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宝宝不会说话、沟通,「哭」成了最自然的表达方法。然而,许多家长一看到孩子哭得歇斯底里,不免怀疑宝宝生病、身体出问题。孩子哭泣的原因五花八门,却只有5~10%的宝宝是真正因生理疾病而哭泣,家长可先评估孩子的基本生理需求是否被满足。
(宝宝哭泣有可能并非生病,而是其他原因。)
宝宝哭泣常见5原因
1. 肚子饿
宝宝因为肚子饿而哭泣的比例很高。在哭闹前,宝宝可能已经传达出饥饿的讯息,例如:嘴巴张开、吐舌,或是身体扭动等。家长可在平日观察宝宝喝奶、吃副食品前后的状态,熟悉宝宝的行为模式,进而掌握合适的时间满足其饮食需求。
2. 太热或太冷
宝宝调节体温的能力还未成熟,若身处在太热或太冷的环境,身体也会因此容易感到不舒服而哭闹。有时候,父母或家中长辈担心孩子著凉,习惯替宝宝穿过多衣服,但反而造成宝宝感到太热于是哭泣。其实宝宝穿的衣服件数跟成人一样即可,免得过犹不及,且注意保持适当的环境温度。(夏天约25°C~26°C,冬天则为20°C~25°C)
3. 尿布湿
宝宝长时间穿著尿布,屁股持续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中,且反复接触排泄物,必定会引发不适,自然容易哭闹不停。妈妈应每隔3~4小时更换尿布,并选择透气良好的材质,而当有排泄物时,要以清水清洗小屁屁。
4. 对奶类过敏
有些孩子对配方奶过敏,因蛋白质的刺激而引发肚子疼痛。一般孩子吃饱后能睡得很安稳,但宝宝若对配方奶过敏,会较容易吐奶,且吃饱后大约30分钟到1个小时会开始哭泣,有时还会伴随以下症状:体重缓慢增加或不增加,大便带有透明黏液、细微的血丝。
若确认宝宝对配方奶过敏,建议可改挑选不易引发过敏的水解蛋白婴儿奶粉;但若宝宝对母奶过敏,母亲不需要停止喂哺母乳,而是调整饮食,少吃引发过敏的食物,例如:海鲜、核果类、味精等加工品。
5. 婴儿肠绞痛
婴儿肠绞痛并不是一个病症,而是孩子常见的生理现象,指新生儿在半夜大哭数小时,且不易安抚的情形,好发于1个月大的孩子,而在3个月后通常会减缓。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体重增加很慢或甚至停止增加,则要留意是否为肠胃道的问题;若已排除疾病因素,宝宝白天吃得好、睡得好,体重正常增加,夜间出现哭闹不已的情况,则通常会认定为婴儿肠绞痛。
家长可透过Wessel氏的333原则,简易评估孩子是否有肠绞痛:每天因为不明原因哭泣3个小时以上、每周有超过3天具有此现象,以及症状维持超过3周。父母可轻摇宝宝,抱著孩子到其他房间,有时换个环境有助于让宝宝停止哭闹。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