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到每天甜甜的叫着“妈妈”的孩子,长大后,会坦然接受你的下跪吗?
这是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个真实的事情。
视频中,妈妈跪在儿子的面前祈求孩子不要退学。
图源:网络
而孩子瘫坐在椅子上玩着手机,并拍下母亲下跪的照片发朋友圈,并配文:开心每一天。
图源:网络
这样的孩子,着实让人心寒。
但母亲的做法也很难让人认同,我们同情、惋惜、心疼一个母亲的爱子之心。
但无底线的纵容、不加限制的爱,尚且不是造成孩子冷眼旁观的“元凶”。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都只能看到最后的结果,却忽略了有因必有果。
我们拼命讨好孩子,却忘了教育最重要的底线与边界。
无底线的爱
是纵容
菌菌甚至还看过一个更为极端的案例,一个12岁的男孩,竟然还在1天3顿地喝着母乳。
图源:网络
母亲也曾给孩子尝试着断奶,但每次都在孩子的哭闹、全家人的劝说中放弃。
“他还是小,想吃你就给吃么”。
这个事件流传甚广,菌菌一直都很存疑,因为它实在匪夷所思。
但如果真是真实的事情,那这种畸形的纵容真的太可怕了。
图源:网络
而有时候,纵容孩子的家长比孩子更可怕。
孩子乱丢乱拿他人物品;
孩子上学时合伙欺负弱小;
孩子向母亲、向家人挥动着拳头。
图源:网络
“他还是个孩子,计较什么”,一句话就将孩子所有的错误行为轻轻掀过。
孩子,是免责单。
孩子,是护身符。
当孩子发现,自己不论做什么,都可以用孩子这个身份来获得特权,那父母的规则、威严就成为了一场空话。
这让我想起“女孩猛踹妈妈”的一个新闻。
在武汉地铁2号线金银潭站,女孩因为妈妈不知道这趟车终点是金银潭而上错了车。
下车后,女孩用脚猛踹妈妈和行李箱。
图源:网络
这位妈妈走开后,女孩又踹了几脚在妈妈身上。
连踹了6脚以后,旁边的路人都看不下去了,上前挡了一下,女孩看没有踢到妈妈,甚至还动手打了这名路人。
图源:网络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
“一切都为了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父母误以为,“他还是个孩子”这句话是用来保护孩子的。
其实,没有底线的满足,不加限制的爱,只会让孩子对事物冷淡,越来越不懂珍惜。
没有边界的父母
是害不是爱
我在知乎上曾看过这样一个帖子:一个单亲妈妈把儿子当成了自己的全世界。
她倾尽全力地照顾、培养自己的儿子:
为了儿子的安全,她从来没有让儿子自己上下学,哪怕儿子已经是一个高中生了,她依旧坚持接送。
为了儿子的学习,她会买两本一模一样的习题,每天和儿子一起做题。
不让儿子和她分开睡,即使孩子有自己的房间。
图源:知乎
她的爱,让儿子变得很优秀,但却让儿子的内心很痛苦。
儿子在知乎上控诉道:
我妈很爱我,但是不断伤害我,导致我现在通过疏远她而伤害她,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太痛苦了!
图源:知乎
《少年说》中,一个名叫郝睿涵的高二学生就抱怨过自己的家长“太宠自己”,活生生把自己培养成了“高分低能”。
小时候,她还不怎么会用筷子,家长没有教她怎么用,反而让她用勺子。
这一用就用到了高二,17岁的她,甚至还不怎么会用筷子。
图源:网络
初二时,她才开始自己穿衣服。
录节目前几天,她第一次试着自己倒水,想要自己买衣服,却连衣服的型号是什么都毫无概念。
全家人密不透风的爱,几乎让她快要窒息,最后她对家长发出呐喊:
“希望你们放开手,让我独立起来!”
图源:网络
没有边界、过度的爱,正在剥夺孩子体验生活的权利。
但这种感情,换来的不是孩子的感激,而是不得不依赖背后的怨恨。
但值得欣慰的是,女孩的家长不论是爸爸妈妈还是奶奶,都能在孩子的呐喊中认识到他们过度呵护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图源:网络
对孩子最深沉的爱
是有所保留
纪伯伦曾说过一句话:人的嘴唇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妈妈。
妈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妈妈的是爱是孩子最深的渴望。
但毫无边界的爱,只会让孩子无法喘息。
■ 生活上“偷点懒”,不把溺爱变成害
父母首先就要给孩子灌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
图源:网络
让孩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他才不会依赖父母。
孩子小时候偷的懒,都会变成日后遇到挫折时的“晴天霹雳”;
相反,父母适当偷的懒,则会成为孩子日后独立行走的保护伞。
■ 相信孩子,将选择权交还给TA
霍思燕在儿子嗯哼告诉她被同学打了时,霍思燕原本到嘴边的“打回去”三个字,又咽了回去。
她冷静了一下,然后趁嗯哼洗澡和玩游戏状态比较放松的时候,询问了情况。
得知事情其实不像自己想的那么严重,就让嗯哼自己处理。
图源:网络
在安全范围内,把事情的决定权交给孩子,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其实,孩子才是自己事情最终的决策者。
也只有如此,等下次有了冲突,TA才知道如何处理和解决。
没有边界、没有底线、没有限制。
这样的爱,太窒息了。
他们不需要被讨好,他们可以接受生活的磨砺。
要知道跪着的父母,养不出站着的孩子。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