速上升,但黑人女童生存环境本来就比较恶劣,这些年可能还有所改善。当然,肥胖的影响也不能排除,过量脂肪细胞也会促进雌激素分泌。目前,这些科学家正研究受试儿童的血液和尿液标本,以寻找其中的雌激素。
双酚A奶瓶也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无处不在的环境激素
2006年,乔丽丽医生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攻读博士时,论文课题即涉及环境污染物与儿童性早熟的关系。
她和蔡德培教授,以及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研究室郑力行教授合作,检测了110位性早熟女童与100位正常儿童的血清。在性早熟女童中,有27.3%和22.7%分别检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乙基己酯,而正常儿童中上述物质的比例分别为4%和3%。
这两类化合物均属于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在塑料工业中作为增塑剂(增加塑料的柔韧性等),以及在农药、化妆品等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今年,他们又发表了一项最新调查研究,指出双酚A、辛基酚、4-壬基酚等物质与性早熟同样关系密切。双酚A是制造聚苯乙烯树脂等的主要原料,辛基酚和4-壬基酚则被用作塑料增塑剂、工业洗涤剂等。
他们还在上海十个郊县120个养殖池塘采集鱼虾蟹等水生生物标本,检测出另外几种有代表性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素,包括有机氯农药DDT代谢产物中的二氯二苯二氯乙烯、洗涤剂降解产物中的壬基酚等。而这些环境内分泌干扰素,在上海郊县的污染范围相对较广,污染程度也相对较重。
显然,接触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的塑料玩具、摄食受到污染的鱼虾蟹等,都可使人体暴露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素,或者说环境激素。
乔丽丽和蔡德培等人的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引致儿童性发育异常的机理及其中药治疗研究”的一部分。他们的研究证实,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水平与生殖器官、骨骼病变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是性早熟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
乔丽丽告诉本刊记者,有机氯农药20年前在中国已停止使用,但在土壤中不容易分解掉,容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而婴儿用的塑料奶瓶中,双酚A的含量比较高,因此医生们都不建议家长对塑料奶瓶使用高温消毒。目前,加拿大很多食品超市已经禁止销售含双酚A的婴儿奶瓶和儿童水杯,美国多个州也限制奶瓶制造商使用此类化学物质。
大多数种类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同时损害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统。在蔡德培的门诊患儿中,女孩们多数与性早熟有关,但8月17日这天下午,也有一位浙江小男孩是受到“晚熟”困扰。已经10岁的他,虽然看上去很活泼,身高却和学龄前儿童差不多。
乔丽丽说,环境内分泌干扰与性早熟关系在国外已有很长时间研究,国内却还比较欠缺。由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以导致精子活性下降,使男性不育,相对性早熟来说,国内研究力度更大。
在其个人主页上,蔡德培呼吁避免儿童及怀孕妇女食用受污染严重的江河湖和近海水生生物。他还说,从源头上杜绝有害物质造成的环境污染,才是根本的防治措施。
下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2010年圣元奶粉事件:
长春市7个月大的女婴圆圆(化名)的父亲反映,女儿从6个月开始来“月经”,已经来两次了。在一系列的检查报告中显示,除了雌激素略高一点,其他没有异常,为此医生也无法确定病因,只是建议再观察一个月看看。虽然8月15日卫生部已经发布调查结果,证明儿童性早熟与“圣元”无关,但圆圆的爸爸仍怀疑女儿的情况与喝圣元奶粉有关。
6个月女婴突然来“月经”
圆圆出生后,身体一直很好。7月8日,圆圆的妈妈突然发现6个多月大的圆圆阴部有血迹,她和圆圆的奶奶仔细一看才发现,血中还带着血块。圆圆的奶奶说,孩子出血的情况就跟女人来月经一样,而且持续了六七天。由于血量太大,圆圆的奶奶还特意给孩子用上了成人使用的卫生巾。
事情发生后,家人先后带孩子到吉大一院、长春市儿童医院进行检查。除了验血验尿之外,还进行了腹部彩超、脑垂体等几乎所有能想到的检查项目,但结果都显示没有异常。而且医生也无法确定是月经,所以建议观察一个月看看。
