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来愈多专家建议父母,从生活到学习,都要尽量放手让孩子练习独立与自主;但时代压力却让父母放不下心,忍不住为孩子愈做愈多。研究发现,原来父母舍不下的是自己的心魔,也教父母如何运用减法教养,当个极简主义父母。
美国的临床心理师暨布朗大学助理教授松布南(Yael Schonbrun)做了一个研究实验。她准备了一份华盛顿特区的一日游行程,上面洋洋洒洒地塞满十四个活动,请参加实验的人改善这个行程。结果,参加实验的人中,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删掉里面的一个活动。似乎大家都对于「删减」这个概念很有障碍。
她说,这样的行程,就像孩子的生活塞满了各种活动,结果常常只能蜻蜓点水,而且会搞得大家压力爆表又筋疲力竭。
这也像是爸妈们总想为孩子多做些什么,多安排、多准备未来,现代父母的苦境。
《华盛顿邮报》一篇文章指出,愈来愈多专家鼓吹要放手,用「极简主义教养」,赋权给孩子,让他们练习独立、自己选择、多点时间自由想像、对他们少一点亦步亦趋的评论或赞美。研究也显示,过度参与、干预的父母,常常会导致孩子出现学习倦怠、无力感、或情绪、焦虑与忧郁的问题。
父母不放手 想避免不确定性
但是,知易行难。做为父母,总是知道得放手,又很难贯彻到底。
这篇文章找到了学术研究中,发现父母难以放手的心魔,也因此得以提出解方,让父母们降低烦愁。这些研究分别来自身为三宝妈的松布南,以及身为二宝爸的维吉尼亚大学工程与建筑教授克洛兹(Leidy Klotz),而且以科学解释,为什么父母有总想要做更多的天性。
松布南指出,人性大多想避免不确定性。所以,很多爸妈担心,如果对孩子放手,会变成怎么样;因此觉得,还不如多为他们做一点、安排一些,希望借此更接近想要的结果。例如,至少确定孩子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得到很好的照顾,或者潜能得以发挥,将来有机会进入名校。
而现代社会的文化,又有「愈多就是愈好」的倾向。松布南提出了一大串现代教养的迷思:要更投入孩子的成长、更致力培养孩子的兴趣、安排更多活动、吃更多元化的食物、多跟孩子说话⋯⋯好像每一件事都要做更多。
五种「减法」的力量
克洛兹在《减法的力量》(Subtract)书中指出,「加法文化」让情急之下不知所措的父母忘记人生还有「减法」这回事。一担心、焦虑、看到别人做了什么,就会焦虑,怕落后了,只好把为孩子做的事情一项一项加上去,成为加法文化的受害者。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