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不一定等于哭泣。哭泣,也不一定只是悲伤
我一向很能接纳和回应嗨嗨的悲伤。
孩子有时的确只是单纯的悲伤。
像是孩子用尽心思捡来要送给你的小果子、小花,你因为要离开公园的时候觉得它们脏,刻意留在野餐的树下不带走,在回家的路上走到一半,孩子问你:『妈妈,我送给你的小花呢?』。
像是跟好久不见的堂弟玩了一整天,要回家的时候坐在安全座椅上,摇下窗户,跟堂弟挥手说再见。
你应该有过这样的经验吧?有时候你就是可以感受到,张嘴大哭或是低头扁嘴的孩子就只是伤心,没有别的。
- 伤心,因为很痛。
- 伤心,因为最爱的冰淇淋吃不到了。
- 伤心,因为用心为最爱的妈妈准备的礼物就这样被忘记了、丢掉了。
- 伤心,因为要跟玩伴分开了,舍不得。
我们很能拥抱这样的嗨嗨,等待这样的嗨嗨。
- 在孩子的经验中,情绪出现、情绪表达、接收回应,就会变成很自然的事情,男人也一样。
- 但孩子的哭泣怎么会只有这样,你一定很熟悉的,有时候哭泣不只是悲伤而已喔。
- 有一种哭声,是受伤,它其实是伤心加生气的综合体,经常包含了一种控诉和究责。除了伤心,它还有在说:『都是你,都是你害我受伤的,是你的错、你很坏、你不可以这样对我!』。
- 有一种哭声,是埋怨或抱怨,它是伤心、挫折、不满、无助混在一起的情绪,埋怨的哭声背后经常有命令的意味,它在说的是:『这很烂、这很讨厌、这很难,我不会、我做不到、我不想做,你给我搞定、你要负责让事情变好、你给我想办法!』孩子没有行动力为自己负责。
有时候又说,不要再哭了听了很烦。你是孩子的话,你不会很困惑吗?
请你试试看先判断这个是伤心?是受伤?是埋怨?还是著急?
(一) 面对伤心的哭:
从孩子两岁到两岁半之间就可以开始,尤其是三岁之后,如果他哭归哭,但并没有断线,可以听懂你在说什么,请你针对不同的哭泣,就要用不同的说法,而不是只要有眼泪就叫伤心。
当他单纯只是伤心的时候,你可以说:『你很伤心/失望,因为冰淇淋掉了吃不到了,对吗?妈妈陪你哭一下?抱抱?还是你想要妈妈陪你再去买一支?』(辨识情绪+指出情绪源+提供自我或他人调节的选择)。
(二) 面对受伤与控诉的哭
当他因为感到受伤,带有控诉意味地哭泣,你可以说:『不怪别人,妈妈帮忙。你现在又生气、又伤心,对吗?生气是因为妈妈不让你带那个玩具出门,而且妈妈自己先穿鞋子不等你,所以你也很伤心,是吗?』(辨识情绪+指出情绪刺激源)。
然后你可以观察几个指标:
1.他断线了吗?
~断线了,先调节他的情绪。
~还没断,判断你有没有时间停在这里。
2.我有时间吗?
~有时间,花一些时间停留在这里和孩子说话。
~没时间,判断他可不可以跟上。
3.他可以跟上吗?
~可以跟上,用语言温和邀请他继续进行下一个环节,允许他边哭边行动。
~不能跟上,给他爱的肢体接触,抱著他直接继续进行下一个环节。
4.如果花时间停留,孩子有没有办法针对我说的话点头或摇头?
~没办法,先透过我的声音、感官安抚、陪他坐一下,让他冷静下来再谈。
~有办法,问问孩子他是否同意你所指出的,自己的确是生气加伤心。
5.如果孩子可以思考跟回应我,他是否同意我说他又生气又伤心?
~他不同意,你可以猜猜看是不是还有别的,或是请他告诉你他怎么了。
~他同意,告诉他你分别针对『生气』和『伤心』,想要怎么处理,比方说你可以告诉他:『妈妈不等你,你很难过,我听懂了,那妈妈等你,你想要妈妈抱抱的话可以跟我说(这部份是针对伤心 的情绪)。
如果生气的话,可以生气一下,也可以告诉我你生气什么,但是我们不用怪别人的方法说话,妈妈也不接受你把我的鞋子踢掉,请把鞋子拣回来(这部份是针对生气的情绪)。』
你可以预期,孩子不会马上从受伤的情绪中转变,他甚至可能对你大吼『我才不要』,也可能不愿意把鞋子拣回来,你一定是会需要花时间跟他坚持、等待他、持续要他往你所说的方向去,我们需要一方面给他爱,一方面把国王和皇后的架势拿出来。
而这五个指标,在你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是进退的依据,也提供你何时要软一点、何时可以硬一点的准则。如果卡在某个指标,那就是在告诉我们要退后一步,走稳了再往前。
(三)面对埋怨、抱怨的哭
如果他是埋怨的哭声,你也可以运用以上的判断指标来决定要如何反应。在你要辨识跟指出埋怨的时候,可以参考的说法是:『你是不是很挫折因为这个东西没办法弄好?然后妈妈没有帮忙,你觉得难过,而且你觉得自己不会弄,就不敢/不想再试了?』。
至于埋怨的哭声中,那个『我做不到,你给我如何如何』的无助感、以及认为自己无法胜任的压力感,它们是恐惧家族的成员,孩子在这种焦虑感里,很容易感到没有把握而弃守,或是耍赖白烂、逃避自己的责任。
在这一点上,你可以告诉孩子:『你可以不会做、也可以做不好,但妈妈不喜欢你用抱怨的声音说话,你可以告诉我你现在需要什么,我来一起帮忙。』这中间,有时你需要跟孩子分享一些自己以前也做不好的故事,表达你想要跟他一起找方法的意愿,然后帮他把任务切小。
这的确是麻烦又费事,但不厌其烦地重复这样的作法,一方面会帮助孩子熟悉情绪的多样性,二方面让孩子学习在关系里要怎么表达。
他们会学到,伤心归伤心,生气归生气,害怕归害怕,伤心可以说出来和被安慰,生气可以表达但是不能攻击和破坏,而害怕的事情,大人会愿意一起帮忙和想办法。
也会慢慢了解,情绪要如何表达,比较会在关系中获得关注的、温暖的、正向的理解和回应,哪些表达会在关系中激起对方的反感、造成更糟的局面,像是指责、控诉、推卸责任、命令,都会得到对方更负向的反应。能学习到这个,在亲密关系中是很重要的。
你可以在孩子有情绪的当下,习惯地说:
- 『不怪别人,我听听看。』
- 『不抱怨,我来看看怎么了。』
- 『不著急,我来帮忙。』
然后当孩子是情绪平稳的小天使时,你也可以当做是一个聊天的话题,跟他讨论什么声音听起来是在怪别人、什么声音听起来是在抱怨,你甚至可以在读绘本的时候、跟孩子开玩笑的时候学给他听,他会更了解是什么语气造成了大人的负向反应。
即使他第一时间不一定有办法忍住,但是他会知道朝哪个方向去,让他多多练习。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勇敢而真实地流露感受。 也可以帮助他们,从放肆地控诉、命令或是推卸责任中移开。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