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国新冠疫苗对大众免费接种之后,很多人都去医院接种了,但是大部分人都还没有接种,我国的新冠疫苗的接种率也不是很高,这是为什么呢?如果疫苗的接种不能普及,那就意味着我们不能与世界交流,新的金融危机将会再次出现,对于我国疫苗的接种率不高,我国专家也做出了最新回应,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疫苗接种率为什么低,现在中国疫苗接种率是多少。
为何中国疫苗接种率不高?专家解读
5月17日0—19时,辽宁新增4例本土确诊病例。仍在新增的本土确诊病例、正在进行的流调溯源、仍需警惕的基层防疫漏洞,还有此轮疫情发生后民众疫苗接种意愿骤增的现象,发生在安徽和辽宁的这次疫情,究竟都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
流调溯源:零号病人在哪里?
5月16日,辽宁新增3例本土确诊病例,安徽新增2例本土确诊病例。截至17日19时,辽宁再增4例本土确诊病例。当疫情涉及至2省4地,舆论的关心仍在源头。流调进展如何?零号病人是谁?寻找的方向又在哪里?
此次本土疫情,源头很可能就在辽宁营口
目前有专家给出了研判,此次本土疫情首个确诊病例虽然来自安徽六安,但此次疫情源头很有可能是从辽宁营口开始传播的。对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教授魏晟表示,他个人认可这个判断。
魏晟:①因为从各地的流调结果来看,病例都与来自营口的确诊病例有明确的接触史。
②通过对营口筛查病例的流调发现,他们的发病时间早于其他地区,所以从整个流行病学疾病传播链条来看,本轮疫情的源头很可能是从辽宁营口开始的。
如何看待此次本土疫情的流调难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教授 魏晟:针对这次疫情的流调工作,有点类似于“滚雪球”。比如发现一个病例后,了解密接者,然后继续对密接者的密接者进行调查。另外,我们发现最早的病例感染时间可能在4月中旬,而确诊的时候,已经差不多过去了一个月,再加上五一期间人员流动范围特别大,有的确诊病例活动轨迹涉及多个省市,接触的人非常多,所以流调难度会非常大。
此次本土疫情,物传人的可能性大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教授 魏晟:从目前证据看,还不能排除是由物传染人的,但从我们所了解的新冠病毒的传播规律来看,人传人的可能性要高于物传人。因此现阶段还是要集中进行人员排查,找到最早的病例,然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反过来说,即使是物传人,首先也要找到被物传染的那个人,然后再进行环境采样、病毒测序,才能最终确定传播方式。所以当前人传人还是我们要寻找和聚焦的主要方向。
如何看待基因测序,未发现高传染性变异株?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教授 魏晟:通过基因测序发现病毒序列,然后和世界各国当前主要的流行株序列进行比对,我们大致可以判定此次病毒的来源。如果和某个国家目前流行的流行株是相吻合的,我们就可以通过对该地区来的人或者物进行追踪调查,来确定我们的排查方向,帮助我们溯源、流调、管控。另外现在的基因测序,我们可以对多个病例的病毒跟样本进行测序,来确定这一病例是不是来自于同一个病毒的传染源,也就是说大家是不是都在同一个传播链上面,这对我们判断疫情发展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接诊发热患者不登记上报?警惕疫情防控“哨点”出现的问题
首诊责任不落实、监管履职不力,小诊所不能第一时间识别出发热病人,个人私自开展诊疗行为…….作为疫情防控中的重要“哨点”,这次疫情暴露了基层医疗机构存在的问题漏洞↓↓↓
本轮疫情还会有大规模扩散传播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教授 魏晟:我个人觉得应该不会有大规模扩散了,因为疫情发生后,各地快速启动相关措施,包括人群大规模核酸检测、精准的小区防控,还有大规模的人群筛查。从结果来看,我想这次疫情还没发展到一个大规模的扩散阶段,我们很可能在最长的潜伏期内把疫情控制住。
此轮疫情发生后民众疫苗接种意愿骤增
此轮疫情发生后,一个积极的现象是,不少城市民众的接种意愿迅速升高,全国接种新冠疫苗剂次,也在5月14日、16日,连续创下单日接种的最高纪录。而另一方面,安徽、辽宁的接种剂次,却也落后于全国整体水平↓↓↓