圣元优博性早熟事件受害者,来了两次医生仍让继续观察
很快一个月过去了,8月13日,圆圆的“月经”又如期来了,而且又持续了六七天,看上去还挺有规律的。昨日,圆圆的爸爸刚刚从儿童医院取回各项检查结果。检验单上显示,圆圆的雌二醇含量为20pg/ml,在参考值里标注的是:1-6岁参考范围是2.1-13.5pg/ml。面对这样的结果,医生只表示虽然数值稍高一点(圆圆的爸爸说这已经是停用圣元奶粉两周后进行的检测),但并不足以引起性早熟。之后没有给出任何说法,也没有建议用药,而且也没有确定是月经,只是让再观察一个月。
家长直指奶粉为“元凶”
圆圆的爸爸说,当女儿第二次来“月经”时正是“圣元”奶粉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女儿吃的正是圣元优博奶粉,于是立即给女儿换了其他品牌的奶粉。
圆圆的爸爸说,女儿出生后一直喝圣元奶粉,而且六七个月的孩子也没吃过其他东西,于是奶粉成了他们心中唯一的“元凶”。虽然15日卫生部已经为圣元致性早熟一事辟谣,但在他们心里,这并不足以让人信服。
家长苦恼“求医无门”
事情发生已经两个月了,省内所有能想到的医院和专家,他们都问过了,但没有结果,这让他们一家人十分无助,甚至开始不相信医院了,想带孩子到国外去检查一下。
圆圆的爸爸用“求医无门”4个字来形容现在自己和家人的感觉。由于反复检查时抽血,孩子的脖子上留下了暂时的淤青,孩子幼小的心里留下了恐惧,现在只要一碰孩子的脖子,圆圆就会吓得直哭。
来“月经”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针对此事,记者咨询的相关儿科、内分泌科的专家都表示病因不清。记者通过上网查询后发现,之前也有女婴来“月经”的情况,跟卵巢里面有肿瘤有关,但并没有像圆圆这么有规律按月来的。
卫生部辟谣:圣元奶粉符合标准
2010年8月15日卫生部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调查结果,通报指出,检测结果表明圣元奶粉符合所规定的各项标准,然而面对这样的通报,消费者并不买账。有网友这样调侃:“卫生部圣元奶粉检测报告出来后,俺更加开始相信了一句俗话,‘因为政府辟谣,大家才知道这事的确是真的。’”
“虽然辟谣了,但还是不放心。”这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最多的声音。在长春市妇产医院附近的多家孕婴用品店内记者了解到,消费者普遍存在谨慎选购奶粉的心理。
揭示性早熟真相:环境因素系重要病因
虽然卫生部专家组为圣元奶粉洗去了“冤屈”,但人们对于性早熟的担忧并未因此而消退。
真假“性早熟”
根据卫生部的说法,从部分国内儿童专科医疗机构调取的就诊资料显示,近年临床就诊的儿童性早熟病例数未见异常升高趋势。
蔡德培持有不同的观点。这位“擅长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儿童性早熟等疾病”的专家,在8月16日的《新民晚报》上发表文章说,近年来性早熟发病率显著升高,已成为目前最为常见的小儿内分泌疾病之一,女孩发生性早熟比男孩高4倍至5倍。
蔡德培表示,一般认为女孩在8岁以前、男孩在9岁前出现性征,或女孩在10岁前出现月经,可诊断为性早熟。这与卫生部专家组的解释略有出入,后者认为女孩性早熟的月经初潮年龄分野是9岁。
据他介绍,女孩过早出现乳房发育,甚至月经来潮,而智力和性心理尚未成熟,容易发生社会问题,也给家长造成精神和生活上的负担。另一方面,在性征提早出现的同时,往往伴有骨骼生长加速,患儿虽暂时较同龄小儿高,但由于骨骺提前融合,成年后身材往往比正常人矮小。典型的真性性早熟患儿,约有半数最终身高不足150厘米。
正因为此,来蔡医生这里的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以后长不高。
营养过剩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
按照蔡德培的描述,性早熟可根据发病原理分为真性、假性及部分性三类。
真性性早熟是由于体内掌管青春发育的调节系统——“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启动,男性可排精,女性可排卵,故可导致生殖能力提前出现;假性性早熟是由于体内某个病变部位如性腺肿瘤等产生大量性激素,或因服用较多含有性激素的食物或药物,使血液中性激素水平升高,但患儿“下丘脑-垂体”未启动,故并不具备生殖能力。
至于部分性性早熟,大多为单纯的乳房提早发育,不伴有其他性征发育,骨骼发育也不加速,多见于较小年龄儿童,主要与患儿下丘脑稳定的负反馈调节尚未建立,而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一时性的增高有关。这个描述,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伍学焱教授在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的“微小青春期”(minipuberty)比较接近。
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儿科乔丽丽医生说,文献显示目前性早熟发病率大概是十万之一千。按照这个比例,上海300万儿童中,有3万儿童性早熟。
