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后,我们在宝宝大便这件事情上耗费的心思,一点也不亚于其他的基本生活护理。毕竟宝宝大便的次数、性状跟宝宝的年龄、当前的饮食习惯都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一些颜色、性状看着不正常的大便,没少让宝爸妈担心。
您好,我家宝一周三个月,现在一天大便三次,验大便也没事,请问用吃点什么药吗?
宝爸妈们不需要刻意关注婴儿每天大便次数,应多留意大便性状。若大便有较多未消化食物颗粒,应考虑消化不良。若大便性状没有问题,但排便量多,可能与吸收不良有关。若含有脓血,多与细菌感染有关。若发热伴稀水便,可考虑病毒性胃肠炎。若排便费劲,排气多,大便稀,可能与乳糖不耐受有关。大便干结,考虑便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剖析下,腹泻时哗啦啦的大便、便秘时硬硬的“羊屎”大便、让人“望”之色变的带血大便、让人疑惑不已的灰白色大便(陶土便)究竟是何原因呢?
比较常见的大便异常颜色
黑色:多为胎便,大多在出生后12小时就会排出来,因为包括了羊水、黏液、脱落的细胞等,一般呈现出黑黑如柏油状。
绿色:代表宝宝的肠道消化程度不够充分,多与进食量偏多、食物不易消化、胃肠功能暂时受损有关。
配方粉喂养婴儿出现大便发绿应该与奶粉不易被婴儿消化有关。如果婴儿生长正常,并且没有过敏等问题,可继续喂养或添加益生菌帮助。
红色带血:若孩子大便带血,应观察血液是否与大便混合。
如果大便带鲜血并且与大便混合,说明小肠或直肠受损,此时一般大便性状也偏稀。
若血液与大便分离,多是肛裂所致。如果有肛裂,仔细观察孩子的肛门能够找到小裂口。
果酱色:大多都是痢疾,细菌性肠炎,从外观上看,有黏液或混有血液,味道恶臭。关键是大便常规可见每高倍视野含白细胞或脓细胞超过 15~20个,多伴随红细胞。
腹泻时哗啦啦的大便
腹泻的判断:
大便性状改变,频率增加。腹泻是感染性因素或非感染性因素对肠黏膜刺激引起的吸收减少和 / 或分泌增多的现象。
宝宝腹泻时常见的大便性状与情况有:
①有的像鸡蛋汤一样,比较清的水上面漂着一小团一小团的大便颗粒,也就是水便分离;
②有的是一滩偏黄的清水上有一点点芝麻粒粒大小的粪渣渣;
③还有的看上去是比较均匀的黄水,不那么透明的悬浊液,这有可能是打抗生素的副作用。
④有时大便颜色五花八门,偏浅的黄色或深浅不一的黄色、黄绿色、绿色都很常见。
另外,小月龄孩子病毒感染比较多,大便看上去很稀,水很明显,有粘液,但不多。如果是细菌感染,粘液比较多,严重的可能还有脓和血丝,通常很臭。
其实不难判断,我们想想看自己平常感冒时鼻涕的样子就大致理解了,病毒感冒或过敏时往往是清鼻涕,细菌感染时往往是黄脓涕。胃肠感染时大便带出的分泌物跟感冒时的鼻涕有类似的地方。
如果孩子出现腹泻,家长必须关注如下几件事情以配合医生的诊治:
1.腹泻前有无不适表现、是否有呕吐;
2.腹泻次数和颜色、性状;
3.排尿量和间隔时间,特别是就诊前最后一次排尿时间;
4.预防脱水可少量多次饮淡糖盐水,若4小时内没有排尿,应该到医院输液;
5.体温超过38.5℃时服用退烧药;
6.留取大便标本置于小瓶、小盒或保鲜膜内,排便后2小时内送到医院检测,检查项目除了大便常规,还要有轮状病毒抗原,根据情况还应做大便细菌培养。
便秘时硬硬的“羊屎”大便
“攒肚”与便秘的区别:大便是否干结,排便是否困难?
