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佩龙/艺术与管理 永远的平行线

2022-09-02  来源:妈妈宝宝网 标签: 叶酸

    演艺人员通俗的说叫做艺人,文明点的讲法叫做表验艺术工作者,而演出的平台则通称媒体,其中电视台算是最普遍的表演平台。
 

戴佩龙/艺术与管理 永远的平行线


    我们常常听到艺人和电视台紧密合作,唇齿相依之类的文句,但如果不是从事媒体业界的观众,您可能会把这句话当真了,但就算您是在媒体工作的同仁,但不是在电视台上班,也不是为艺人工作,您可能也会信了这句话,难道不是吗?真心地告诉您,如果在30年前,我是信了这句,但近20年来,表演艺术工作者和电视台,早已经是双平行线了。

    早年的无线三台,演艺人员大概半数和电视台有签约,半数是属于经纪公司,电视台的节目和戏剧,自制和委制也差不多各半,所以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和艺人的关系十分紧密,电视台长官和承包商(外制单位、经纪公司)、艺人之间的各种交流更是密切,吃饭、打牌、唱歌,打电话和现在的LINE群组一样稀松平常;但自从有线电视兴起,外制外包(承包商负责业务销售和制作)的生态改成纯委制(电视台出钱找制作单位录制)之后,一切以电视台的营收KPI说了算,传统的人情包袱不管用了,专业经理人取代了资深的导播、制片,成为电视台管理阶层,和艺人几乎没有工作上的实质交流经验,虽然还是电视台长官,但可能来自业务部门、行销部门,只在节目开播、庆功宴、记者会等场合握个手照张相,就再也没见过面了,下次记者会时,搞不好还换人了都有可能。

    演艺人员在第一线面对观众,走在马路上就知道演出或主持的节目受不受到观众欢迎,比尼尔森的收视数字准确多了,当然希望能对节目提出建议,电视台长官也会从制作人或经纪公司那边,辗转听到艺人的想法,但要从想法转成做法,就会碰到成本及执行的问题。电视台是群体作业,就算有位积极的主管提出建议,中间还要经过节目、业务、法务、行政、财务、稽核、总经理,全部都反复讨论研究后,算出达不到KPI,最后顶多得到一句谨慎评估的回应。早期若是在外制外包的年代,艺人有点抱怨,老板一句话交代就解决了,顶多这一季少赚一点而已,所以艺人为何与外制公司的老板那么密切就是如此。现在除了经纪人外,顶多制作人还能跟艺人沟通一下,电视台真有什么事要找艺人帮忙的话,也只能透过制作人或经纪人,电视台长官,就只是长官而已。

    电视台长官都是笨蛋吗?也不能这样说,外制外包公司顶多养十来个人,业务部门要自己赚钱养公司还要养自己,所以老板压力没那么大;但电视台一开门就是百万支出起跳,光硬体的摊提成本和人事费用就占了七成,还要有营收上缴,当然无暇顾及节目品质,还要留意部门间的勾心斗角,自己也没经验能提出解决办法,只能不断开会提要求给制作公司检讨,最后以收视未达标收掉节目,再换下一个节目「试试看」,每年那么多电视台开了无数个节目,哪个不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企划案,节目业务同时画押保证好的案子,心底就是抱著”试试看”的心态来的,试中了就是先射箭再画靶,眼光精准、企画周详的恭维就出来了,只能恭喜八字够硬,不是谁来做都一样的。

    演艺圈几位大哥的牢骚不是没道理,但各有各的苦衷,时代不一样,结果也就不一样,但「甄嬛传」和「综艺大集合」还真是好看。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