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成人相比,婴幼儿的肌肤表皮外层的角质层较薄、脆弱,面对夏天蚊虫多,加上白天强烈紫外线照射,都容易对孩子的肌肤产生不良影响,爸妈须更加悉心呵护。
防蚊、防晒不可忽略之重要性
真心皮肤科诊所院长周宛仪表示,通常婴幼儿被蚊虫叮咬后,较容易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有些孩子甚至会出现红肿现象或超级大水泡,要待孩子年纪稍长,人体产生免疫耐受性,被叮咬后,才会仅出现细微到看不见的疹子或小红点。另外,被蚊虫叮咬也可能会有感染登革热、日本脑炎等传染性疾病之风险,必须慎防。
而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爸妈改带孩子至户外较通风处放电,但夏天毒辣的太阳也有晒伤之风险,不可不防。适度使用防蚊与防晒品,不只可避免孩子的皮肤产生过敏或晒伤,做好防晒亦可预防并降低未来罹患皮肤癌的机率。
选用防蚊品. 3成分适合孩子使用
市面上防蚊品众多,要如何为孩子挑选合适的用品?周宛仪院长表示,小于3个月的婴儿,不建议使用含化学成分之防蚊品,须以外用遮蔽的方式,如:使用蚊帐或穿着浅色薄长袖、最好是有束口的衣裤来防止蚊虫叮咬;满3个月以上的婴幼儿,根据欧美研究共识,可使用含DEET(敌避)、Picaridin(派卡瑞丁),以及IR3535(伊默克)成分的防蚊品,须选用浓度较一般成人使用低的产品。
DEET(敌避)
市售常见且被公认为有效之成分,但婴幼儿须谨慎使用,浓度约10~15%左右即可,亦不能大范围涂抹,有刺鼻味道。
Picaridin(派卡瑞丁)
防蚊效果佳、时效长且无色无味,对于皮肤刺激性较低、安全性高。依据浓度不同,防蚊时效也不同,常见10%、20%左右浓度,建议提供给孩子的产品,以低浓度为主。
IR3535(伊默克)
安全性高,同时对环境较为友善,但目前台湾市面上此类产品较少,取得较不容易。
周宛仪院长建议,在选购提供给孩子使用的防蚊品时,并不需要为了避开DEET与Picaridin等化学成分,而使用其他精油或植萃产品,若爸妈仍希望选用精油类产品,则须更加留意产品成分安全,避免可能接触到更多未知风险的物质。
2重点挑选防晒品
除了防蚊品,预防日晒亦不容忽视,选用给孩子使用的防晒用品时,爸妈必须考虑孩子的年龄与活动地点2大重点:
年龄
周宛仪院长指出,3岁以下的婴幼儿因肤质较敏弱,不适合涂抹防晒乳等含化学成分之产品,建议以撑伞、戴帽子、穿防晒衣物,或使用有遮阳罩的婴儿车等遮蔽方式来阻挡紫外线,衣物或帽子选择有衣物防晒系数UPF50以上的产品为佳。 3~6岁的孩童则可涂抹含氧化锌或二氧化钛的纯物理性防晒品,过敏风险较低,但不建议使用喷剂型产品,因较难计算准确之剂量。
活动地点
美之道皮肤科诊所院长邱品齐表示,为3~6岁孩童挑选物理性防晒品时,根据不同的场合有不同建议,若平时于室内活动,选用的产品防晒系数毋须太高,SPF25~35,PA ,不须特别宣称抗水功能的防晒品即可;若有较长时间进行户外活动时,再选择涂抹SPF50、PA 的防晒品具抗水功能的产品。另外,若是户外玩水或运动使用,选择非常抗水性的防晒品,持续效果较佳。
正确使用防蚊、防晒品.先防晒再防蚊
周宛仪院长表示,防蚊品由爸妈为孩子薄擦即可,若有流汗、洗手则需再补擦,提醒爸妈,尽量不喷洒于孩子手上让孩子自行涂抹,避免孩子将手放入口中误食。至于防晒品的用量,邱品齐院长说明,若是乳霜软管产品,建议以FTU(指尖单位;finger tip unit)来计量,1FTU为大人食指指尖到第一关节为止可放置的量,大约相当于0.5g(封尾软管的孔径约5mm时)。这样的量大约可涂抹大人的两个手掌相当面积。若为液状的产品,就可以用量勺来计量,1/4茶匙约是2FTU,可使用相当于大人的四个手掌面积。
若有流汗或待在户外时间较久,则需适度补擦。由于带孩子外出,时常得同时使用防蚊与防晒品,这时,应先使用防晒品,待防晒品干了以后,再使用防蚊品,除了避免两者成分交互作用,使用上较为安全之外,防蚊品须挥发后才有效用,最后使用才能兼顾防晒与防蚊的效果,若先使用防蚊品再使用防晒品,则防蚊品浓度会降低,进而影响防蚊效果。
将防蚊品喷于衣物上,是否具防蚊效果?