“攒肚”对于婴幼儿特别常见,可能三五天排便一次,甚至可能更长时间,但是大便不干,而且没有不舒服的表现,这样的现象俗称“攒肚”。
便秘指的是大便干结,排便困难的现象。如果一天排几次便,每次大便都特别干结,也叫便秘。
便秘的解决办法:
1.对于常见的便秘,使用开塞露+益生菌、益生元都会取得良好效果。
益生菌 + 益生元使用时间至少两周,然后逐渐延长使用的间隔时间,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纤维素摄入,养成良好排便规律(定时刺激排便),并解决肛裂等局部问题。
如果效果不明显或无效,家长应带孩子就诊,排除其他疾病。对于饮食调整、益生菌+益生元(如乳果糖口服液)等方法仍不能缓解或纠正的便秘,应该考虑与食物过敏(比如牛奶蛋白过敏)、肛门狭窄、乙状结肠冗长等因素有关。
2.对于顽固性便秘需要做一些检查,例如 X 线、肛门指诊等来确定病因。使用开塞露可以刺激孩子一次排尽大便,但不仅是为了解决此次的排便问题。
3.仅仅靠多喝水来解决便秘,效果甚微。治疗同时应寻找导致便秘的原因。
谈了很多关于小儿便秘的问题,家长也不要把便秘扩大化。孩子排便不规律、间隔时间长等都不属于便秘。只有大便干结同时伴有排便困难才为便秘。对于常规处理(益生菌 + 益生元)不能解决的便秘,还应请医生排除乙状结肠冗长、食物过敏等问题,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对症解决问题。
总结:如宝宝经常便秘,养成不良排便功能反馈模式和排便习惯、排便心理,治疗起来很棘手,即使把上述因素都去除了,仍然需要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形成新的排便习惯,逐渐恢复。
如果孩子本身因为把屎把尿、威逼恐吓、分离焦虑、秩序或完美主义敏感期等因素主动憋便,“心病还需心药医”,处理起来还更棘手一些。只依赖医生的治疗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家长有非常好的理论储备,对孩子进行接纳、共情和心理疏导。
让人“望”之色变的带血大便
1.不是真的大便带血(大便里的血不是消化道流出来的,或根本没有血)
①刚出生的宝宝咽下了母亲产道里的血。
②妈妈乳头皴裂流出的血,被小宝宝咽下又拉出来了。
③宝宝口腔、鼻咽部出血,量较大,咽下去了。支气管、肺部出血在婴幼儿很少见。
④假月经。如果是刚出生的女宝宝大便带血,检查一下她的阴部、阴道是否有血迹,如果存在这类情形就可能是新生儿假月经。一般不用处理,用清水擦干净就行,1~2天就会自然停止,不必惊慌。
⑤一些药物或食物会将大便染成红色或黑色。黑色的大便多见于动物血、铁剂、铋剂、活性炭、某些中药等等。红色的大便多见于有颜色的口服药、西瓜、番茄、红萝卜、人工色素等等。
⑥新生儿肠道发育不完善,肠粘膜有些血丝样的脱落,便潜血常为阴性,或弱阳性,对宝宝没什么影响,一段时间内会自行缓解。所以看到这种现象,去查个便常规,没事就放宽心,密切观察宝宝状态和生长情况就是了。
2.下消化道出血
①肛裂。出血多成条状或块状,多只有一两处,量很少,一般不与大便混合,常浮在大便表面,界限较为清晰。
想要防治肛裂,首先需要坚持母乳喂养,不要给孩子把屎把尿,尤其是小月龄孩子。
另外,需要排除食物过敏的情形,并尽量纠正便秘。食物需清淡好消化,富含纤维素类。除此之外,还要尽量疏解孩子排便紧张的情绪。
这个过程可能非常漫长,得非常耐心地慢慢来。平常仔细清洗肛门周围,但不要过于频繁,反而不利于伤口愈合。可以试用一些药膏比如金霉素软膏局部涂抹,可能能加速恢复。较深的肛裂比较少见,可能需要医生帮忙处理,比如用10~20%的硝酸银处理裂口,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
②直肠息肉。这是婴幼儿便血非常常见的原因之一,多见于3~6岁的婴幼儿。
血量小,血色较为鲜红,一般不和粪便混合在一起,也没有腹痛。
有些孩子可以出现便后滴血。
如果息肉继发了感染,也可以出现粘液脓血便。
直肠指检和肠镜检查可以确诊,也可以通过肠镜摘除。
③感染。婴幼儿肠壁非常脆弱,几乎所有的病原微生物都可能导致胃肠出血。
总体而言,细菌感染导致粘液脓血便更为常见,便中混有的血液通常较为新鲜,有可能看到脱落的血粘膜,出血量较大时可以看到凝血块。
④用药、化学性毒物中毒。我们经常给大便“不好”的孩子用药,结果越用越拉,大便里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总也不消停。药物本身能刺激婴幼儿肠胃或造成过敏反应,也容易造成菌群失调。长期较大剂量使用抗生素的宝宝,特别是小月龄宝宝可能还容易出现维生素K缺乏症和坏死性肠炎。
