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中所提到的「中庸之道」指的是不要「过」与「不及」,用适中的方式处理,而不是极端行事,同样的概念在亚里斯多德哲学中也能窥见,像是他认为勇气是一种美德,但勇气过了头则显得鲁莽,而若没有足够的勇气却又显得很怯懦。
生活中,凡事都是很难拿捏平衡的,在一片「练习爱自己」的浪潮中,我们把「顾虑他人」一点一滴地赶到边角之处,但如同与他人交流时,我们会想要对方能考量自己的意见和感受一样,其实对方也是这样想的。或许我们在爱自己的同时,也可以偶尔「在意别人」,而不是矫枉过正地去看轻别人的感受。
不过于顾虑他人,也不要只专注自己
人际互动或是感情关系总是让人烦闷却又不得不面对,当我们无法好好地处理时,会自我压抑到无法喘气。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人会放弃自身的感受,只会时刻地去读空气,把别人的情绪看为首要之重,只要发现对方有些微的动静,就会开始想东想西:「我是不是那里没做好?」「刚才是不是让对方不高兴了?」他们渐渐地把自我推到角落边缘,活在别人的标准与评价中,致使自己随时处在如履薄冰的生活里,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烦恼到不行;有的人则是试著脱离关系所带来的麻烦事,变得只专注于自己的世界,时间久了,就成为事事只以自身为主,完全不管他人的感受的自私者。
虽然「顾虑他人」是处于社会中的能力之一,但过度运用反而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一团糟,而「专注自我」虽然可以不顾及世人的眼光,过自己想过的日子,但过于自我就会如同亚瑟.海普斯爵士(Sir Arthur Helps)所道的:「许多人知道如何享乐,却不知道自己从何时起已不再向别人提供欢乐。」
保持「界限感」,不要看轻他人的感受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管再怎么亲密都不可以只顾自己,而完全不去顾虑别人的感受。与人相处时要保有「界限感」,不能因为对方是最好的朋友就提出无礼的要求,什么事要他帮你的忙,一定要拿捏好跟身边人的距离,不要让他们感到为难。
有时候朋友遇到不开心或是伤心的事,我们都会脱口而出「这没有那么严重!」「一定会好的!」这类带著「我觉得这没什么」意味的话语。其实,我们都会下意识地用自己的经验去「感受」别人的感受,然后判断某个情况是否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会说出伤害他人的话而不自知,所以,既然做不到感同身受,不如就像有人说过的那样:「最好的安慰就是不用多说什么,在身边静静地陪伴就好。」用行动让朋友感到被关心就够了!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