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黄梅调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堪称影史上最家喻户晓的国语片之一,在55年前的今天于北市远东、中国、国都3家戏院上映后,掀起惊人的卖座热潮,超过两个月才能下片,更刷新票房纪录,缔造各方意外的奇迹。其实「梁山伯与祝英台」并非长期酝酿筹备的野心之作,原本只是抢在对手的同题材影片完工前先上映,却比那些细心雕琢、背负期待的电影创下更好的成绩,只能说影片就像人一样,各有各的不同命运。
早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前,李翰祥已在邵氏拍过「貂蝉」、「江山美人」等黄梅调名片,不仅在香港大热卖,来到也造成轰动,稳坐年度国语片票房冠军。稍早大陆影坛曾将「梁山伯与祝英台」拍成越剧电影,号称当地第一部彩色巨制,虽然因为政治原因无法来台上映,在香港上片时颇为叫好叫座,引起一些电影公司将梁祝故事改拍成国语片的念头。那时的媒体认为片商们不宜如此,梁祝片筹拍的话题也就冷了下来,不过梁祝故事实在是太经典的民间传奇,国语片不拍,厦语片和发音相近的台语片都曾数度拍摄,观众还挺捧场。
香港国语片中著名的「皇帝小生」赵雷,曾经动念自制自演「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他和妻子石英主演,筹备了一阵子突然停摆,再过两年,换成香港自由影业中的巨擘电懋公司在筹拍,还祭出天王巨星李丽华反串梁山伯、玉女影后尤敏演祝英台、李丽华的丈夫严俊执导的超强阵容。电懋与邵氏那时在香港竞争激烈,邵逸夫一听闻电懋有何筹备大片,就会下令手下赶快抢拍同样题材的电影,电懋筹备中、预计由林黛主演的「武则天」,就这样被邵氏捷足先登,还出动大导演李翰祥,由林黛的情敌兼死对头李丽华主演,获选代表中华民国参加坎城影展正式竞赛,电懋只有摸摸鼻子,取消这部拍片计划。
邵逸夫之后意外得知电懋拍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定装照,重施故计,命令李翰祥全力抢拍,打算由乐蒂与陈厚这对明星夫妻档主演。之后虽然进度顺利,男主角梁山伯却从陈厚换成新星凌波反串,凌波之前是厦语片的花旦,艺名叫小娟,早先就曾在厦语片版的梁祝中演过祝英台的贴身丫鬟,对这故事也很熟悉。然而她当时是邵氏内部非常新的新人,地位甚低,本不太可能被派如此重任,原来李翰祥曾听过她为另一部黄梅调影片「红楼梦」扮演贾宝玉的任洁代唱,对她的唱腔印象深刻,认为足以扛梁山伯的重担,「红楼梦」也是乐蒂主演,同样是邵氏风闻电懋在筹拍中而且先拍成的电影。邵氏一拍起「梁山伯与祝英台」,马上发挥起大片厂的优势,不仅内搭景气派、富丽,李翰祥更召集了朱牧、胡金铨等分头赶工摄制,齐心协力要抢在对手电懋之前完成。
由于抢时效是第一优先,李翰祥以当年在香港卖座不俗的大陆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剧本为骨架,在相似的结构上自行发展细部情节,两片曾被嫌看来大同小异,其实后来推出的香港版,无论角色塑造、细节趣味或是唱词等呈现,都比越剧版更为完整细腻,李翰祥即便抢快,也还是功力不减。对比严俊一贯慢工出细活,李翰祥主导的邵氏版梁祝,进度大幅领先,已经确定可以抢在电懋版之前推出,赢得第一仗。出人意表的是,梁祝双胞战在媒体上广为报导,影迷人尽皆知,邵氏版抢先在民国52年4月于香港上映,票房并未惊天动地,仅30万港币,和前一年林黛主演、刷新当时票房纪录的「白蛇传」80多万港币相比,有一大段差距,邵氏结算之下,才小赚两万港币,谈不上成绩多突出。