小诊所和个人擅自接待发热病人,暴露了怎样的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教授 魏晟:我国现阶段新冠疫情控制得很好,民众的安全感很高,这反过来就会造成各种防控措施落实可能不太到位的问题,比如不能严格遵守首诊责任,包括日常工作松懈,麻痹大意的情况。实际上对于发热门诊我们国家已经早就有非常好的一套管理规定和要求,包括发热门诊就诊的闭环管理,这个也是在反复强调的,所以我个人觉得,常态化防控,还是要强调、要加强、要加大首诊责任落实,监管履职工作,严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这个“哨点”。
“政府宣传半年,不如某某确诊半天?”怎么看待此次本土疫情对疫苗接种的推动作用?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 邵一鸣:事实胜于雄辩,在临床试验和大量真实世界的研究当中,我们已经证明了新冠病毒疫苗对预防、减轻和减缓传播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从目前来看,本轮疫情当中的密接感染人群都没有接种疫苗,反过来讲也说明了疫苗接种的重要性,而这次本土疫情出现后,不少城市民众的接种意愿迅速升高,也是一个好现象。
如何研判本轮疫情的发展趋势?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 邵一鸣:这次本土病例是在两个背景下发生的:①最近我们的周边国家,比如印度疫情的蔓延暴发。②五一长假国内人口大流动。这两点都非常有助于病毒的快速传播。而这次疫情发生后,尽管发现得不是特别早,但是目前每日新增还都停留在个位数,这就说明我们疾控部门的响应速度、追踪和防控措施推进非常快。
另外,我们的人群中,也在不断增加疫苗接种剂次,这两个原因,使得这次本土疫情的传播蔓延,受到了双重阻击。所以我认为这次疫情会早于既往疫情的发展,尽早得到完全控制。
为何我国疫苗接种率始终不高?是公众意愿问题?还是疫苗供应不足?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 邵一鸣:两方面因素都有,国内重点推广接种的地区多数都能按时达到接种目标,但一些没有列入重点推进的地区,接种的速率可能会比较慢。我们也观察到百姓有几方面想法:
①觉得疫苗是不是有副作用,特别是国产苗是不是不如国外的好?
②觉得打疫苗之后,免疫力会消退,是不是可以等一等?
③还有人觉得国内没什么疫情,相对比较安全。
这几个观点都缺乏科学依据,第一,大量数据显示,特别是很多境外国家不断赞赏中国疫苗,包括智利、巴西、印尼,疫苗对他们国家控制疫情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疫苗的效果非常好。第二,由于我们使用的是传统的成熟技术,所以疫苗的副作用也非常小。第三,我们周边国家的疫情已经起来了,传播风险还是存在的,大家为了个人、家庭和社会,还是要积极接种疫苗。
中国疫苗接种率远低于英美国家 为何中国疫苗接种率这么低
截至目前,我国接种了1.3亿剂次的新冠疫苗,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中国疫苗接种率远低于英美国家,而新冠疫苗接种率达到70%-80%时才能产生群体免疫。
中国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昨晚在清华大学和布鲁金斯学会联合举办的有关中美疫情防控与合作的论坛上称,从疫苗接种率看,目前以色列92.46%,沙特和英国分别是60.82%、30.13%,美国是22%,中国是3.56%。
但他紧接着说:“我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接下来,我国的疫苗接种率希望能够在今年6月底达到40%。时间不多,我们仍然还是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无论是防疫措施还是疫苗研发,“中国速度”都是令人叹为观止,但为何到了疫苗接种这项同等甚至更为重要的防疫环节,中国却慢了下来?接种率低的后果又是什么?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接种率
中国从去年6月份就开始疫苗的紧急使用,到了12月15日,各地开展重点人群比较大规模的接种。不过中国目前尚未透露全国接种率的官方数据,钟南山也没有说明3.56%的接种率数据源自哪里。
彭博社2月5日的一篇报道称,自从12月15日正式开始接种算起,中国已接种了逾3120万剂疫苗,数量仅次于美国。从彭博追踪的疫苗接种数据来看,中国每100人仅接种两剂多一点,欧盟为三剂,美国为10剂,以色列接近60剂。
德国《新苏黎世报》上周报道,截至2月9日,中国国内已经接种了4050万剂疫苗,在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美国。但是如果平均到每100名居民中的接种率,中国仅有2.8%,落后于瑞士(7.1%)和德国(6.1%)。
英国牛津大学 “Our World in Data”研究小组的统计也将中国的接种率定在2.82%。不过,这是截至2月9日的数据,钟南山所说的3.56%相信是最新的数据。
为何中国接种率目前不高?