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蔡坤宪教授表示,防蚊品中的防蚊液主要喷于裸露的皮肤上,均匀涂抹后方能防蚊、防虫,也可辅助喷于衣物上加强效果。若仅喷洒于衣物上,则效果有限。因蚊虫很聪明,受温度和味道吸引,会寻找没有防蚊液保护的位置,如:手的背面、耳后和脖子等叮咬、吸血。
建议进行一般野外活动时,若能将衣服扎入裤子,裤管扎入袜子,于袖口、衣裤、裤管交接处喷上防蚊液,效果加倍。不仅能防蚊虫叮咬,还可防虫(如:蜱虫、恙虫等)攀爬衣物进入身体。
防蚊、防晒不可忽略之重要性
真心皮肤科诊所院长周宛仪表示,通常婴幼儿被蚊虫叮咬后,较容易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有些孩子甚至会出现红肿现象或超级大水泡,要待孩子年纪稍长,人体产生免疫耐受性,被叮咬后,才会仅出现细微到看不见的疹子或小红点。另外,被蚊虫叮咬也可能会有感染登革热、日本脑炎等传染性疾病之风险,必须慎防。
而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爸妈改带孩子至户外较通风处放电,但夏天毒辣的太阳也有晒伤之风险,不可不防。适度使用防蚊与防晒品,不只可避免孩子的皮肤产生过敏或晒伤,做好防晒亦可预防并降低未来罹患皮肤癌的机率。
选用防蚊品. 3成分适合孩子使用
市面上防蚊品众多,要如何为孩子挑选合适的用品?周宛仪院长表示,小于3个月的婴儿,不建议使用含化学成分之防蚊品,须以外用遮蔽的方式,如:使用蚊帐或穿着浅色薄长袖、最好是有束口的衣裤来防止蚊虫叮咬;满3个月以上的婴幼儿,根据欧美研究共识,可使用含DEET(敌避)、Picaridin(派卡瑞丁),以及IR3535(伊默克)成分的防蚊品,须选用浓度较一般成人使用低的产品。
DEET(敌避)
市售常见且被公认为有效之成分,但婴幼儿须谨慎使用,浓度约10~15%左右即可,亦不能大范围涂抹,有刺鼻味道。
Picaridin(派卡瑞丁)
防蚊效果佳、时效长且无色无味,对于皮肤刺激性较低、安全性高。依据浓度不同,防蚊时效也不同,常见10%、20%左右浓度,建议提供给孩子的产品,以低浓度为主。
IR3535(伊默克)
安全性高,同时对环境较为友善,但目前台湾市面上此类产品较少,取得较不容易。
周宛仪院长建议,在选购提供给孩子使用的防蚊品时,并不需要为了避开DEET与Picaridin等化学成分,而使用其他精油或植萃产品,若爸妈仍希望选用精油类产品,则须更加留意产品成分安全,避免可能接触到更多未知风险的物质。
2重点挑选防晒品
除了防蚊品,预防日晒亦不容忽视,选用给孩子使用的防晒用品时,爸妈必须考虑孩子的年龄与活动地点2大重点:
年龄
周宛仪院长指出,3岁以下的婴幼儿因肤质较敏弱,不适合涂抹防晒乳等含化学成分之产品,建议以撑伞、戴帽子、穿防晒衣物,或使用有遮阳罩的婴儿车等遮蔽方式来阻挡紫外线,衣物或帽子选择有衣物防晒系数UPF50以上的产品为佳。 3~6岁的孩童则可涂抹含氧化锌或二氧化钛的纯物理性防晒品,过敏风险较低,但不建议使用喷剂型产品,因较难计算准确之剂量。
活动地点
美之道皮肤科诊所院长邱品齐表示,为3~6岁孩童挑选物理性防晒品时,根据不同的场合有不同建议,若平时于室内活动,选用的产品防晒系数毋须太高,SPF25~35,PA ,不须特别宣称抗水功能的防晒品即可;若有较长时间进行户外活动时,再选择涂抹SPF50、PA 的防晒品具抗水功能的产品。另外,若是户外玩水或运动使用,选择非常抗水性的防晒品,持续效果较佳。
正确使用防蚊、防晒品.先防晒再防蚊
周宛仪院长表示,防蚊品由爸妈为孩子薄擦即可,若有流汗、洗手则需再补擦,提醒爸妈,尽量不喷洒于孩子手上让孩子自行涂抹,避免孩子将手放入口中误食。至于防晒品的用量,邱品齐院长说明,若是乳霜软管产品,建议以FTU(指尖单位;finger tip unit)来计量,1FTU为大人食指指尖到第一关节为止可放置的量,大约相当于0.5g(封尾软管的孔径约5mm时)。这样的量大约可涂抹大人的两个手掌相当面积。若为液状的产品,就可以用量勺来计量,1/4茶匙约是2FTU,可使用相当于大人的四个手掌面积。
若有流汗或待在户外时间较久,则需适度补擦。由于带孩子外出,时常得同时使用防蚊与防晒品,这时,应先使用防晒品,待防晒品干了以后,再使用防蚊品,除了避免两者成分交互作用,使用上较为安全之外,防蚊品须挥发后才有效用,最后使用才能兼顾防晒与防蚊的效果,若先使用防蚊品再使用防晒品,则防蚊品浓度会降低,进而影响防蚊效果。
将防蚊品喷于衣物上,是否具防蚊效果?
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蔡坤宪教授表示,防蚊品中的防蚊液主要喷于裸露的皮肤上,均匀涂抹后方能防蚊、防虫,也可辅助喷于衣物上加强效果。若仅喷洒于衣物上,则效果有限。因蚊虫很聪明,受温度和味道吸引,会寻找没有防蚊液保护的位置,如:手的背面、耳后和脖子等叮咬、吸血。
建议进行一般野外活动时,若能将衣服扎入裤子,裤管扎入袜子,于袖口、衣裤、裤管交接处喷上防蚊液,效果加倍。不仅能防蚊虫叮咬,还可防虫(如:蜱虫、恙虫等)攀爬衣物进入身体。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