另外,一些家长很喜欢给孩子喂中药,一些孩子出生不久就撒手人寰,原因竟在于此!另外倘若宝宝不慎接触化学性毒物或误吞成人吃的药物,也可能造成胃肠出血。
⑤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尤其是4~10个月的婴儿较为多见。这段时期刚好是很多家庭给孩子添加辅食的时期,如果孩子对辅食的性状不耐受或过敏,就可能会加大肠套叠发生的几率。
肠套叠典型的大便是胶冻样果酱色血便,也可能仅仅是稀薄的粘液,数小时后可重复排出。
另外,肠套叠在春末夏初发病率增加,也常发生在宝宝感冒或拉肚子恢复期,可能跟病毒感染导致胃肠功能失调有关联。
如果平常没啥事的孩子,突然一阵阵哭闹起来,特别是在吃什么东西以后(比如1岁左右的孩子吃了桌上大人吃的较硬的食物),就得高度重视了。
宝宝越早就诊越好。有些年龄稍大些的宝宝,一支开塞露就能让孩子恢复平静。如今,绝大多数医院会倾向考虑早些手术处理。
⑥误吞硬物,如钱币、电池等等。这些孩子本来很健康,突然哭闹不安,呕血或者便血。有经验的医生会给孩子拍胸腹平片,可以看到误吞的硬物。
⑦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一种血管壁结构异常的先天性疾病。患者经常自发或轻伤时反复出血,多表现为鼻出血、牙龈出血,内脏出血以呕血、黑便较为多见,也可见咯血、血尿、眼底出血甚至颅内出血。出血症状可在幼年出现,不多多数在20~30岁发病。甲床毛细血管镜检可有血管襻异常扩张。
⑧其他还有肠憩室(也可继发感染形成粘液脓血便)、肠肿瘤、消化道畸形等,肠系膜血管阻塞往往疼痛非常剧烈,在婴幼儿身上并不多见。需要根据情况进行相关检查,具体判断和针对性处理。
3.上消化道出血
①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宝宝频繁或剧烈呕吐(经常是因为胃食道反流,也可能是一些疾病的表现),或咳嗽等造成腹内压急剧增加的情况下,可能会损伤食管下部或食管胃贲门连接处的粘膜,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多数孩子没有疼痛的感觉,好起来很迅速,一般不像大人症状重,不需要额外处理。严重呕血在孩子身上很少见。
②消化性溃疡。婴儿跟大人一样可以患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尤其是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孩子。他们可能突然解柏油样的黑便或呕血,之前和平常不一定会像大人那样上腹不舒服或反酸。通过胃镜或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一般药物治疗可以控制。
4.系统性疾病影响胃肠出血
比如一些出血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维生素K缺乏症(新生儿出血症,主要是体内和母乳中维生素K较为缺乏,往往一针维生素K效果十分显著)、血液系统疾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这些疾病可以只有胃肠道出血一种表现,但多数时候也伴随其他部位出血表现,比如皮下、眼底、鼻咽部、呼吸道、泌尿系甚至脑部出血。
5.假性出血
当孩子吃了铁剂或大量含铁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血等,大便往往颜色很深(但跟柏油便不同,没那样的光泽),检测大便常规常提示潜血阳性,不过别担心,做个大便镜检往往看不到红细胞。如果不太确定,就停喂几天此类食物看看,如果复查大便情况好转,说明可能跟含铁饮食、用药有关,不必担心。
让人疑惑不已的灰白色大便(陶土便)
白色、灰白色的大便说明大便里的胆红素太少了——多半是肝胆系统的问题,胆红素没能排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黄疸和白色大便多数不是刚出生就出现的。肝胆管堵塞的情形极可能是后天出现的,而不是在妈妈肚子里就有。
患这类疾病的新生儿第一次胎便及接下来几次粪便通常颜色正常,许多病例在出现灰白色粪便之前,大便的正常颜色可以持续数周(多见1~3周),个别病例可持续2个月或更长时间。
是不是要直接放上“便便的照片”才够“味”呢?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