由于还未上片,邵氏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红楼梦」等多部影片套装,派员来台兜售,最后由几家原先发行日片的片商合组的明华公司买进,本来在台发行邵氏影片的联邦公司,在推出了「武则天」之后就要面临邵氏电影旁落他人之手、甚至自己打自己的尴尬状况。「武则天」编导演俱强,又有将代表中华民国进军坎城的号召,在台上映果真票房突出,明华本来想要以手上一堆邵氏片中最强的「白蛇传」打头阵、在「武则天」上映至后期来个拦腰斩断,后来经过一番沟通,明华暂且不派「白蛇传」上场,改以声势较不被看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上阵,在院线安排上,明华有鉴于几家惯演国片的戏院大都还在演「武则天」或是其他港片,最后洽谈到映西片为主的中国和远东两家大戏院,搭配国都戏院,算是难得一见的组合。
无巧不巧,邵氏梁祝要在台上映不仅面对和自家大片「武则天」的尾声对打,还碰上另一部台语彩「三伯英台」,看片名当然也是改编自梁祝的故事,邵氏梁祝原先宣传5月1日劳动节上映,「三伯英台」还可以早一周上片、有些喘息空间,哪知到了4月24日,远东、中国与国都突然一起换上「梁山伯与祝英台」,国语和台语的梁祝片撞个正著。出乎各方意料的,观众对邵氏梁祝的热情远多过香港影迷,片子上映没几天,戏院门口就大排长龙,看后观众有口皆碑,吸引更多人来捧场,「三伯英台」卖座被影响,上映一周就下片,邵氏梁祝更加一枝独秀,到最后卖破票房纪录,各方视为影坛奇迹,报章杂志都在讨论梁祝现象,更不乏受到敬重的学界人士推崇梁祝,梁祝成为全台最热门的话题。
据传「梁山伯与祝英台」香港票房未建功之后,邵氏一度以为黄梅调的热潮已退,要改变拍片方针,岂料在香港国语片的最大市场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开出创纪录的超级大红盘,邵逸夫立刻决定,就算为了市场,黄梅调还是要继续拍下去,但他认定梁祝轰动全台的最大功臣是原先不被看好的凌波,令片中戏分更重且男女装都有的当家花旦乐蒂大为不满,李翰祥也不开心,种下两人日后都离开邵氏的远因。邵氏梁祝在北市首轮戏院演了两个多月下档,接著又换其他戏院再度推出,风光了大半年,那时每年的金马奖都是配合庆祝蒋总统华诞的节目,得奖名单早在颁奖前已公开,既然一整年最红的电影就是邵氏梁祝,毫无疑问就获选为金马奖最佳影片,乐蒂也当上影后,凌波则因女儿身演男人,得到特别奖。以观众的需求,如果梁祝能一起来出席颁奖典礼自是最好,可是乐蒂不想来台受到冷落,就算有影后荣衔也不到,因此凌波就成为唯一的焦点。
当凌波走出飞机,惊见已有大批人潮守候,还需军警帮忙维持秩序,才能搭车进入市区。一到市区更不得了,所到之处人山人海,盛况不输美国总统访台,万千民众包围她的车子、争睹「梁兄哥」本尊丰采,随行的香港媒体不敢相信,形容有如「狂人城」—为追看凌波陷入疯狂。「梁山伯与祝英台」令凌波在邵氏有如平地一声雷,光速打入最红巨星宝座,严重威胁林黛的地位,邵氏的红花旦都对她敬而远之,只有最资深且老于世故的李丽华和她交好,彼此互相壮大,邵氏影城内的生态为之转变。
不管邵氏之后的制片主力如何从黄梅调变成武侠片再变成港式喜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始终是镇公司之宝,在几度重映都还有不错的票房,每次都能吸引新生代的观众慕名而来,地位有如「乱世佳人」、「魂断蓝桥」之于米高梅,或是「罗马假期」之于派拉蒙。可惜现今最广为流传、由天映影业修复完成的版本,在片头的部分比原版短少了些,并非首度上映时的完整版。因为李翰祥在民国71年进了大陆拍摄「火烧圆明园」,在变成问题人物,依法所有作品皆不可上映,「梁山伯与祝英台」那么出名也曾数度在台上演,若因李翰祥投共就此禁演,也显得太不合常情。距今30年前,邵氏已结束在台分公司,所有出品的影片都外卖给其他片商安排在台上映,有人还是深信梁祝魅力无比,再一次排上档期,被要求将李翰祥等问题影人除名才可过关,片头字幕才会有所删剪,不料多年后天映取得邵氏老片版权,开始数位修复,「梁山伯与祝英台」选的偏偏是片头修剪版拷贝,才会让老影迷仍有遗憾。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