一般而言,女孩中性早熟者明显多于男孩,真性性早熟的比例也明显高于男孩。不仅如此,女孩中80%的性早熟是特发性的,即找不到特别原因。
在全球范围内,性发育提前已是不争的事实。8月9日,美国《儿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根据北卡罗莱纳大学科学家对三个城市1200名女童的调查,黑人女童在8岁时乳房发育到第二期的比例达43%,与1997年相比下降5%;白人和西班牙裔8岁女童的比例分别为18%和31%;此外,约10%的白人女童7岁时乳房发育到第二期,比1997年翻了一番。根据伍学焱的解释,前述湖北三例婴幼儿的乳房发育即处在第二期的阶段,可以摸到乳核,但只有一粒绿豆大小。
负责该研究的科学家推测,外界环境中雌激素增多,导致白人女童性早熟比例迅速上升,但黑人女童生存环境本来就比较恶劣,这些年可能还有所改善。当然,肥胖的影响也不能排除,过量脂肪细胞也会促进雌激素分泌。目前,这些科学家正研究受试儿童的血液和尿液标本,以寻找其中的雌激素。
双酚A奶瓶也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无处不在的环境激素
2006年,乔丽丽医生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攻读博士时,论文课题即涉及环境污染物与儿童性早熟的关系。
她和蔡德培教授,以及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研究室郑力行教授合作,检测了110位性早熟女童与100位正常儿童的血清。在性早熟女童中,有27.3%和22.7%分别检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乙基己酯,而正常儿童中上述物质的比例分别为4%和3%。
这两类化合物均属于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在塑料工业中作为增塑剂(增加塑料的柔韧性等),以及在农药、化妆品等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今年,他们又发表了一项最新调查研究,指出双酚A、辛基酚、4-壬基酚等物质与性早熟同样关系密切。双酚A是制造聚苯乙烯树脂等的主要原料,辛基酚和4-壬基酚则被用作塑料增塑剂、工业洗涤剂等。
他们还在上海十个郊县120个养殖池塘采集鱼虾蟹等水生生物标本,检测出另外几种有代表性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素,包括有机氯农药DDT代谢产物中的二氯二苯二氯乙烯、洗涤剂降解产物中的壬基酚等。而这些环境内分泌干扰素,在上海郊县的污染范围相对较广,污染程度也相对较重。
显然,接触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的塑料玩具、摄食受到污染的鱼虾蟹等,都可使人体暴露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素,或者说环境激素。
乔丽丽和蔡德培等人的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引致儿童性发育异常的机理及其中药治疗研究”的一部分。他们的研究证实,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水平与生殖器官、骨骼病变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是性早熟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
乔丽丽告诉本刊记者,有机氯农药20年前在中国已停止使用,但在土壤中不容易分解掉,容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而婴儿用的塑料奶瓶中,双酚A的含量比较高,因此医生们都不建议家长对塑料奶瓶使用高温消毒。目前,加拿大很多食品超市已经禁止销售含双酚A的婴儿奶瓶和儿童水杯,美国多个州也限制奶瓶制造商使用此类化学物质。
大多数种类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同时损害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统。在蔡德培的门诊患儿中,女孩们多数与性早熟有关,但8月17日这天下午,也有一位浙江小男孩是受到“晚熟”困扰。已经10岁的他,虽然看上去很活泼,身高却和学龄前儿童差不多。
乔丽丽说,环境内分泌干扰与性早熟关系在国外已有很长时间研究,国内却还比较欠缺。由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以导致精子活性下降,使男性不育,相对性早熟来说,国内研究力度更大。
在其个人主页上,蔡德培呼吁避免儿童及怀孕妇女食用受污染严重的江河湖和近海水生生物。他还说,从源头上杜绝有害物质造成的环境污染,才是根本的防治措施。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