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幼儿园就是社会化的开始,孩子们要学习照顾自己,有时还会需要照顾其他同学。虽然我们会心疼孩子在学校辛苦,想让孩子回家就可以完全放松,但有些习惯还是需要家庭跟学校一起配合养成,效果才会好哦!
学期过了一半,爸妈们跟班级老师相处的怎么样呢?宝贝们适应得还好吗?进入幼儿园就是社会化的开始,孩子们要学习照顾自己,有时还会需要照顾其他同学,是不是每天都很累呢?
虽然我们会心疼孩子在学校辛苦,想让孩子回家就可以完全放松,但有些习惯还是需要家庭跟学校一起配合养成,效果才会好哦!这次编辑要介绍「资深幼教老师分享给家长的10个育儿小技巧」,这些技巧都很简单,对孩子来说难度也不会太高,非常推荐哦~
1.对生活自理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我们很常觉得孩子还小,让他自己做的话肯定会做不好,也就自动帮孩子做好一切,但其实孩子可以做到的事情很多,请相信孩子自己是可以着衣穿鞋、收拾玩具的,有上学的孩子更可以自己把水壶、衣服、餐盒拿出来归位,放学时再自己整理书包!刚开始可以把最简单的部分留给孩子自己操作,孩子有成就感,才会更愿意练习做得更好哦! 2.不帮孩子做他会的事情
有些孩子明明就会自己穿鞋,但有时候就会说不会或一定要大人来帮忙,除非孩子那天真的很累或是身体不舒服,不然爸妈尽量不要妥协,已经会的事情就要让孩子自己做!可以和孩子说:「可是这个你很会啊!我上次有看到你会做,而且做得很棒耶!」通常孩子把会的事情说成不会只是想撒娇,不是故意要说谎,所以不需要戳破孩子的谎言加以责骂,只需要鼓励和等待就可以了~
3.分配一个简单的家务
让孩子负责一个简单但重要的家事,且尽量选择每天都要做的,孩子才不会忘记!在执行家务的过程中孩子会对自己的能力有自信,并觉得自己有贡献、有在为家庭付出,当孩子发现自己可以做好这件事以后,就会更有意愿尝试其他更复杂的任务。推荐的家务有替植物浇水、把衣服放进洗衣机、把包好的垃圾拿去阳台放好等等。
4.制订可预测的时间表
通常孩子在学校比较乖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学校的作息都是可预测的,孩子喜欢有固定、安全感的事物,所以将每日的行程提前公布,并尽量照着行程表进行,孩子配合的意愿会比较高,不会欢欢。 5.将例行公事游戏化
希望孩子做某件事时,可以使用「游戏化」的口吻或情境设定来吸引孩子,例如希望孩子来坐好吃饭时,说「你好~欢迎光临妈妈餐厅,请问几位呢?这里还有一个空位哦!」孩子会觉得好像在玩游戏一样很有趣,所以更愿意配合!
6.在转换活动前事先告知
有些孩子不喜欢被打断,更不喜欢不知道等一下要干嘛的感觉,所以事先告知行程,并让孩子有转换心情的时间会更好,可以避免孩子有强烈的拒绝情绪,或是无法融入活动。
7.给予引导式选择题
爸妈通常都会知道不能给太小的孩子问答题,因为孩子会说不出来或乱说,但给选择题也是有眉角的!我们要引导孩子选择我们希望的那一边,所以要有技巧的设计选项,例如孩子不吃饭,我们可以问「你要吃香喷喷的鸡肉配软软QQ的饭。 还是什么都不吃、坐着看爸爸妈妈吃完?」,而不要说「你要不要吃饭?」(孩子就会说不要)、「你要吃饭还是自己在那里玩?」(因为可以玩所以孩子觉得不吃也还好)
8.善用转移注意力
有时候孩子不愿意结束当下的动作,就可以直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问孩子要不要做别的事情,而不是叫孩子停止现在的动作,甚至也可以演出妈妈自己玩得很开心的样子,邀请孩子一起加入~
9.让孩子参与犯错后的善后
当孩子犯错后,不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收拾善后,但一定要「参与」,而爸妈则担任帮忙跟提醒的角色,跟孩子说:我帮你一起处理,并跟孩子讨论这次错误是怎么出现的、往后该怎么避免。这样的做法能让孩子有「自己做的自己承担」的概念,但又不会有「我只要犯错就会被遗弃」的感觉。 10.不要延迟纠正与惩罚
当孩子做出不被允许的行为时,要当下纠正并进行讨论,不要和孩子说:「你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回家再说」,通常回家后孩子就会忘了这件事,而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骂。另外,因为今天的犯错而取消未来孩子期待的行程也不太好,因为两者实际上是没有关联的事情,这种方式会让孩子对生活产生不必要的焦虑,不知道下次会因为什么事情而被剥夺自己的奖励(或期待的事情)。
这10个小技巧妈妈们觉得怎么样呢?育儿时常常要顾虑孩子的心情跟喜好真的很辛苦,希望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妈妈们更轻松有效的教育孩子。有没有哪个技巧是大家平常已经在用的呢?欢迎留言跟其他妈妈分享心得哦!
