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侦探小说迷的心目中,英国女作家阿嘉莎克莉丝蒂地位有如女王,经典代表作「东方快车谋杀案」、「罗杰艾克洛命案」、「一个都不留」等,情节曲折、布局诡谲,不看到最后猜不到真相,也因此备受影视业者青睐,不只一次搬上银幕,她笔下最著名的两大名探—白罗与玛波小姐,都有至少3位以上的演员曾经扮演,足见受欢迎的程度。
克莉丝蒂死忠粉丝都知道,她曾经在与首任丈夫克利斯帝上校未离婚前,一度离奇失踪11天,外界不晓得她的去向,传闻从她因获知丈夫外遇、又加上母亲去世打击,有了轻生的念头,到她故布疑阵寻死好嫁祸负心的丈夫等等,不一而足,有些版本的夸大程度,不输给她的侦探小说情节。
最后克莉丝蒂被发现独自投宿在某地的饭店,却是用丈夫情妇的名字登记入住,她彷佛对一切事件都没有印象、有如失忆,终其一生都没有对此事有任何详细的说明,背后原因成为永远的谜,没有人找得到答案。
此事发生在民国15年,此时的克莉丝蒂已经出版了6本长篇小说,其中第6本作品「罗杰艾克洛命案」创新手法令读者耳目一新,将她一举推上当红侦探小说女作家宝座,她突然失踪自然引发媒体的大幅报导。
不过和她嫁给第2任丈夫后创意源源不绝、名作接连不断的那种风光相比,此时的她尚在成名初期,倘若事情发生在15年之后,受到的关注绝对会加倍。
克莉丝蒂的首任丈夫是个英俊的军官,条件好的男人难免诱惑多,偏偏他又没有抗拒,还对妻子坦承有情妇,终于令妻子对这段婚姻死心,她的第2任丈夫是比她小了14岁的考古学家,感情反而更加契合,她也因为陪著另一半到伊拉克、埃及等地考察,启发了写「美索不达米亚命案」等书的灵感。
英国影坛在默片年代的末期就开始将克莉丝蒂小说改编成电影,一直到1970年代都有根据她小说拍成的影片,但1974的「东方快车谋杀案」,集合亚伯芬尼、洛琳白考儿、马丁巴山、英格丽褒曼、史恩康纳莱等大牌红星联合主演,一举提名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等大奖,开创了「克莉丝蒂侦探片」的盛事。
制片公司接著把「尼罗河上谋杀案」也拍成电影,扮演白罗的亚伯芬尼却不想在天气闷热的埃及再一次化上浓重的妆,坚持推掉邀约,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彼得尤斯汀诺夫因此接手演白罗,蓓蒂戴维丝、玛姬史密斯、米亚法萝、大卫尼文等巨星组合,吸引力不输给「东方快车」的那一群,再一次开出卖座佳绩,上映时市的票房比起「东方快车」更出色,克莉丝蒂的小说改编影片因此成为片商争抢的目标。
这一波热潮克莉丝蒂有机会亲眼见到的只有「东方快车谋杀案」,那时她已经年过80,已在人生的尾声,在她去世后,一位制片人想帮BBC拍摄她的纪录片,开始寻找素材,再次研究起她的失踪事件,这位制片无意中向她的同业好友提及,被建议不如拍成剧情长片,她也就真的著手改往剧情长片的方向发展。
克莉丝蒂的子孙们得知,拚命想阻止这部新片开拍,担心情节辱及先人,最后仍无力抵挡,此片来台上映时,取了个相当文艺浪漫的片名,叫做「难补情天恨」。
「难补情天恨」的剧情已经比最原始的事件加油添醋不少,克莉丝蒂在片中是很明显的想要自杀,对于介入婚姻的小三也用了巧计骗对方上当,若非仰慕她的美国记者窥破秘密、及时抢救,恐怕她就会如愿离开人世。
美国记者这个角色虽是编剧杜撰,却是片中戏分最重的男主角,反而是让她伤心失望的首任丈夫,露脸时间并不长,顶多只能算是配角。这部片最精彩的就是卡司组合,扮演克莉丝蒂的凡妮莎蕾格瑞芙是英国演技派天后,出身自超级演艺世家,祖父母、父亲、妹妹、女儿都是演员,女婿正是大名鼎鼎的「地表最强老爸」连恩尼逊。
她那时才刚以「茱莉亚」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正在声名的巅峰。男主角达斯汀霍夫曼当年还不是奥斯卡影帝,却已经在好莱坞红了好多年,与凡妮莎难得有机会同台飙戏,观众都十分期待。
最有趣的是扮演克莉丝蒂丈夫的正是凡妮莎当年的男友、还没接班007的提摩西达顿,两人曾经交往10多年,在电影中同台却总是演怨偶,似乎预告了彼此的感情终究未能修成正果。
「难补情天恨」以古典优雅的手法将一段悬疑奇情的轶事拍得文艺味十足,达斯汀饰演的记者甚至对凡妮莎扮演的克莉丝蒂表达心中爱意,差点要模糊了焦点。
虽然影片卖座并没有特别突出,在影评人间倒是褒多于贬,只是在上映时,毕竟不像「东方快车」或「尼罗河上」有星光熠熠的卡司号召,片子也非正统悬疑片,票房就和这两部克莉丝蒂小说改编的电影有明显落差。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