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热,又称产褥感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产褥期并发症,发病率约为6%,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多发生于剖宫产产妇。从时间上来说,夏季发生产褥热的比例较高。
什么是产褥热?
产褥热,即为产褥感染(puerperalinfection)是指产褥期内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产褥疾病是指分娩结束24小时以后的10日内,每日用口表测4次体温,每次间隔4小时,其中有2次体温达到或超过38℃。产褥病率多由产褥热所引起,亦可由泌尿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及乳腺炎等引起的。
产褥热是常见的产褥期并发症,其发病率为6%左右,尤其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产褥热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至今产褥热对于产妇仍构成严重威胁。产褥热、产后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及严重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仍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
产褥热的发病原因
感染邪毒、外感、血液瘀阻、血液亏虚所致。
1.感染邪毒:产后子宫正开,如果分娩时没有做好清洁和消毒,那么邪毒就会侵入子宫,正邪交战而出现发烧情况。
2.外感:分娩之后气血亏空严重,元气大伤,腠理不密,外部邪气也就趁机侵入,导致营卫不和并出现发热现象。
3.血液瘀阻:分娩之后恶露排泄不畅,停滞在体内,导致营卫不通并有发烧现象。
4.血虚:分娩时或分娩后失去大量血液,导致阴血亏损过多,致使脾肾阳浮不敛出现发烧现象。
生殖道有着一定免疫力,可以抵抗细菌和病毒侵入。而当产褥期产妇抵抗力降低时,细菌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导致子宫炎、泌尿系统感染、血栓性静脉炎等感染问题,并伴随发热现象。
5..内源性感染:细菌本寄生于阴道内,但是因为机体的防卫机制所以并没有什么危害。但是如果新妈妈的抗病能力以及免疫力下降,那么细菌繁殖能力以及毒性就会增强,而这些细菌就会导致各类感染问题。
6.外源性感染:主要是指外界细菌进入产道,引发各类感染问题。这些细菌可以通过不卫生的接生方式、不洁净医疗器械以及临产前的性生活等等,入侵产妇体内。
7.排尿障碍怀孕时因为子宫受压迫,容易造成尿频、憋尿等排尿障碍,从而引起尿路感染。产后1~2天也会出现暂时性的排尿困难,如解不出小便或排小便不彻底。曾英智医师表示,生产时胎儿经过产道压迫到膀胱,使膀胱神经传导减弱,常会造成排尿困难,通常发生在急产或产程过长时。
8.血栓性静脉炎如果感染治疗不及时,大量的细菌向外扩散,可引起其他器官感染,如血栓性静脉炎等。血栓性静脉炎多发病于下肢,于产后1~2周持续发热,出现下肢痛、肿胀、皮肤发白,血栓化脓时栓子脱落可导致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进一步扩散可形成败血症。产妇休息时应抬高下肢,若经大量抗生素治疗体温仍不降者,可加用肝素,24~48小时后体温可下降,连用10天。若有化脓性血栓播散,医师会考虑结扎患侧卵巢静脉或下肢静脉。若已出现感染性休克、肾功能衰竭,应积极抢救,否则可致死亡。刚生产完,身体和心灵都像刚打了一场仗,需要充分地调养休息,只要好好和医师配合,做好各种产检,妊娠晚期禁止盆浴、性生活,积极治疗阴道炎,产后多下床活动,保持会阴部卫生,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不适,相信都能很快过去的。
如何避免和预防产褥热?
产褥热感染严重影响新妈妈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最好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预防工作:
保持清洁卫生:
应注意恶露的排出及勤换卫生棉垫,通常医院会教导新妈妈如厕后以温水冲洗会阴部,以减少感染发生,等到恶露结束就不需要再进行冲洗了。
保证充足休息:
生产之后新妈妈就要放宽心,一定要多休息。感觉身体不适的话,尽量把宝宝交给家人照顾,新妈妈应专心休息,这样才能加速体力恢复。
保持伤口干燥:
如果是剖宫产,那么在产后7~10天后新妈妈才可以开始淋浴。之前可先以毛巾擦拭身体,以减少伤口发炎的可能。平时伤口应该随时保持干燥清洁。
保证充足水分:
有些新妈妈因为坐月子的禁忌而不愿意多喝水,但对于已经发生产褥热或是排尿不畅的新妈妈而言,水分的补充是非常重要的。新妈妈最好每天补充摄入2000毫升左右的水。
避免性生活:
新妈妈产后6周内不宜有性生活,通常建议等产后复诊后,由医师诊断身体已复原,然后再恢复性生活。
适度营养:
产后营养很重要,但要讲究摄取适度,这样才有助于新妈妈的体力恢复及增加抵抗力,进而减少发炎情况,降低产褥热的发生几率。如果已经发生产褥热,那么最好停止吃过于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感染。
切勿自行服药或停药:
只要是对症下药,产褥热很快就能得以解决,但是一定要遵照医师指示按时用药。用药时间要足够,不要任意停药,或是自行服用退烧药,否则很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产后10天内还需要定期测量体温,随时留意身体状况。
产褥热,即为产褥感染(puerperalinfection)是指产褥期内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产褥疾病是指分娩结束24小时以后的10日内,每日用口表测4次体温,每次间隔4小时,其中有2次体温达到或超过38℃。产褥病率多由产褥热所引起,亦可由泌尿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及乳腺炎等引起的。
产褥热是常见的产褥期并发症,其发病率为6%左右,尤其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产褥热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至今产褥热对于产妇仍构成严重威胁。产褥热、产后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及严重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仍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
产褥热的发病原因
感染邪毒、外感、血液瘀阻、血液亏虚所致。
1.感染邪毒:产后子宫正开,如果分娩时没有做好清洁和消毒,那么邪毒就会侵入子宫,正邪交战而出现发烧情况。
2.外感:分娩之后气血亏空严重,元气大伤,腠理不密,外部邪气也就趁机侵入,导致营卫不和并出现发热现象。
3.血液瘀阻:分娩之后恶露排泄不畅,停滞在体内,导致营卫不通并有发烧现象。
4.血虚:分娩时或分娩后失去大量血液,导致阴血亏损过多,致使脾肾阳浮不敛出现发烧现象。
生殖道有着一定免疫力,可以抵抗细菌和病毒侵入。而当产褥期产妇抵抗力降低时,细菌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导致子宫炎、泌尿系统感染、血栓性静脉炎等感染问题,并伴随发热现象。
5..内源性感染:细菌本寄生于阴道内,但是因为机体的防卫机制所以并没有什么危害。但是如果新妈妈的抗病能力以及免疫力下降,那么细菌繁殖能力以及毒性就会增强,而这些细菌就会导致各类感染问题。
6.外源性感染:主要是指外界细菌进入产道,引发各类感染问题。这些细菌可以通过不卫生的接生方式、不洁净医疗器械以及临产前的性生活等等,入侵产妇体内。
7.排尿障碍怀孕时因为子宫受压迫,容易造成尿频、憋尿等排尿障碍,从而引起尿路感染。产后1~2天也会出现暂时性的排尿困难,如解不出小便或排小便不彻底。曾英智医师表示,生产时胎儿经过产道压迫到膀胱,使膀胱神经传导减弱,常会造成排尿困难,通常发生在急产或产程过长时。
8.血栓性静脉炎如果感染治疗不及时,大量的细菌向外扩散,可引起其他器官感染,如血栓性静脉炎等。血栓性静脉炎多发病于下肢,于产后1~2周持续发热,出现下肢痛、肿胀、皮肤发白,血栓化脓时栓子脱落可导致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进一步扩散可形成败血症。产妇休息时应抬高下肢,若经大量抗生素治疗体温仍不降者,可加用肝素,24~48小时后体温可下降,连用10天。若有化脓性血栓播散,医师会考虑结扎患侧卵巢静脉或下肢静脉。若已出现感染性休克、肾功能衰竭,应积极抢救,否则可致死亡。刚生产完,身体和心灵都像刚打了一场仗,需要充分地调养休息,只要好好和医师配合,做好各种产检,妊娠晚期禁止盆浴、性生活,积极治疗阴道炎,产后多下床活动,保持会阴部卫生,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不适,相信都能很快过去的。
如何避免和预防产褥热?
产褥热感染严重影响新妈妈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最好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预防工作:
保持清洁卫生:
应注意恶露的排出及勤换卫生棉垫,通常医院会教导新妈妈如厕后以温水冲洗会阴部,以减少感染发生,等到恶露结束就不需要再进行冲洗了。
保证充足休息:
生产之后新妈妈就要放宽心,一定要多休息。感觉身体不适的话,尽量把宝宝交给家人照顾,新妈妈应专心休息,这样才能加速体力恢复。
保持伤口干燥:
如果是剖宫产,那么在产后7~10天后新妈妈才可以开始淋浴。之前可先以毛巾擦拭身体,以减少伤口发炎的可能。平时伤口应该随时保持干燥清洁。
保证充足水分:
有些新妈妈因为坐月子的禁忌而不愿意多喝水,但对于已经发生产褥热或是排尿不畅的新妈妈而言,水分的补充是非常重要的。新妈妈最好每天补充摄入2000毫升左右的水。
避免性生活:
新妈妈产后6周内不宜有性生活,通常建议等产后复诊后,由医师诊断身体已复原,然后再恢复性生活。
适度营养:
产后营养很重要,但要讲究摄取适度,这样才有助于新妈妈的体力恢复及增加抵抗力,进而减少发炎情况,降低产褥热的发生几率。如果已经发生产褥热,那么最好停止吃过于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感染。
切勿自行服药或停药:
只要是对症下药,产褥热很快就能得以解决,但是一定要遵照医师指示按时用药。用药时间要足够,不要任意停药,或是自行服用退烧药,否则很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产后10天内还需要定期测量体温,随时留意身体状况。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