据彭博社的分析,中国疫苗接种动力不足的原因,并非像欧洲国家那样遇到疫苗分配或厂商产量的问题。况且,中国科兴生物和国药集团研发的疫苗都能以冷藏温度保存一年以上,不像美国采用高科技mRNA技术研制的疫苗面临物流挑战。后者需要深度冷冻,而且过早解冻有变质危险。
分析认为,中国接种缓慢的原因似乎是民众接种意愿广泛较低,一方面是有些人对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顾虑,另一方面是中国北方冬季出现的局部疫情已得到控制,民众因而没有接种疫苗的紧迫感。
《新苏黎世报》的分析则认为,中国实施的策略是先在重点人群实现群体免疫,而不是大面积地全民接种。其他国家则是优先给老年人施打以降低死亡率,不过这种方法在中国不太可能发挥作用,由于感染率低,对老年人的风险可以忽略不计。
分析也引述今年1月公布的一项针对上海1800万居民所作的调查。该调查显示,差不多每两人中就有一人表示不想接种疫苗。分析称:“因为在中国总是能听到,人们不但不相信外国的疫苗,也不相信本国的疫苗,因为大家担心疫苗会出现副作用。另外中国国内的感染数极低,很多人也认为没必要接种疫苗。”
英国广播公司2月26日的一篇报道也引述《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2月18日发表的《浙江省医疗卫生人员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意愿和影响因素调查》,调查指出,在756名医疗卫生人员中,对疫苗紧急使用和上市后使用的接种意愿分别为42.46%和27.65%。
该调查指出,女性、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和医疗人员的接种意愿低。作者分析认为,接种意愿与高学历人士接受的社交网络信息更多、对疫苗有效性和副作用顾虑更多有关。
在不愿意接种的人群中,以“担心疫苗的副作用”为主要顾虑,占57.69%,其余依次为“怀疑新冠疫苗的有效性”“当地已无冠病病例,不需疫苗”“冠病疫苗需收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接种疫苗不方便”。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女市民(39岁,科技企业职员)对《联合早报》说,北京的疫苗接种是自愿性质的,不少公司与社区都有组织接种疫苗,并建议工作需要接触很多人的市民如司机先预约接种。但她说:“保守型的人,比如我,还是害怕疫苗不够安全,毕竟研发周期太短了。”
另一名西安女市民(50岁,银行职员)也告诉《联合早报》,该行原本让员工自愿报名接种,并建议一线人员报名,结果无人报名,“最后我们领导说,必须有三分之一的人报名”。
接种率不高的后果
钟南山昨晚在论坛上透露,中国疾控中心的疫苗接种目标,是在今年6月底达到40%的接种率。
中国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曾益新去年12月3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一般认为,要达到60%甚至70%的接种率,才能建立起全民保护。不过,根据经济学人智库的分析,如果按照中国目前施打疫苗的速度,要等到明年才会有60%的中国人完成接种。若根据彭博2月5日的汇总数据,中国实现群体免疫将需要5.5年,美国和英国分别为11个月和六个月。
这意味着,如果中国的接种率无法提速,中国就会延迟开放。这对亟待中国解除边境控制的国家和公司,以及对中国自身经济增长前景而言,都会是一大挑战。
牛津经济研究院驻香港的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高路易预计,中国会考虑到潜在不利因素,到某个时候将加快推动疫苗接种,“如果不增加疫苗接种,可能会进一步延迟中国边境的开放,并对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造成压力,因为这会使冠病疫情暴发频率和强度,以及政府限制措施都高于必要的水平”。
这也是个恶性循环,有分析就指出,正因为中国边境不打开,所以国内也就缺少动力为民众施打疫苗,民众也没有自愿接种的紧迫感。
中国国内接种率不高的背景下,中国外交部2月23日指出,中国目前正向53个有需求的国家提供疫苗无偿援助,同时也正向27个国家出口疫苗。据香港《南华早报》在2月中旬的统计,中国累计已向海外提供4600万剂疫苗,该数据高于中国国内疫苗接种剂次总数4052万。
《新苏黎世报》的分析认为,中国可能今年将具备疫苗年产量达到10亿剂的生产能力,但一部分疫苗将送往海外,因为中国领导层已把疫苗视为中国软实力,将在全世界推广。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