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然爆发的那几天,一瞬间社群假讯息漫天乱传,疫情相关的录音档飞天盖地,末日感让人们至超市添购各种囤积各种货品,空荡荡的货架让市场犹如空城,让人不安。
如果我们把情绪视为是一只独属于妳的瓶子,妳本来只装了1/3的水,但一瞬间,妳发现,所有人的瓶子里突然都增加了500CC的水⋯⋯「每个人在理智上可能都知道害怕疫情,可能都知道自己有点担心,但人们不觉得自己情绪已经满载,人们不觉得自己正处于一个容易被激发的状态。」心理师叶北辰这么说。
相处时间久加上疫情恐惧,易有纷争
从前我们的生活,有各种不同的空间,妳可以搭捷运、妳可以到办公室和可以陪妳中午吃饭和八卦的同事聊天、妳的孩子这时候会到学校修习课业,而妳也不必为他的学习感到担忧。
但一夕之间,为了安全感和公共卫生,全台防疫升级后,几乎所有的人都足不出户,每个人都将别人和自己当成了确诊者,必需要用自我隔离的方式来阻断病毒链,妳必需和家人共处一室、妳的孩子需要远距教学、妳或有公事和家事都得一并处理⋯⋯「姑且不论你们过去的感情如何,在这个状态下,每个人都多了许多的心理压力,情绪容量瞬间满载。」叶北辰举例,比方,妳的伴侣很可能不是太爱整洁,以前他东西没收好,妳可能只会问他:「要不要收一下。」但这个时候,妳可能就会带著情绪说出:「搞什么!怎么不会收一下?」这样的话。
防疫观念各不同,唯有信任才能化解冲突
而因为受到疫情影响,人本来就有「很神经质的人,神经大条的人」,每个人对防疫作为也有不同的标准,比方,口罩要怎么戴?怎么折?要用哪一种盒子装?比如「怎么没把衣服统统脱下来放在外面?!」「要你喷酒精你喷了吗?」「为什么一定要外出?这叫Ubereat就好啦!」
各式各样的防疫意见,每个人每段关系的状况都不同,也很难说是谁对谁错,可以配合当然很好,但不能配合时就会让关系产生状况,会开始互相责怪,进一步产生对彼此的不满和不信任。
想像染疫,惯性自责
防疫在家还有一件事让人害怕:身体不舒服会很害怕。「但那个害怕不是害怕自己感染而己,还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心理:道德恐惧,人们会在伦理上觉得自己有病是错的,会开始责怪自己是不是做不好,如果去快筛,会不会被人家发现说我可能有问题?或是去急诊啦,假设我疑似确诊,那该怎么办?」诸如此类对自己可能生病的想像,也同时会造成自己的另一种压力。
叶北辰说道,事实上感染是一种风险概念,但风险倒底有多高我们不知道,但我们要很小心保护自己降低风险,他认为,现阶段,若是心里很紧张、很害怕,「这个状态很好的,因为会害怕才会注意,情绪是很强烈的诱发动机。」
但是,也同时要清楚一个原则:人的心理状态有惯性,现在很紧张很害怕,若是个案数归零了又会松懈了,「因为那种害怕的情绪下架了!」而在担忧害怕的时候,又容易让人们失去安全感,这时候,就会出言不逊、会到大卖场囤货、会看这个看那个不顺眼、会听到咳嗽声就觉得自己被传染了。
别让疫情毁了家庭
上述,在一个情绪已饱和、安全感流失的时刻,叶北辰表示,人们可以用「增加安全感」来取代「持续焦虑」如何增加安全感?叶北辰表示,盯著新闻不放,上社群去追踪名人疫情观点,是让自己持续焦虑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煮饭、画画、唱歌、运动等,就是增加安全感最好的方式,因此,当妳和妳的家人共处一室长达多日之时,不妨让每个人都留一段时间给自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增加彼此的安全感,不要让妳的家庭关系崩溃,比疫情还难过关啊!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