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基尼简介
(Bikini,香港称为“比坚尼”)一般指女性游泳时穿着的泳衣,即比基尼泳衣。比基尼泳装可以说是服装史上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服装。背后系带的胸衣和三角裤的装束不亚于原子弹爆炸。直到20世纪50年代,这种能体现人体雕塑感的服装款式才被接受。今天,它已是柔美而自然的身体曲线的代名词。二战后,“新风貌”符合时代转变的趋势,再次在服装上强调女性隆胸丰臀、腰肢纤细以及肩部柔和的曲线,轰动巴黎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如果将“新风貌”看作是女装的阴柔之魅,那么比基尼就是服装中的“显学”了。
比基尼的发明者
比基尼的发明者是两位法国人——雅克·海姆和路易斯·里尔德。可他们并不是最先想到比基尼这个点子的人。早在公元前1600年,就有比基尼式样的泳衣的壁画。海姆是一位来自法国戛纳的女服装设计师,她设计了一种很小的泳衣并为它起名为“Atome(原子弹)”。她雇了一架在空中放烟写字的飞机为她的设计打广告,飞机在空中写道:“Atome——世界上最小的泳装。”3周后,机械工程师里尔德也用飞机在空中写道:“比基尼——比世界上最小的泳衣还要小!”
穿比基尼的条件
女人穿比基尼最性感最性感。这半遮半露的诱惑之美,让人不自觉联想到心理学上“齐加尼克效应”,把欣赏外衣的余地全部挤出去,留下对身体曲线无尽的想象。正如有人恶毒地评述:“穿比基尼是‘持着性感行凶’”,一点都不夸张,足可以让旁观的男人大喷鼻血。穿多和穿少的自由,在女人手里。穿上这诱人的“凶器”,足可以把女人的优势展现到尽头。就预备满足穿比基尼的条件,来迎接穿它的阳光天气吧。坚持去健身房的美女,得到有型的身材可能相对更容易。如果身体上的肉比较松弛,就容易让人视觉扩张,感觉很胖。更何况,腹部的小肥肉最容易败露,而手臂和大腿根部的脂肪更是无处藏身。想穿比基尼就得随时随地地炼塑形。
比基尼文化
比基尼(Bikini) 自从 1946 年初美国人首创以来,作为一种人性自由与解放的象征,是 20 世纪现代主义文化的一个标志,并且很快被后现代社会所接受,成为表达后现代文化种种观念的时尚符号。当然,对生活中的普通人来讲,比基尼就是一种泳装,在海边度假的必备服饰。不过,穿什么风格的比基尼,还是多少透露着不同的文化观念。比基尼,比任何服饰都更突出地超越了其本来的实用功能,成为文化概念的活的语言。
比基尼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比基尼的面世令世界震惊的程度不亚于那一颗原子弹爆炸。别出心裁的里尔德不失时机地利用比基尼岛原子弹爆炸的影响,果断命名这种两片三点式泳衣为“比基尼”,从而大发横财。尽管这种新款式引起了很大争议,它还是在法国受到了“那些点缀了海滩的顽皮姑娘”的欢迎。在早期的轰动平息下来后,作为妇女们在海滩上和游泳时穿的泳装,比基尼泳装迅速取代了连体泳装。
在马绍尔群岛的比基尼岛原子弹爆炸后的第18天,法国人路易斯·里尔德于1946年7月18日在巴黎推出了一款由三块布和四条带子组成的泳装。这种世界上遮掩身体面积最小的泳衣,通过胸罩护住乳房,背部除绳带外几乎全裸,三角裤衩的胯部尽量上提,最大幅度地露出了臀腿胯部。它形式简便、小巧玲珑,仅用了不足30英寸布料,揉成一团可装入一个火柴盒中。
事实上,这套被命名为“比基尼”的泳装,确实震撼了全世界。地中海沿岸国家视其为瘟疫,意大利明令禁止,西班牙海岸警卫队驱逐穿比基尼泳装者,甚至美国也曾为比基尼抓过人。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