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排胎便期间,每天约便4~5次,多者7~8次。胎便排净后每天约2~3次,3个月左右开始,排便次数变少,每天1~2次左右。
宝宝刚出生时每天“便”很多次,许多新手爸妈表示:不嫌弃脏和臭,只是觉得太麻烦了,要是能2天排一次就好了。
小编刚生完宝宝是这种心理,每次换尿不湿时都在期盼着宝宝给些面子不要再拉了,可真的等到宝宝几天不便便时,又开心不起来。
宝宝3天没拉臭臭,愁坏宝妈
前几天有宝妈私信我一段无奈又有趣的经历,她的当时宝宝3天没便,宝妈觉得很正常,婆婆却认为孩子“便秘”,弄来许多偏方,吓得她整天盯着婆婆看,怕她给孩子用偏方。
小婴儿不能吃药,老人就做了“蛋黄油”想让孩子喝下去通便,被拒绝后又找来了开塞露。宝妈很是无奈,便以带孩子看医生为借口,抱娃回娘家转了一圈。
就在宝妈和家人讲宝宝三天不拉臭臭的问题时,就看到躺在床上的宝宝表情逐渐“不对劲”,还在悄悄用力。
不一会,一阵阵味道飘出来,宝宝终于拉臭臭了,宝妈这才放下心,庆幸没听婆婆的话给孩子用偏方。
宝宝几天不拉臭臭,可能是进入了“攒肚高发期”
宝宝从一天拉N次,到N天拉一次,不一定是便秘,很有可能是进入了“攒肚高发期”,是生长发育的里程碑之一。“攒肚”并不是医学术语,而是民间的一种说法,用来比喻那些将臭臭攒起来好久才拉一次的现象。
正常的婴儿“攒肚”,大多发在满月至2个月期间,宝宝3、4天不拉臭臭是常态,有些宝宝甚至7~10才便一次。
看起来不太正常,但并不算生病。“攒肚”现象主要是因为宝宝消化系统不断完善。肠道的化酶增多导致肠蠕动增加、蠕动规律。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后,婴儿的胃肠吸收能力也比刚出生时提高许多。
在这个前提下,宝宝对母乳和奶粉的消化和吸收更高效,肠道内留存的食物残渣减少,未能刺激直肠产生排便反射,才会出现攒肚现象。换句话说“不是拉不出,而是没有废物可排”。
不过宝爸宝妈的担心并不多余,小婴儿因肠胃功能发育不完善等种种原因,确实会出现便秘情况,但便秘和攒肚可以很明显区分开来,两者是有不同表现的。
如何观察宝宝是“攒肚”?还是便秘?
同样是几天才便一次,攒肚和便秘对宝宝的影响区别大着呢。攒肚最起码对宝宝没伤害,便秘就不一样了,它让宝宝在拉臭臭时因疼痛而哭闹,还会导致GM疼痛出血。家长想要观察攒肚和便秘的区别,要看这几个条件。
看宝宝的食欲:攒肚期间的宝宝食欲正常,每天吃奶量和次数没有明显减少,这说明他的肠胃没有不适感。
看宝宝的情绪:便秘时的宝宝不适感较强烈,日常会有睡眠变差、脾气暴躁爱哭闹、情绪不佳的表现。因为宝宝无法用语言诉说,只能通过哭声和身体语言表达。
看便便的形态:正常攒肚时,就算宝宝7天没拉,便便的形态也会呈黄色较软的状态,且在排便时没有痛苦和吃力的表现。
便秘情况下,宝宝的便便偏硬、偏干,还可能是“球状”,排便时明显不顺畅,二者差别非常明显。
便秘对宝宝有着许多不利影响,家长别弄混了,在平时也可用一些科学方法,避免宝宝出现便秘的情况,减轻便秘的程度。
想要帮宝宝避免和缓解便秘,家长可以这样做
久久没排出的便便,会在大肠内分解成氨或硫化氢。这些物质经过肠道吸收进入宝宝体内,会对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长期便秘,宝宝肠道内的营养物质,不能顺利地送达身体各个部位,影响宝宝身体机能正常运转。
长此以往,宝宝会出现营养不良等情况,造成发育迟缓。避免宝宝产生便秘,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这几件事。
1)不要喂养过度,撑坏宝宝的小肚皮
4个月内的婴儿,每餐所需奶量约为:体重(千克)*120~150/喂奶次数。小婴儿肠胃功能较弱,喂养过度会给宝宝肠胃增加负担,肠胃无法吸收过多奶液,造成大量残渣堆积,产生便秘情况。
2)别过早添加辅食
宝宝刚到4个月别急着添加辅食,辅食添加时间范围是4~8个月,在6个月左右添加辅食就可以,注重遵循由稀至稠——由少至多——由单一到多样的规则,让宝宝的肠胃慢慢适应。
3)可适当按摩腹部
家长可在宝宝吃奶1小时后,让宝宝平躺,并适当按摩腹部。围绕宝宝肚脐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肚子,这个手法可以刺激肠道蠕动、排胀气、促进排便。
宝宝被动体操也有相似的效果,都可以增加宝宝的腹肌的力量,活动身体让肠道也动起来。
小编心里话:
婴儿发育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新手爸妈要学会分辨宝宝是真的生病了,还是正常表现,才不会手忙脚乱,不耽误宝宝成长。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