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节将至,相信不少人对于「过年回家」这件事开始感到紧张,不少已婚女性担心回到婆家后,难免要张罗婆家大小事,吃力不讨好;又或是要长时间跟婆婆相处,担心一言一行稍有差池,就会产生冲突、影响家庭和谐。
为了避免上述情形,有些女性会竭尽所能的付出、扮演好媳妇的角色,可时间一长,难免苦了自己,有时还落得被嫌弃的下场,最后导致自己内心也受了伤。
曾出版多本畅销心理学著作的咨商心理师苏绚慧,近期出版新书《惯性讨好》中,便特别提醒读者,超越自己底线、顺从他人心意的付出,不仅无法真正获得他人的认同与喜爱,也会让自己产生安全感危机。
但「不去讨好」对很多媳妇来说是困难的一件事,如果想要有良好的婆媳互动、又不依靠讨好,那该怎么办?以下整理苏绚慧接受《亲子天下》专访的精华内容:
讨好就是你「顺著他人」的意思做事情,你努力当一个乖巧、顺从的人,只要对方不生气、不要不开心就好。问题来了,为何这么多的媳妇在面对婆家时,常常会成为一个讨好者?一想到过年要回婆家团聚,就开始焦虑、紧绷起来?我觉得问题在于「安全感」。
我们传统的婆媳关系都有一个很容易被误解的地方,就是「你嫁进来,婆家一定把你当女儿对待」,其实这是一句不切实际的话,但媳妇就会在这过程中,真的以为她会以女儿的身分被对待,或者以为她在原生家庭没有得到的爱,婆家会补偿给她。
这全部都是幻觉,很多人结婚后才发现媳妇这个身分根本不在婆家认定的一家人内。
讨好行为无法带来安全感,也无法带来认同感
很多人也因此受到打击,但我想请大家问问自己:为什么那么想被别人当女儿来对待?这很有趣,这件事反映著我们的权威阶层至今为止建构得非常牢固,以至于嫁到别人家里,公婆还是最高阶层身分,为了让这个家族认同你,你要竭尽所能的付出一切,来让这个家族认定你有资格成为自家一份子。
可是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当别人家的小孩呢?你有自己的父母,当自己家的小孩就好,为何用尽一切心思想融入别人家庭?这就牵涉到前面所提到的安全感问题。
我们活著,撇除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后,再来就是安全感需求。但是在安全感的体验上,我们的集体经验都是不足的,为什么?
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挑剔、被要求,如果我们没有符合那一些他人的评论跟要求,我们很容易被团体剃除,譬如妈妈面对不乖的小孩,会骂「你别来做我家的小孩」,或是「再这么不听话你就出去」这类威胁的话。
以至于我们从小的安全感根基没有被建立的很踏实。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要到一个不是你家庭的地方,当然会产生很多焦虑。
这焦虑引发的就是我愈快得到你们的认同跟接受,我愈觉得安全。可是「向他人索取安全感」这个需求是个无底洞,不会有真的实现的一天,除非你给自己安全感,不然你永远不会因为自己竭尽所能的付出,而被另一个家庭认可、有归属感,甚至觉得自己在这里很安全。到哪里都没有这件事,包括职场。
当个不靠骑士拯救的非典型公主
很多女性会认为,因为是回到老公家,所以老公应该随时在身边保护自己。你心里一直会有「我是无助的、弱小的、我会受害」的心理状态,你要另一个人来当你的骑士拯救你,这样的局面就会构成我们在心理学中所谓「卡普曼戏剧三角」的游戏过程。
这场游戏里,会有受害者、拯救者以及迫害者3种角色,这是很多家庭玩不完的心理游戏。太太认为回婆家后,自己很快就会成为受害者,那就要抓牢身旁的拯救者,也就是自己的老公,要他陪著自己一起反抗迫害者。
可是老公身为这个家庭的儿子,他的感觉是什么?他会很为难,因为无论他怎样做都不对,一旦他冷漠、退缩,或用不耐烦的语气说「你就是想太多,我妈又没对你怎样」,太太就会觉得更受伤。此时的迫害者就不只是婆婆了,老公也成为迫害自己的人,于是这场心理游戏就此玩不完。
我认为,与其要有一个骑士常常保护你的安全,不如当个非典型公主,我们可以自立自强,可以骑马也可以射箭,我们没有一直要等王子或骑士来拯救。所以我们在面对婆家之前,可以先把自己的武器装备好,像是自信心、自我肯定,等遇到危机时,我们就可以自救。
