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父母都追求精致、讲究干净,孩子出生后洗澡也很勤,不过这样的做法对新生宝宝来说未必好,反而可能洗掉他的“保护屏障”,造成伤害。
我家先生之前就犯过这样的错误,宝宝出生后挂着一层胎脂,看起来脏兮兮的。于是他便嫌弃地冲护士说道:身上的这层白膜是不是要洗掉?还好护士及时做了科普。
胎脂本质上是种保护层,由于外界温度相比子宫内低,因此起到维持宝宝体温的效果。而且胎脂一般会自动消失,无需特别做清理。
除胎脂之外,婴儿护理还有颇多学问。有些部位即便脏了,洗澡时也要避开,否则洗错了反而害娃,新手爸妈一定要牢记。
婴儿身上哪些部位脏了也不能洗?
新生儿洗澡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在这之前,先了解相关知识才是负责任的行为。
《婴幼儿护理大全》中写道:新手爸妈第1次给孩子洗澡时,不要碰肚脐、耳朵和囟门。
即便觉得这几个部位非常脏,也不要特地清洗,否则反而会害娃生病。
1)肚脐
出生前,宝宝的肚脐通过脐带与母体相连,这是维持他生长发育的传输通道。
出生后,孩子的脐带就会被剪断,从而留下开放性创口。这个创口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愈合,而后脱落,这段时间以及脱落后的一段时间内,肚脐都要保持干燥。
尽管脐带结痂时看起来会脏兮兮的,但千万不要进行特殊处理,只要平时多注意消毒就可以了。
其实有时家长只是想清洗孩子肚脐旁边的皮肤,却不小心把它弄湿了。这种情况下及时消毒就尤为重要了,能避免发生感染。
并且,家长若发现宝宝的脐带存在分泌异常物质、伴随臭味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确定原因。
2)耳朵
宝宝刚出生时,可能浑身上下看起来都很脏,耳朵里也可能存在不少耳屎。
即便如此也不能随便进行耳部清洁,尤其禁止用掏耳勺。新生儿的耳朵和耳膜非常脆弱,一旦被硬物刺激,就可能出现炎症。
事实上,孩子的耳朵本身是具备清洁功能的,耳屎积攒到一定程度后会自行脱落,家长特地清洁,反而是好心办坏事。
3)囟门
生过孩子的妈妈会发现,新生儿脑袋上往往有很多污垢。
但千万不要因为强迫症就趁着洗澡把它们清洁干净,因为新生儿的囟门尚未闭合,处于开放状态,用力进行揉搓可能会导致感染。
一般都要等到宝宝的囟门闭合后,再用茶油清洗。
尽管了解了这三个大前提,但在给孩子洗澡的过程中,仍然有不少新手爸妈犯错误,还是很有必要讲一讲的。
给婴儿洗澡的注意事项
1)不能频率太高
有的家长认为多洗澡才能保持清洁,降低感染几率,于是每天给孩子洗一遍澡,不过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美国儿科学会新生儿婴儿护理全书》中写:给宝宝洗澡的频率不宜过高,通常情况下每周不超过三次,并且若身上没有特别脏,洗澡过程也可以简化。
这是由于宝宝的皮肤角质层特别薄,频繁洗澡会给皮肤造成伤害,反而可能诱发湿疹。
2)时间不能太长
宝宝都喜欢玩水,但千万不要让他在澡盆里待得太久。新生儿的洗澡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再大一些也不能超过半小时。
一来,时间太长可能会导致宝宝着凉;二来,宝宝的身体各大系统都尚未发育完全,若洗澡时感到太闷,可能会缺氧。
3)洗澡时机有讲究
给孩子洗澡的时间最好控制在两次喂奶之间,这是因为孩子刚喝完奶或吃完东西,血液供氧减少,容易犯困。
此时如果洗澡,很容易刺激到肠胃道,从而出现吐奶、哭闹不止等情况。
4)使用婴幼儿专用的沐浴用品
宝宝的皮肤呈弱碱性,且角质层较薄,而成人的洗发水和沐浴露一般偏酸性,因此会给宝宝的皮肤带来刺激。
千万不要因偷懒或不想专门购买婴幼儿洗护用品,而给宝宝造成伤害哦~
另外,给宝宝选购洗护用品时,也要多多了解,倾向那些温和无刺激的。
当然,给孩子洗澡之前,一定要事先做好充足准备,把洗澡后要穿的衣服以及浴巾铺开,洗完澡后及时擦干身体,抱到温暖的地方去。
总而言之,育儿无小事,洗澡同样值得注意。千万不要过于强迫症,宝宝的有些部位是不能清洗的,了解这类知识才能给宝宝充足保障。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