虽然我们会心疼孩子在学校辛苦,想让孩子回家就可以完全放松,但有些习惯还是需要家庭跟学校一起配合养成,效果才会好哦!这次编辑要介绍「资深幼教老师分享给家长的10个育儿小技巧」,这些技巧都很简单,对孩子来说难度也不会太高,非常推荐哦~
1.对生活自理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我们很常觉得孩子还小,让他自己做的话肯定会做不好,也就自动帮孩子做好一切,但其实孩子可以做到的事情很多,请相信孩子自己是可以着衣穿鞋、收拾玩具的,有上学的孩子更可以自己把水壶、衣服、餐盒拿出来归位,放学时再自己整理书包!刚开始可以把最简单的部分留给孩子自己操作,孩子有成就感,才会更愿意练习做得更好哦! 2.不帮孩子做他会的事情
有些孩子明明就会自己穿鞋,但有时候就会说不会或一定要大人来帮忙,除非孩子那天真的很累或是身体不舒服,不然爸妈尽量不要妥协,已经会的事情就要让孩子自己做!可以和孩子说:「可是这个你很会啊!我上次有看到你会做,而且做得很棒耶!」通常孩子把会的事情说成不会只是想撒娇,不是故意要说谎,所以不需要戳破孩子的谎言加以责骂,只需要鼓励和等待就可以了~
3.分配一个简单的家务
让孩子负责一个简单但重要的家事,且尽量选择每天都要做的,孩子才不会忘记!在执行家务的过程中孩子会对自己的能力有自信,并觉得自己有贡献、有在为家庭付出,当孩子发现自己可以做好这件事以后,就会更有意愿尝试其他更复杂的任务。推荐的家务有替植物浇水、把衣服放进洗衣机、把包好的垃圾拿去阳台放好等等。
4.制订可预测的时间表
通常孩子在学校比较乖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学校的作息都是可预测的,孩子喜欢有固定、安全感的事物,所以将每日的行程提前公布,并尽量照着行程表进行,孩子配合的意愿会比较高,不会欢欢。 5.将例行公事游戏化
希望孩子做某件事时,可以使用「游戏化」的口吻或情境设定来吸引孩子,例如希望孩子来坐好吃饭时,说「你好~欢迎光临妈妈餐厅,请问几位呢?这里还有一个空位哦!」孩子会觉得好像在玩游戏一样很有趣,所以更愿意配合!
6.在转换活动前事先告知
有些孩子不喜欢被打断,更不喜欢不知道等一下要干嘛的感觉,所以事先告知行程,并让孩子有转换心情的时间会更好,可以避免孩子有强烈的拒绝情绪,或是无法融入活动。
7.给予引导式选择题
爸妈通常都会知道不能给太小的孩子问答题,因为孩子会说不出来或乱说,但给选择题也是有眉角的!我们要引导孩子选择我们希望的那一边,所以要有技巧的设计选项,例如孩子不吃饭,我们可以问「你要吃香喷喷的鸡肉配软软QQ的饭。 还是什么都不吃、坐着看爸爸妈妈吃完?」,而不要说「你要不要吃饭?」(孩子就会说不要)、「你要吃饭还是自己在那里玩?」(因为可以玩所以孩子觉得不吃也还好)
8.善用转移注意力
有时候孩子不愿意结束当下的动作,就可以直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问孩子要不要做别的事情,而不是叫孩子停止现在的动作,甚至也可以演出妈妈自己玩得很开心的样子,邀请孩子一起加入~
9.让孩子参与犯错后的善后
当孩子犯错后,不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收拾善后,但一定要「参与」,而爸妈则担任帮忙跟提醒的角色,跟孩子说:我帮你一起处理,并跟孩子讨论这次错误是怎么出现的、往后该怎么避免。这样的做法能让孩子有「自己做的自己承担」的概念,但又不会有「我只要犯错就会被遗弃」的感觉。 10.不要延迟纠正与惩罚
当孩子做出不被允许的行为时,要当下纠正并进行讨论,不要和孩子说:「你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回家再说」,通常回家后孩子就会忘了这件事,而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骂。另外,因为今天的犯错而取消未来孩子期待的行程也不太好,因为两者实际上是没有关联的事情,这种方式会让孩子对生活产生不必要的焦虑,不知道下次会因为什么事情而被剥夺自己的奖励(或期待的事情)。
这10个小技巧妈妈们觉得怎么样呢?育儿时常常要顾虑孩子的心情跟喜好真的很辛苦,希望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妈妈们更轻松有效的教育孩子。有没有哪个技巧是大家平常已经在用的呢?欢迎留言跟其他妈妈分享心得哦!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