给媳妇的自救练习三法
练习一:调整思维,自己的安全感自己给
练习把建立安全感的主导权交还到自己手上,如果我们一直对于自己的存在性缺乏安全感,我们就很容易把外在的各种评论投射到自己身上,认定自己做了哪些行为,就难以被他人关爱、认同。
我建议媳妇们在生活中可以常常跟自己说:就算别人有评论或是意见,我都不要对号入座。譬如有些人跟我说,她婆婆其实在讲隔壁家的媳妇,但她会自己跳进去,觉得婆婆是意有所指,于是就开始焦虑跟不安,但其实婆婆有时候可能只是单纯八卦,或是表达对另一个家庭的看法而已。
练习二:每天都要肯定自己,付出不要期待获得情感上的认同
自己处在一种缺乏或认同心理状态时,譬如说你每天很习惯的怀疑自己是不是好妈妈?今天喂奶的方式或温度对吗?孩子湿疹是因为我吗?生活里几乎很少自己认同或肯定,就会耗费大量能量在怀疑自己。
缺乏自我认同的人,只要回到婆家,或是任何一个环境都会感到焦虑,猜疑婆家说的每一句话是不是都话中有话,所以这类的媳妇过年就会辛苦,她们几乎都是草木皆兵。
这类人往往也会透过「付出」的过程,来得到他人的情感,例如认同感、感谢或正向肯定,因为她们没办法肯定自己,所以只好仰赖他人的肯定。可是她们往往在还没得到肯定前,就先受伤了,为什么?因为她们认为「我做了这么多,你应该要给我肯定、鼓励,你应该要很感谢我!」
可是如果一直想向他人诉诸情感,你就会一直失落。我建议媳妇,第一要先学会肯定自己,第二是提醒自己,「付出不要期待获得情感上的认同」,而是告诉自己,「我付出是在表达我的某种善意,即便你不满意,但我已经努力做好了!」回归到肯定自己的努力,而不是期待要得到对方的认同、感谢。
练习三:设立红绿灯,觉察自我情绪
我也会建议大家,在回去婆家前,可以在心里面设红、黄、绿灯,从你开始启动以后到回去的过程,你里面要时时有红黄绿灯的存在,这是自我觉察情绪的重要关键,透过建立警讯灯,可以保持自己的敏感度,避免一直被对方踩线而不自觉。
当你有红黄绿灯时,你在一个情境或互动过程里,你会去感觉说,「现在的状态是绿灯吗?是不是都可以通行?我是不是很舒服、自在?」
但如果你开始感觉到有一点变黄灯,代表当下的情境有点危险,例如说你是不是因为回去后很热络跟婆家人打招呼,结果都没有收到回应,你察觉到心情慢慢下沉、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当黄灯出来,要开始先拍拍自己,安慰自己没事,跟自己说,我们还不知道真实的情况,先暂时不要往下深究。
意思就是你知道有这件事发生,你注意到它,但你先放在一旁,等做更多观察再下判断,甚至你可以去提问,问一句:「妈还好吗?是不是今天准备东西太累?」
如果你提问了,她还是不讲话,切菜的声音还是很大声,那这时你内心就会亮起红灯,你就不要再通行,红灯就是要你退场的意思,因为再往前,可能就是硬碰硬,或自己会受伤,所以可以适时退后,退后去陪小孩玩,或是去玩狗。退开,是退到自己安全的情境,找到自己觉得最安全的角落。
红灯时,要让自己喘息、调节压力
但也要记得红灯是给自己一个喘息和调节压力的时候,不是让你躲起来、不与人互动。我最后想提醒所有的媳妇、太太们,过年回婆家,你们都要熟记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回去。
例如,你回去可能是希望以媳妇这个身分,为家庭多做一点付出。又或是你希望可以陪伴老公,你想给他支持;或者为去探望你一年难得碰上几面的亲人,你专注在回去的目标上。
记得自己就是利用这一、两天的时间,感受到「团体在一起」的生活经验,即使过程中很不开心,但要记得你有自主权,你可以为自己设下红绿灯,情绪快溃堤时,你可以选择找到一个安全空间让自己休息。
过年终究会过去,它不是一个永远的局面。你也不是一直都在这里受苦,要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再几天后你就会离开,而在这离开之前你都做得很好,到目前为止你还是试著要渡过这一关,你还是有试著维持这个家庭的状况。
其实就是给自己一个鼓励、一个肯定,但我也提醒,如果你有一些身心状况,或你真的觉得回去这件事对你很不OK,那为了自己的健康,宁可不要回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