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所写的十多部小说中,「笑傲江湖」成书虽晚,受欢迎程度却不输他早年的几部经典,甚至被公认是他最出色的代表作之一。然而这部精彩的名作,两度搬上大银幕却碰到不一样的困难,似乎注定要经过一堆风风雨雨。
香港邵氏影业在「笑傲江湖」连载完毕、出版发行不满10年就拍了第一个彩色电影版本,也是影视圈首度将这个故事影像化,由孙仲导演,当时正获力捧、专擅饰演古灵精怪俏皮小子的汪禹扮演男主角令狐冲,从赴港发展、已是邵氏红花旦之一的施思饰演任盈盈。值得一提的是,此版编剧正是金庸好友、对他小说推崇备至的倪匡。
也许因为明白金庸小说全部情节要浓缩进100分钟以内的电影根本没有可能,倪匡采用了非常特别的方式,前2/3有如原著精华大串连,一场接一场的著名桥段轮番出现,中间的过场情节却能删则删,节奏感变得很诡异。
最后1/3为了强化善恶冲突,将田伯光改编成与岳不群串通,连续对一堆五岳剑派高人下杀手,甚至除掉了岳夫人,最后令狐冲揭破阴谋,先后歼灭仇家,再与特地乘轿而来的盈盈团聚。天马行空改编的程度,其实没有后来徐克监制的版本那么夸张。
片子在民国67年3月底于香港上映,虽没有破天荒的卖座纪录,却也突破百万港币,表现不差。可惜在,金庸小说还被列为禁书,邵氏无法将影片送检、排档上片。等到民国68年初,金庸小说已近在台解禁时刻,邵氏再也等不及,决定于春节档之前俗称的「年糕档」推出这部影片,一方面垫档一方面为贺岁强打「萧十一郎」暖身。
今日有收藏邵氏版「笑傲江湖」的影迷,一定很奇怪为何国语版中所有主角的名字大都改掉(令狐冲=南宫松、任盈盈=白莺莺、东方不败=司马无忌等等,仅蓝凤凰在内极少数没改名)但演员念对白的口型分明就跟原著中无异。
邵氏电影在1970年代晚期之前,主要的大制作都会以国语拍摄,演员演出时就是讲国语,没理由在事后配音时改掉。原来这正是邵氏的应对之道,尽量淡化原作的色彩,翻开当年上映的广告更能明白用意,原来不只人物改名,连在台放映时的片名都改成了「舍命郎君」,原作金庸的大名更是彻底消失。
「舍命郎君」是邵氏的金庸电影唯一一部在尚未解禁小说前就放映,不得不被改名。此后的十多部影片都在解禁金庸小说后上演,大都可以不用改名换姓,只有极少数的例外。由于一般观众不明白「舍命郎君」就是「笑傲江湖」,票房并不理想,草草下片。
10年后,徐克力邀武侠电影大师胡金铨再重拍「笑傲江湖」,台港影坛高度关注,哪知道生出更多的风波,搞到拍摄快两年才完成、演员几乎都换人,两大名导更一度闹翻,有机会再跟大家分享。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