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这个名词在最近这一、二十年来突然之间成为了全球热议的一个课题。小到个人日常生活的延伸,大到整个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和制度,乃至于文化、经济、政治等等相关课题,各个层面几乎无一不包,也都脱离不了它的范畴。我们要究竟要如何检视一个地方究竟有没有被全球化影响到呢?学者说,只要看看他们的电视节目,就可以看出这个地方全球化的程度了!
最快和全球化接轧的电视节目就是「股市行情」,中东的战祸连连会影响油价的行情,美中的贸易大战影响了自行车产业的涨跌,看那红红绿绿不断变化的萤幕,彷佛就像心跳监测器一样的不停变来变去。
而受全球化影响最不露痕迹的节目就是「综艺节目」了,以前想要得到国外节目讯息还得要托国外朋友在当地录影,然后把带子寄回来,大家当作圣经一样的仔细研读,但如今拜网路发达之赐,只要稍稍谷歌、优兔一下,想看什么都能马上看到,但是为了尊重版权,为了接上的民情地气,总要花点时间让企划人员好好地消化一下,变个形再重新组合制作呈现,反正天底下没有新鲜事,电视节目的模式也总是那几招,只是排列组合的方式不同罢了,因此「星光」有点像「达人」,「彩头」有点像「价钱」,「玩很大」有点像「奔跑者」。
如果说电视节目所表现的内容,某种程度正是展现当时人们生活形态的最佳写照的话,那么最能够代表生活形态的电视节目类型就要属「美食节目」了。
傅培梅老师在电视上教大家做松鼠黄鱼、麻婆豆腐、东坡肉的时候,正是经济最低潮的时候,大家都在靠著粮票节省过日子,因此端著饭碗看著电视里的美食,正是最下饭的美味呀;等到东森的「食全食美」。
出来的时候,大家的经济都渐渐好了,所以穿插出现的外景正好指引了大家去那里找好吃的,两岸的旅游开放之后,大三通带著大家吃遍神州,如今国人出国的机会频繁了,节目也开始朝向全世界前进,四处寻找时尚,当个玩家。
可是这些年,电视的景气造成节目大量萎缩,制作格局变小,甚至老节目一再重播,姜育恒大哥再度出现在萤幕扮演大厨教你做菜,年轻的观众还以为那里跑出的新人呢?
甚至连资讯节目也难得一见了,晚餐之后打开电视,转来转去总是看到那几个耍嘴巴的人,反反复覆讲来讲去都是那几件事,观众的声音起不了作用、业界的反应得不到回应、学者的苦口婆心更是当做耳边风,这会儿连宝杰的时刻都不关键了,看来想要扭转这样的现象,只有靠说话最有分量的「陈委员」了!
究竟谁才能救救的电视?谁才能丰富电视的内容?我真的不想再面对那个框框,做一个关在岛上的井底之蛙了!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