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代,因为居住地不安全,熟睡其实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故人体因而发展出「睡睡醒醒」的睡眠模式,当我们处在快速动眼期(做梦期)会容易醒过来,这时,可帮助自我检查,但由于大脑并非完全清醒的状态,因此,只要确认自己安全,自然又能继续睡。
(自幼提供宝宝安抚小物,能让宝宝在陌生环境较容易被安抚。)
自幼提供「安抚小物」,让宝宝在陌生环境也易于安抚
对宝宝来说亦是如此,所以,当爸爸妈妈发现宝宝在半梦半醒的状态,只要轻轻安抚,或将宝宝的安抚小物,放到他的手里,让他感到安全,他就能继续入睡。
换个角度思考,爸爸妈妈可以在宝宝小时候就提供适当的安抚小物,让他可以轻易掌握,最重要的是便于携带,这样即使宝宝处在一个陌生环境,在半夜惊醒之后,爸爸妈妈也比较容易安抚。
外在环境的刺激,易造成宝宝紧张、睡不好
常听长辈告诫,宝宝未满4个月别带出门比较好,遑论担心宝宝的健康问题,外在环境的刺激相对较容易造成宝宝的紧张,如宝宝天生气质较敏感,就容易有外出后,回家睡不好的状况发生。
当宝宝特别容易惊醒,甚至大哭,有些长辈会建议带宝宝「收惊」,虽民俗疗法的目的和用意在于让爸爸妈妈安心,但更重要的是找出真正原因,才能帮助孩子好好入睡。
透过放松步骤,让宝宝知道「睡觉时间到了」
排除宝宝的生理适应期之外,制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可从「睡前仪式」开始做起,也就是说,宝宝一天所需要的睡眠远多于成人,当宝宝白天想睡时,就让他习惯在自然的环境下入睡,不用刻意关灯、关电视等动作制造睡眠环境。
夜晚睡觉前,也可透过让宝宝放松的步骤,让他知道「睡觉的时间到了」:
1.为宝宝建立睡眠时间表,了解一天睡眠时间的分布,再进行调整计划。
2.人类自然入睡需要褪黑激素作用,在无光环境中身体才会开始分泌褪黑激素,因此,卧房应维持无光的环境,避免在卧房摆设及使用各类电子产品。
3.褪黑激素是从白天的血清素转换过来,而血清素是从食物中的色胺酸转换过来的,爸爸妈妈可让孩子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例如:蛋、豆、鱼、肉类)、坚果类(例如:芝麻、葵花子)等等。
小宝宝则需靠妈妈多吃,或是直接由配方奶获得。另外,白天多晒太阳、进行各种活动,都能帮助血清素分泌。而且身体感光之后,日节律性和自然界才会一致。
4.0~3岁宝宝仍需要午睡才能维持体力,但午睡时间应固定且不宜过长,睡醒之后,应进行一些活动来消耗宝宝的体力,也能让宝宝晚上睡得较好。
5.最后的喂食时间点和上床时间点要固定,2件事必须间隔至少30分钟,别让宝宝习惯边吃边睡。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